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傳紅(靈璧縣朝陽鎮朝陽中心小學,安徽 靈璧 234221)
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抓好學生的習作是當前語文教師的重要教學任務。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關鍵在于教師持之以恒地善導、善誘。培養小學生觀察事物的興趣,強化學生的思維參與,重視思維再加工,培養學生按順序口頭表達的能力,開展實踐活動激勵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放手讓學生獨立構思、自由表達,這樣,讓學生在讀、看、說、寫四個方面多下功夫,激發學生的熱情和興趣,學生寫作積極性才能增強,寫作水平也才能提高。
在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化的今天,我們取得了不少成績,但所面臨的問題也不少,其中培養小學生寫作能力是擺在教師面前的一個嚴峻問題。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抓好學生的習作是當前語文教師的重要教學任務,而上好作文課,更是語文教師綜合素質的體現。小學生作文能力提高是緩慢而艱難的,語文教師要從培養學生多讀多看的習慣入手,精心指導。
培養小學生觀察事物的興趣,是小學生寫好作文必不可少的因素。因為觀察是認識事物的重要途徑,也是寫作的必要條件,學生必須通過觀察才能擁有大量的素材,才能進一步步入寫作的大門。教學《桂林山水》后,我讓學生用對比的方法描繪家鄉一年四季的美麗景象,學生都抓住特征把自己的家鄉描繪得非常有特點。
然而,小學生由于囿于自身的認知水平和身心特點,對書籍內容缺乏辨別能力,常常不加選擇地盲目讀書,這樣有可能受到讀不懂的障礙和不良讀物的影響。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還應擔任“好書推銷員”,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向學生推薦適合他們閱讀的書籍,讓他們用有限的時間去閱讀更多更好的書,以便進一步為作文服務。
學生在寫作時,往往缺乏素材。加強課外閱讀是寫好作文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小學生局限于自身的年齡和生理特點,好動,難以靜心閱讀,對課外閱讀缺乏主動性。我在教學中主動從培養兒童興趣入手,使他們喜歡讀書,產生獲取更多知識的欲望。如教學《去年的樹》這個童話故事后,我推薦一些有趣的、經典的童話故事,如《青蛙王子》《灰姑娘》《小紅帽》,讓學生對課外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樣在課余,學生就會有更大的興趣去閱讀各種書籍。學生再拿起筆自己構思童話故事時就得心應手了。
學生能從廣闊的生活海洋中吸取寫作材料,只是有了寫好習作的基礎,還必須經過思維加工,才能更好地表達出來。在批改學生習作時,常有這種情況出現:篇幅很長,內容很豐富,卻抓不住中心,突出不了重點。因此,在指導學生觀察豐富生活的同時,還要強化學生的思維訓練,重視思維再加工,這是寫好一篇習作的關鍵。
作文不只是羅列事件、敘述過程,還需要表達作者對生活的認識,而思考恰好是一座橋梁,可以引導學生從生活的表面現象領悟到其本質,因此要讓學生養成樂于思考的好習慣。對于不同的問題,教師應多問幾個“為什么”,讓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比如,《“打掃”森林》這篇課文中寫道:“森林毀壞了。”引導學生想一想,為什么發生這樣的事;自己怎樣看這件事,這件事對大家有什么啟示。這樣反復地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他們寫出的文章才深刻、生動,才能表達真情實感。
認識事物必須靠觀察和思維,表達則離不開語言組合。學生通過廣泛觀察,雖然可以得到具體材料,但是比較零亂,必須經過思維加工才能很好地表達出來。教師如何指導學生按順序口頭表達呢?首先,教師要和學生一起回憶相關的范文和寫作知識;其次,讓學生整理觀察所得的素材;最后,讓學生列出提綱,最后整理成文,有順序地進行敘述。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能使學生彼此之間進行立意、構思、遣詞造句等諸多作文因素的信息交流。
借助口語交際以說促寫和提高學生書面表達能力。口語交際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通過說話、交流,將口頭語言轉化為書面語言,學生最終能提高作文能力。如有一次,口語交際的內容是看圖講故事,書上給出了四幅插圖,我首先指導學生認真觀察圖畫,弄清圖意,再用簡短的話概括圖意,然后再讓學生把這幾幅圖的內容連起來用自己的話說一遍,接著讓學生觀察圖畫,確定這件事發生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人物都有誰,他們會想些什么、做些什么。當學生把這些內容充實之后,我再鼓勵學生把這個故事講一遍,由于作好了鋪墊,學生把這個故事講得繪聲繪色。最后,我讓他們把這個故事寫下來,學生很輕松地完成了這個任務。
小學生的社會閱歷淺,涉世未深,積累的寫作素材也比較少,而完全憑想象胡編亂造是寫不出好作文的。因此在日常的作文教學中,我經常指導學生閱讀一些少年兒童喜愛的中外文學名著,并適時開展諸如講故事比賽、寫成語比賽等活動,有意識地讓學生加強課外閱讀,摘抄名言名句,積累寫作素材,豐富寫作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我結合課文,鼓勵學生勤于動筆,對課文中精彩的語句或片段,鼓勵學生背誦、抄錄和仿寫。“每日一記”頗具成效。我認為,只有經常創造機會,讓學生親身體驗,身臨其境,他們才能獲取和積累寫作素材,寫出的作文才有真情實感。因此,我們不僅要盡可能多地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活動,而且要引導學生把所聽、所見、所想、所感有條理地記錄下來,以便整理使用。
通常在作文動筆時,我們是不會去想該注意什么方法、用什么修辭等。如果過多考慮策略,反而會影響寫作的思路。所以在學生寫作過程中,我們不要總是以規范化的理念成批地制造同類“產品”,不要用太多的框架、范圍加以限制,尤其要注意因人而異,少進行枯燥死板的作文理性指導,而應注重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受,放手讓學生獨立構思,自由表達,此時教師的主要任務在于鼓勵喚醒。日記、周記可以積累豐富的詞匯,在習作中可以靈活運用。教師應讓學生平時把自己做過的、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事情按寫作順序記敘下來,這樣寫作時就有東西可寫。久而久之,在這種勤于動筆的良好氛圍的帶動下,學生自然就會形成一種勤于、敢于、樂于動筆的習慣,寫作能力自然也就提了上來。
總之,寫作是一項長期的綜合訓練,只有通過教師的努力與實踐,讓學生在讀、看、說、寫四個方面多下功夫,激發學生的熱情和興趣,學生寫作積極性才能增強,寫作水平也才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