朱曉玲
(福清衛生學校,福建 福州 350313)
由護士執業資格考試變革引發的中職教學思考
朱曉玲
(福清衛生學校,福建 福州 350313)
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教學方法
護士執業資格考試(以下簡稱CLEN),自1995年在全國推行以來,每年上半年舉行一次,考試的目的是評價護士是否具備護士執業所需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而國家衛生部從2009年起,對CLEN進行了重大改革,考試對象由原先從業一年在職人員改為在教學、綜合醫院完成8個月以上護理臨床實習的畢業生(包括2009年應屆畢業生),此項工作落實推進的主體單位也由原來的臨床醫院改為培養護理專業人才的各級衛生職業院校。由于CLEN的通過率不僅影響到學生的就業率,也反映了學校的辦學水平、教學質量,這次改革不僅給中職衛校在校畢業生帶來更大的壓力,而且促使學校專業教師對教學方法改革進行思考。
1.1 中專學校擴招
隨著高校的擴招,90年代后期中專學校也逐步開始擴招,2006年,我國新入學中職生達650萬,到2010年中職學校招生規模將達到800萬[1]。一些學校為了追求經濟利益無限度招生,在擴招的同時,學校的各種資源配置又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導致教學質量下降。
1.2 生源質量下降
剛從初中畢業的中職生文化基礎薄弱,對學科專業知識理解相對困難。受不良學習習慣和家庭環境的影響,加之年齡小、自控力不強,中職護生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目標不明確。
1.3 護生處于心理“危機期”
參加CLEN的中職衛校在校畢業生是一群特殊的考試對象,他們剛走出校門去接觸紛繁復雜的社會,臨床實習工作也比較繁重,使其生理、心理上承受較大的壓力,而他們的身心正處于成熟與定型階段,也是最易出現心理困擾的時期,心理學上將此階段稱為“危機期”。護生情緒不穩定,在實習中就會產生困惑、失落、退縮等不良心理,導致求知欲和主動性較差。若不及時采取措施進行疏導,勢必影響其實習效果和正常學習、生活,從而影響他們應對CLEN。
2.1 因材施教,量力而行
對于同一班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對于層次較高的學生,在課堂上,利用臨床實際護理問題引導他們提出自己的看法,培養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在急診科給危重癥病人測生命體征時,發現血壓測不到,該如何處理?存在什么問題?這樣不僅能使學生參與教學過程,更能增加其對護理課的興趣。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發展心理學家加德納曾提出多元智力理論,他認為人的各種智力只有認知領域的不同,而沒有優劣、主次和輕重之分[2]。因此,對于層次較低的學生,應依據他們不同的智力特點、求知態度和學習心理精心設計教學方案。立足于用,即引導學生在一個新的結構中運用舊知識去解決新問題,重點培養其動手能力,使其成為技能型人才。
2.2 以學生為本,注重自主性培養
素質教育是國家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素質教育的著眼點是堅持以人為本,培養學生的主體性[3]。為使中職在校畢業生能夠順利通過CLEN,教師應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促使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在教學上必須注意以下方面。
2.2.1 增強學生主體意識 主體意識是學生作為主體對自己在教學中的地位、作用、價值的自覺意識。學生要正確認識自己在學習中的主導地位和價值,樹立主人翁意識,自強自立,不斷增強自主學習、自我教育、能動創造的自覺性,高標準、高質量地完成學習任務。一是加強思想教育,這是培養學生主體意識的基本途徑和方法;二是激發學習動機,通過理想、信念等教育激發學生的內在潛力,鼓勵其刻苦學習,奮發向上;三是強化自我意識,自我意識是個性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學生正處于自我意識的形成階段,應對他們加以正確引導,使其能自覺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思想和行為。
2.2.2 鍛煉學生閱讀能力 教師要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閱讀能力是學生最基礎的學習能力,觀察、分析、思維等能力的培養和運用都以閱讀活動為載體,并以閱讀能力為基礎。教師應鼓勵學生課前預習,并給予方法和思路上的指導。學生通過預習,向教師提出不懂的問題,為教師備課提供依據,從而使教師能夠有的放矢地講解。
2.2.3 鼓勵學生勇于創新 教師要關注每一名學生,保護、鼓勵所有學生的創造欲望,使每一名學生都能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和諧的師生關系應是平等、合作、朋友式的關系,和諧、寬松的教學環境應是既合作、又競爭的討論式氣氛。可采用開放型的研討式教學法,鼓勵學生不囿于書本,不拘泥于教師傳授的知識。讓學生通過上網搜索、圖書館查資料,體驗備課、講課、課堂討論、演講、辯論等課堂互動活動。在討論中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獨特見解,并加以表揚,鼓勵他們勇于創新,從而激發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2.2.4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護理臨床工作實際案例為出發點組織相關教學內容,如解釋靜脈輸液為什么要控制滴速?血壓的生理波動規律以及給高熱病人降溫的措施有哪些?給病人導尿時要注意什么?如何做到合理膳食?如何鑒定血型及如何做到安全輸血?這種從具體案例出發,通過分析得出結論的教學方法,有助于促進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認識到課堂所學知識與護理實際工作息息相關。變注入式教學為參與式、啟發式、研究式教學,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達到“寓教于思”效果。
2.3 利用網絡與學生交流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的日益普及,教師在課外時間可利用網絡與學生進行交流。另外,在臨床實習的特殊時期,專業課教師要定期到臨床看望實習生,關心他們的實習生活與學習,及時疏導學生的不良情緒,讓他們全身心投入實習和CLEN備考中。
[1]吳漢朋.中職學校在維護社會穩定中的特殊作用[J].衛生職業教育,2007,25(3):5~6.
[2]王國鳳.多元智力理論與英語口語教學[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06,(2):89~90.
[3]朱江.主體性:人本主義教育觀的核心原則[J].山東社會科學,2007,(3):153~154.
G420
B
1671-1246(2010)07-0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