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平市南郊高級中學,陜西 興平 713100)
梅阿香
作為一名高中教師,我深刻體會到過硬的心理素質與課堂教學效果密不可分,教師本身的精神狀態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而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教師走進課堂時,穩健的步履、親切的微笑有助于營造一個和諧的學習氣氛;教師以飽滿真摯的情感授課,使用激勵性的語言提問、評價學生,有助于學生在積極愉快的情感體驗下學習;教師每一個會意的眼神、贊賞的微笑都會給學生以鼓舞、勇氣和信心。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意語言的鼓勵、觸景生情、動之以情,而且要對學生的情感需要進行激發與調動,依據課堂教學內容的性質和難易程度,對學生的情感活動進行適當調控。那么,如何才能使課堂教學取得最佳效果呢?我認為至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教師要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個性、愛好、學習狀況和身體狀況等,多挖掘學生身上的“亮點”,對學習成績不是很好但樂于幫助別人和關心別人的學生不但要肯定而且要鼓勵和贊揚,甚至可推薦他擔當班干部。對那些學習成績較好但紀律性差的學生采取“攻心”術,讓他在維護了“面子”的同時自覺自律。對點子多和有創新精神的學生要給以高度的贊揚。對后進生多給以鼓勵和褒揚,讓他們相信“我只要經過刻苦努力也能學好”,并多舉名人和身邊“愚人”成功的例子,讓他們的拼搏更加有動力,激勵他們更加自信。
傳統教學方法往往“填鴨”多,啟發和互動少,教與學兩張皮,激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這種情況下會小動作增多,表情和神態都表現出厭倦,嚴重者還會和老師起沖突。這就需要教師及時調整教學方法,設疑提問,引導探究,加強課堂互動,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設疑應多在教學的難點和重點處,也大多是學生感到困惑難以自行解決的地方。有了教師的設疑提問,學生參與的熱情會被大大地調動起來,他們各抒己見,爭相搶答,甚至會互相辯論,在互相“爭執”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學習興趣更加濃厚,對所學科目會更加自愿探究。
課堂教學中風趣幽默的語言往往會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化尷尬為親密。如語文教學中可引用古典詩詞或古今中外的軼聞趣事來活躍課堂氣氛,同時歇后語、順口溜、社會流行語等均能起到調動學生積極性,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效果。例如一次課堂中一學生多次有小動作出現,經多次提醒仍置若罔聞,最后我用一句“每一位學生都是一個折臂的天使,咱班現在有人不想當,大家想知道他是誰嗎?”同學們好奇地四處搜尋,這名學生立即停止了手中的小動作,開始認真聽課。又有一次一學生課堂回答問題故意搗亂并且口出狂言,我想批評又怕傷其自尊,只好以一句“你太有才了!”對他進行勸告。這樣,既達到了奉勸的目的,又不至于使學生對教師產生厭惡情緒。事實證明,學生不喜歡古板、單調的教師,那些興趣廣泛、多才多藝的教師的授課才能像磁石一樣把學生吸引住。
心理素質好的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能始終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他們不斷學習,不斷更新,不斷進步,不斷創造;能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和社會性發展特點富有創造性地運用語言,剖析教材,選擇教學方法,設計教學環節,創設課堂氣氛。教師對教學投入的積極情感,可以促使學生保持愉快的學習心境,促進師生之間的溝通,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有研究表明,學生喜歡某位教師,一般都會喜歡其所教的學科,且學習效果也相對較好。那么,作為教師,如何才能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做到在任何緊急情況下都臨危不亂呢?我認為至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洞察力是教師所應有的基本素養之一,是從事教育教學活動必備的基本功。敏銳的洞察力可使教師不但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而且了解學生的思想和言行,隨時調整教學方法和交流方式,排除那些對學生學習和身心健康不利的影響因素,使學生把注意力全部投入到學習中來。如有一學生以前上課從不遲到,后來有一段時間幾乎天天遲到,經了解原來是其暗戀本班一女同學又羞于表白,學習沒動力,在教室單相思,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不自主地“墮落”。經多次談話效果均不明顯,于是我把此女同學安排和他同桌,讓女同學與他談學習的重要性及自己的真實想法,鼓勵他目前只有認真學習將來才有美好未來,如果錯過高中三年或許就錯過一生。后來該生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終于重新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學習中。
對學生的愛是對學生進行成功教育的先決條件。作為教師對學生要了解、信任、尊重。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還要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及社會交往情況,這樣才可能做到全面了解學生。班級活動可交給學生自己安排,特別是那些善于表現的學生,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能力,又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重要的是師生雙方達到了互信共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尊重學生,尊重他們的言行,尊重他們的愛好、習慣。有些中學生喜歡穿奇裝異服以引人注意,還有些中學生出口狂言來表現所謂的“個性”。對此類現象要用疏導的方法,千萬不可諷刺挖苦或采取強制措施,否則會適得其反。現在的中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里均是“小皇帝”“小祖宗”,在學校紀律性差,抗壓能力、耐挫折能力更差,與人相處時更難做到關心他人、替他人著想,一到學校這個大環境就會適應不了,矛盾很多。這時就需要老師愛生如子,全面關心愛護學生,與學生既是老師更是父母朋友,既是師生關系更是朋友關系。教師只有對學生充滿了無限的愛,才能感染學生,吸引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使師生情感相融,產生心理共鳴,這樣就會產生巨大的教育力量。
教師工作的核心在于創造。教育工作不是千篇一律的,教育條件不可能毫無差異地重復出現,而教育對象的年齡、水平、身心狀態等方面本身就存在極大的個體差異,所以,教師要具有良好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特別是在教學過程中,所教內容每個科目基本一樣,但“一千個教師就有一千種教法”。每位教師面對不同學生,不同的教學條件,甚至不同的教學進度,都可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比如對《雷雨》的教學就可打破傳統,讓學生自己預習課文,自編自演課堂情景劇,再進行人物形象分析、討論和歸納。這樣學生有興趣學習,也愿意主動學習。有些自讀課文讓學生自己找重點,自己解決,自己在課堂給全班同學講解,教師僅做點評和補充。此方法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體現了學生為學習主體,讓他們根據自己的知識需求來掌握。總之,教學過程中原則性和靈活性要緊密結合。教師只有把教學工作同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緊密聯系在一起,才會賦予教育工作真正的含義。
當代科學的整體性、滲透性越來越強,教學中強調各學科的橫向聯系。它要求教師擴展學科視野,不但要博覽群書,而且要對最新的科技時事保持密切的關注,這樣才能和學生有永遠說不完的話題,也才會使自己的教學與時俱進。中學生正處于求知的高峰期,他們精力旺盛,興趣廣泛,關注新事物、新問題。如果教師能夠把教學和學生感興趣的事物聯系在一起,則不但會使教學工作能夠順利展開,而且能夠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教師的人格特征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師的人格魅力是一種極好的教育力量,現實中常有學生因喜歡某教師而對他所教的科目感興趣,進而此科成績就好。教師外貌長相好并非魅力就高。學生真正喜歡的是那些風趣幽默、和藹可親、心胸寬大、興趣廣泛的教師。相反,一個人格不健全的老師,或者脾氣暴躁,或者工作生硬,對學生缺乏耐心,甚至謾罵、體罰,不僅在學習上不可能讓學生喜歡,而且在某種程度上會影響學生身心正常發展,導致學生產生不良心理。因此,欲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為師者必先人格健全,心理健康。
時代已進入二十一世紀,作為教師,不但要有高水平的教學能力,更要有過硬的心理素質,只有這樣才可能為國家培養出高素質的接班人,因此,當代教師應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注意加強自我修養,增強現代意識,更新教育觀念,塑造健全而良好的人格,不斷提高個人心理素質和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