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曉杰,陳旭平,莊永波
(江蘇常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 常州 213016)
建筑類五年制高職校引入拓展運動的研究
葉曉杰,陳旭平,莊永波
(江蘇常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 常州 213016)
長期以來,由于我校體育受學科中心主義和競技體育教學指導思想的影響,體育課程過分注重競技運動的項目,忽視與學生生活經驗和生活實際緊密相連的教學內容,忽視通過多種手段和方法增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結果導致一些學生不喜歡傳統體育課的內容,因此急需進行改革。本文擬對構建符合建筑類五年制高職校體育課程的拓展運動項目群作出初步探討,其目的在于,把拓展訓練引入我校,與現行體育課結合,形成一種新型的復合型體育課。
建筑類;拓展;復合型體育課
本文擬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構建出符合建筑類五年制高職校體育課程的拓展運動項目,與現行體育課結合,形成一種新型的復合型體育課。
1.教學目標
體育教學的綜合培養目標應成為改革體育教學模式的基石。建筑類五年制高職校中體育教學理念要適應學校人才培養需求的變化,服務于學校培養的總體目標。體育教學不應該僅僅局限于單一型培養目標上(心理素質、身體素質),而應該利用體育教學的優勢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如積極的個人行為、良好的行業素質、規范的團隊行為等。多方面能力的培養應該,也必將成為體育教學的培養目標。
2.試驗設計內容
將理論研究的具有參考意義的拓展運動項目和符合課改要求的高校體育課程的具體教學方法運用于實踐,通過在江蘇省常州建設高等職業技術學校2007、2008級選項課平行班實驗,構建符合建筑類五年制高職校體育課程的拓展運動項目,并對所構建拓展項目開展情況進行總結和評定,構建出符合建筑類五年制高職校體育課程的拓展運動項目,結合現行傳統體育課項目(短跑、實心球、健康標準測試等),形成一種新型的復合型體育課,以供其他高職院校參考。
3.試驗程序
第一階段:查閱相關文獻資料,負責國內外相關資料的收集,確定具有參考意義的拓展運動項目。課題研究總體思路確定,包括課題研究的組織、管理及實施。
第二階段:選定考察對象,設計研究方案。業務培訓并給組員具體分工。
第三階段:實施項目方案,做好階段性總結,收集問卷,整理資料。
第四階段:分析實驗結果,結合階段性總結、問卷、考察情況,確立符合課改要求并符合建筑類五年制高職校體育課程的拓展運動項目,結合現行傳統體育課項目(短跑、實心球、健康標準測試等),形成一種新型的復合型體育課。
第五階段:針對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課題組進行認真的討論并征求專家的意見,提出合理的意見與建議。
1.研究對象
選取2007選項課平行班60名學生,其中男40名、女20名。
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選擇近兩年發表的有關高校引入素質拓展,對素質拓展體系的構建、對高職院校學生素質拓展方法的文章加以研究與參考。
(2)調查法
參觀學習常州工程學院拓展培訓的先進經驗,并發放問卷,問卷內容從認知態度、上課情況、喜歡的拓展運動項目等方面設計。
(3)咨詢訪談法
在收集文獻資料、操作實驗及撰寫論文的過程中,通過面談等方式咨詢了體育社會學和學校體育學方面的專家。在確定課題的選題、制定與實施實驗方案、數據處理等方面對本課題提供了指導性幫助。
(4)邏輯分析法
將理論研究的具有參考意義的拓展運動項目和符合課改要求的高校體育課程的具體教學方法運用于實踐,并把實踐情況及時匯總、討論,確立出符合課改要求并符合五年制高職校體育課程的拓展運動項目,與現行體育課結合,形成一種新型的復合型體育課。
1.體育教學中引入拓展運動的可行性
從素質拓展訓練和體育教學的性質和當前我國的實際看,兩者的結合是可行的。主要表現為:教學目的和教學方式具有相似性,在教學目的上,兩者都是通過個體鍛煉或活動的安排,體現學習的主體性,在完成教學內容的同時體驗成功的喜悅;兩者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相容性,在教學過程設定課程內容方面,都是通過參與者共同努力——敢于面對困難——不畏艱辛——不斷挖掘參與者的潛能來完成教學內容的。其次,教學過程中都是要求學生通過實踐得到身體發展與心理健康雙豐收。
2.結果與分析
根據一學年的實踐總結與完善,參考其他高職院校的素質拓展項目及校園定向等,并結合問卷,構建出符合建筑類五年制高職校體育課程的拓展運動項目,與現行體育課結合,形成一種新型的復合型體育課。
本課題組已完成兩學期的教學進度安排,以下舉例說明。第一學期把拓展訓練項目與100米、實心球等項目相結合。在教學內容上,拓展訓練安排縮小包圍圈、面對面介紹項目,素質安排臂力練習;拓展安排高臺演講,素質安排100米;拓展安排信任背摔,素質安排擲實心球。第二學期把定向項目與健康標準各項目相結合。在教學內容上,定向安排沿標明路線走,圖地對照,實地指導定向技能,健康標準安排50米、實心球、仰臥起坐、引體向上;定向安排校園百米定向路線設計實踐,健康標準安排握力、身高、體重、肺活量;如定向安排優選百米定向路線設計方案分組組織定向比賽,健康標準安排肺活量、跳繩練習。
從兩學期教學進度中我們不難看出,所構建的拓展項目簡單易開展,具有建筑類特色,所需器材成本很小,適合我校開展。與現行傳統體育課項目(短跑、實心球、健康標準等)相結合,形成的新型復合型體育課,相比傳統體育課,這種復合型體育課趣味性更強,學生學習積極性更高,學生在練中學,在學中練,完全符合目前的課改理念。
傳統的體育教學把理論與實踐學習割裂開來。教師只是把自己的知識灌輸給學生。這造成不同的學生知識、技能掌握的效果大不相同。調查表明,閱讀的信息,我們能記住10%;聽到的信息,我們能記住20%;所經歷過的事,我們卻能記住80%。拓展訓練和體育教學都是利用這一原理,把知識信息融入拓展項目中,“在體驗中學”帶給學生的是親身的感受,激發的是實實在在的學習行動,追求的是實實在在的學習效果。
通過對兩個班級的新型復合型體育課教學試驗一年后的問卷跟蹤調查,結果表明:85%的學生對傳統體育課無興趣,93.3%的學生認為傳統體育課中注入拓展訓練內容有較強的實用性,91.7%的學生對注入的拓展內容有較大的學習興趣,93.3%的學生贊成開設新型復合型體育課,88.3%的學生喜歡上新型復合型體育課,83.3%的學生認為自己在拓展項目活動時總體表現出色,自己在團隊中表現非常努力,85%的學生認為自己在團隊中具有價值。這反映出絕大部分學生具有很強的自信心和滿足感。83.3%的學生認為通過拓展訓練,自己團隊的凝聚力提升較快,91.7%的學生對團隊感覺很好。學生通過新型復合型體育課教學后,對團隊合作精神、創新能力、學習積極性、感悟成功與失敗能力以及提升能力等方面認為有很大的收獲,80%以上的建筑類學生認為通過新型復合型體育課使他們的個人行為、行業素質、團隊行為等都有了很大的提升,這些素質對他們以后走上工作崗位有很大的幫助。
拓展訓練及定向作為先進的培訓理念,進入體育教學也不是完美無缺的,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過一年多的試驗總結如下:
1.拓展訓練教學只能采用小班化教學,每次培訓學生人數不能過多,這樣才能保證較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高職院校中開展拓展訓練課程,體育教師的數量與所需開課的數量是一對很難解決的矛盾。
2.拓展訓練需要相對較長的授課時間(一般為1~2天),這樣才能保證連續不斷的項目刺激學生,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悟”,這樣才能形成相對穩定的心理特征。而現行高校體育課安排是一星期一次,時間一般為100分鐘,這就導致一次培訓不能在一次課內充分完成,而要拆成2-3次,從而導致體驗式學習圈脫節,嚴重影響學習效果。
3.拓展訓練要求教師具有較豐富的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和體育運動學知識,有較強的組織管理、協調應變、引導和預見能力。因此,開展課程教學的老師必須參加拓展課程的進修、提高,這對學校和體育教師本身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4.安全問題是拓展訓練進入高職院校面臨的首要問題。拓展訓練部分內容對參訓的高職大學生在心理上有較高的挑戰性,同時帶有一定的危險性。要提高挑戰性、降低危險性,必須有一套科學的、安全的,能夠達到萬無一失的安全保障系統,為整個拓展訓練提供安全保障。
5.新型復合型體育課對高職院校學生來說是一項新生事物,許多事情還在摸索階段,需要盡快調查、研究,真正做到科研與實踐同步。
1.拓展訓練的理念引入體育教學勢在必行,即推進拓展訓練與傳統的體育教學相結合。傳統的體育課程教學模式已不符合現代教育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理念。要把符合五年制高職校的拓展訓練的體驗式學習圈理論注入傳統體育課程中,形成一種新型的復合型體育課,逐步實行改革,給學生一個愿意活動的課堂。
2.新型復合型體育課也可以采用模塊化教學,這樣就可以解決拓展訓練需要相對較長的授課時間與現行體育課安排之間的矛盾,當然,要做到這點還需要做大量的協調工作。
3.建議學校與拓展訓練公司合作,建立學校拓展訓練基地。這種形式不但可以解決體育教師的數量與所需開課的數量這一對矛盾,還可以減少學校體育教師的外出培訓費用,減少他們的教學任務。此外,學校還充分利用專業拓展訓練公司的資源,可以較迅速地在學校培養中引入拓展訓練中的各種理念。
4.不斷總結經驗,提高拓展訓練與傳統的體育教學兩者結合的理論和實踐水平。通過大量的素質拓展及定向與體育教學的理論研究與實踐經驗,并定期舉行研討會,交流各自的經驗教訓,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兩者結合的理論水平和實踐水平。只要兩者結合的理論水平和實踐水平提高了,那么我們的教育目的才會真正達到。
5.根據建筑類五年制高職院校實際情況,積極利用各方面力量發展壯大拓展運動,如在學校組織感興趣的學生成立社團或利用學生會、團委等學生組織,挑選其中符合“培訓師”身體條件、心理條件及道德素質的學生作為后備力量進行專業培訓,做好學生及教師間的溝通及輔助工作,幫助教師完成學校素質拓展訓練工作。此外,還可以選部分拓展項目為學校運動會的項目,這樣可以讓更多的學生參與。
[1]李薇.拓展訓練在高校大學生素質教育中的應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4).
[2]張淯陽.淺談素質拓展訓練與體育教學的結合[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7,(1).
[3]劉玉江.定向運動——教學與訓練[M].重慶: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8.
G718.5
A
1673-0046(2010)5-0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