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玲
(新疆大學,新疆 烏魯木齊 830046)
淺談高校教務管理工作
解玲
(新疆大學,新疆 烏魯木齊 830046)
教務管理是高校教學管理的核心,教務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質量直接影響到學校的教學質量。論文闡述了高校教務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分析了教務管理工作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做好教務管理工作的思考和建議。
高校;教學管理;教務工作
高等院校是我國人才培養的主要組成部分,其教學效果對于我國經濟發展、人才儲備有著重要的影響。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特別是擴招以來,辦學規模擴大,辦學層次逐漸增多,教務工作量也隨之不斷加大,為保證教學工作的正常運轉及持續發展,切實提高現代高校教務管理的效率,加強高校教務管理的革新,提升教務管理的質量,已成為目前我國高校教務管理工作的努力方向。
教學工作是由教師、學生主觀因素和教學條件客觀因素組成的有機整體,而教務管理則像一條紐帶把這三個基本要素串聯起來,形成高校教學的關系鏈。教務管理工作的職能是根據教學規律和教學計劃,對教學的全過程及各種教學活動進行合理的組織、指揮和協調,以建立一個穩定的教學秩序和教學運行機制,實現既定的教學計劃和目標,為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提供保障。
科學而有效的教務管理工作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能充分利用教學資源,使教學活動良好地運轉。具體來說,教務管理工作有下列作用:
(1)組織實施作用。教務管理工作者協助教學計劃的制定與修訂承擔教學任務的落實、課表的編排、學籍管理、考試考務管理、畢業生設計、創新學分核算、教材選用及征訂、教學檢查、畢業資格審查與學位授予、教學檔案資料管理等多種基礎性工作及各種“質量工程項目”的組織申報、各級教育教學改革項目、教學成果獎的遴選推薦等事務性工作。
(2)調控作用。教務管理工作者根據實際需求,在教學運行過程中對學校的教學資源進行合理分配,在各學院、教研室之間科學安排教學任務,統籌兼顧公共課、專業課和選修課的比例,在任課教師的選取及調停課時進行控制,將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與學校各有關部門溝通,協調解決。在組織教學活動和臨時突發事件上起著宏觀調控作用。
(3)監督作用。教務管理工作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每學期組織開學檢查,開展教學質量評估,聘任有經驗的教授作為督導員,選用優秀學生干部成立信息員小組對教學工作和教學質量進行實時監督。在教學過程中,制訂各項教務教學規章制度,嚴格規范教務管理的流程和職責,把握教師及教學的行為,起到督學促學的作用。
(4)橋梁作用。教學管理工作者始終遵循“服務教學、服務教師、服務學生”的宗旨,是教師、學生和各教學職能部門之間的樞紐和橋梁,具有上傳下達、溝通信息、互通情況、密切聯系的作用,教學管理者廣泛收集教師和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并將師生的信息互相傳遞,將教學動態及時反饋給領導,為領導決策提供可靠而有意義的依據,其橋梁職能發揮得好壞將對院(部)的教學活動產生直接影響。
教務管理工作者處于教學最前線的指揮中心,日常工作范圍廣、事情雜、任務重,由于人們對高校教務管理工作缺乏正確的認識,認為教務管理人員處于高校管理崗位的最基層,從事的是一些簡單的、機械性的、重復性的工作,技術和知識含量低,工作無足輕重,從而把教務管理者的工作邊緣化,抹殺了其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功能,嚴重阻礙了教務管理隊伍的建設和發展。
1.教務管理工作者整體素質不高
目前,教務管理工作者來自各種不同的崗位,他們具有不同的專業背景,有些是從其他行業轉型來的,有些是從其他系列轉崗來的,而真正是高等教育管理“科班”出身或是秘書專業畢業的很少。另一方面,教務管理者的學歷結構和年齡結構參差不齊,知識結構單一,現代化信息技術掌握較少,整體隊伍不均衡。面對知識經濟時代的突飛猛進和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教學管理者得不到現代高等教育管理方面的系統培訓和知識更新,缺乏對高等教育發展新動向的了解和深入研究,難以適應學校改革和發展的需要,對教務管理工作的規范化和科學化內涵及其相互關系欠缺理解,影響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最終會影響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的提高。
2.教務管理者缺乏現代管理理念和創新精神
目前,高校教務管理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很大程度上處于維持性管理,習慣于按領導指示、文件精神解決問題,多靠經驗辦事,思想比較保守,主動參與和科學預見性較差。由于常常忙于各種具體事務的處理中,“不求無功,但求無過”的思想根植于教務工作者的觀念里,因此造成大多數人員采取墨守成規、按部就班的工作態度,工作方式和方法一成不變,缺少系統的管理理念、創新思維和開拓意識,往往只停留在管理的表層,無法用理論指導工作實踐,呈現出一種淺層次、低效率的管理。部分教務管理者不能很好地利用在工作中取得的第一手資料,認真總結經驗、摸索規律,進行教學管理理論的研究并形成科研成果或報告,也就很難為深化教學管理改革獻計獻策。
3.管理制度滯后,人員流失情況嚴重
由于一些高校領導對教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夠,認為高校教師是著力培養的對象,而教務管理人員只是學校的附屬者,其工作僅僅是一些數據的整理、排課排考等簡單的操作性工作,因此對教務管理投入不足,相應制度不完善。長期以來,許多高校對教學管理人員存在重使用、輕培養的情況,工作任務繁瑣復雜,缺少吸引力和活力,但是給予參加培訓學習、交流進修的機會卻很少,晉升評職稱的系列也不規范,這就導致教務管理工作者在心理上產生落差,付出的勞動與得到的回報不成比例,挫傷了教務管理者的積極性,造成教務人員隊伍思想不穩定,喪失對工作的信心和競爭意識,部分教務管理工作者開始跳槽、轉崗、進修或者考研,人員流失現象日趨嚴重。
高校的教務管理工作是一個多序列、多層次、多因素的動態過程,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龐大工程。而努力提高教務管理工作的水平,是高校發展的永恒話題。在新的形勢和以科學發展觀為背景的前提下,針對高校教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議。
1.優化結構,提升高校教務管理隊伍
從學校層面上,高校應嚴把教務管理工作人員的質量關,選擇具備教務管理基本素質的人才從事教務管理工作,同時還要在年齡、學歷、職稱等條件符合的情況下,大膽引進管理水平高、業務能力強、經驗豐富而又愛崗敬業的優秀管理人才,給教務管理隊伍注入新鮮血液,形成專業管理人員和非專業人員互補,“老、中、青”傳代的梯隊,保證那些熱衷于教務管理工作的人員的穩定性。從管理工作者層面來看,因為每一個學校各院系都有其獨特的學科和專業特色,學校教務管理工作者自身必須對各學科體系和專業結構有一個從宏觀到微觀的了解和把握,這就需要工作者不斷培養個人的職業道德修養,具備扎實的管理業務知識,強化溝通協調能力,注重效率和方法,善于調整心態,提高工作的幸福指數,以自我的完善帶動整個管理隊伍的發展。
2.以人為本,創新教務管理機制
作為一種價值原則和思維方式,“以人為本”的理念在高校中越來越多地被提及和重視。所謂以人為本,是指現代科學管理強調以人為核心,以做好人的工作、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為根本,把關心人、尊重人、發展人作為管理的目的,進而提高管理功效,實現預定目標。學校要以人為本,充分尊重人的價值,特別是對教務管理者的關注和傾斜,積極將教務工作者的建設納入到學校整體師資隊伍的建設規劃中,發揮基層管理的組織監督作用。第一,可以制定教務管理者工作規范或守則,明確管理人員的職責范圍和工作內涵,賦予責任的同時規定相應的權限。第二,完善校院兩級的管理體制,建立以教務處為核心的監管評估體系。教務處負責學校整體的教學管理活動,對學院管理者的工作性質、聘任要求、評價細則具有最大發言權。第三,加大對教務管理的投入,建立進修和培訓制度,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教務管理人員,定期召開研討交流會,逐步實現工作重心由上到下的轉移。
3.更新觀念,推進現代教務管理技術
現代高校教務管理工作已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教學過程管理,而是如何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拓展管理工作的外延和空間。一是利用網絡設備和先進的辦公自動化技術,將復雜多樣的工作程序化、數字化、立體化,借助電子網絡平臺,使教學信息能夠快速傳遞和表達,途徑和手段變得方便快捷,最終提高工作的效率,減少或避免出現錯誤的幾率。二是教務管理工作者不僅要掌握量化的管理技能,還要更新觀念,具有現代管理藝術,才能為廣大師生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就新疆大學來說,2005年學校開始使用清華大學青果公司研發的Kingosoft綜合教務網絡管理系統。隨著該系統在各學院管理領域的推廣使用,海量的數據信息按統一歸口錄入系統,有多個管理子系統可供選擇,實現了資源庫共享,增加教與學的透明度,彰顯了多元、動態的管理服務意識,學校的管理質量和水平穩步提高。
4.有的放矢,建立教務管理激勵制度
美國哈佛大學的管理學教授詹姆斯說過,如果沒有激勵,一個人的能力發揮不過20%-30%,如果施以激勵,一個人的能力則可以發揮到80%-90%。學校可以通過多種渠道激發教務管理工作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改善管理者的人文環境,調動管理人員的熱情。其一,制定科學的教學管理業績考核辦法和教學管理激勵制度,定期表彰和獎勵在本科教學管理工作中作出一定貢獻、成績突出的教務管理人員,像培養學術帶頭人和骨干教師一樣,給予優秀管理者物質和精神鼓勵。對不能勝任崗位的人員,可以更換崗位或解聘。其二,明確教務管理人員職業發展方向,建立相應的人事制度作支撐。當某些客觀條件成熟時,如個人能力、學識水平和教學效果足以滿足專職教師要求時,可以適當考慮教務管理者轉崗、輪崗或提拔,以提供給教務管理者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G64
A
1673-0046(2010)6-009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