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師范大學,上海 200241;運河高等師范學校,江蘇 徐州 221300)
英語教學中“留白”的應用
安淑紅
(華東師范大學,上海 200241;運河高等師范學校,江蘇 徐州 221300)
“留白”藝術體現了現代教學理念,彰顯了學生的主體性,同時又有助于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創造性。本文結合作者教學實踐分析了“留白”在英語教學中的必要性和意義,并總結了在英語教學中進行“留白”需要注意的問題。
留白;英語教學;主動性;互動;方式
近年來,“留白”藝術被越來越多地用于課堂教學。“留白”一詞源自中國傳統繪畫藝術,本意是指繪畫布局不要太滿,要留有空間,布局既合理、有美感,又給觀者留以想象的空間。作為一種藝術表現手法,“留白”是為了更充分地表現主題而有意識地留出“空白”。運用到課堂教學中,“留白”則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有目的、有意識地給學生留出一定的“空白”,通過組織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學生自主地消化、吸收和思考問題,以激活和發展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同時也讓老師從“疲于講解”的狀態中解脫出來。“留白”藝術體現了現代教學理念,彰顯了學生的主體性,同時又有助于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創造性。
因此,在實施新課程改革的今天,英語教學也應該適當地講究一點“留白”的藝術,為學生留出自主學習的空間,引導學生積極探索,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課堂教學不僅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培養能力。適當留白能激發學生思考,拓展其思路,提高其思維能力。留白在加深學生理解的同時,又可緩解學生的緊張心理,重新喚起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在“教”與“學”方面都有其學科特殊性。語言學習離不開大量的交際和口頭練習,而傳統的教學法常把語法教學放在首位,課堂上往往教師采取滿堂灌的方法。這種方法不僅違背了語言教學的目標,同時還扼殺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盡管課程改革已經進行了很多年,但由于應試教育的存在,在很多英語課堂里還在進行著傳統的滿堂灌教學方式,無論是英語知識的講解還是練習的評析,往往都是英語老師在唱獨角戲,學生只是被動的信息接收者。老師講得很辛苦,學生聽得也很累,學習效果僅一般。這樣的課堂仍然是以教師為主體,而不是以學生為中心。這種教學方式的結果只是提高了學生的應試能力,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開拓性思維能力卻很難有機會在課堂上得到發展。而這后三種能力恰恰是當下教育教學改革所大力提倡培養的。
另外,從教師專業發展的角度來說,教師的教學能力是教師專業能力的重要內容。在今天的新課改重視課堂教學效果的背景下,熟練掌握各種教學策略與教學方法,圍繞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實現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本的積極目標,成為新時期教師教學能力的新特點。教學方法的選擇和使用,不但要考慮到教師的“教”,更要考慮學生的“學”,既要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教法只有適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思維規律,與學生的學法相融相契,教學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在上述背景之下,英語課堂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改革的重點應該是教學方式的改革,要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而與傳統的滿堂灌教學方式相對的應該是課堂適當留白。“留白”給學生留出了思維的空間和時間,打破了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在英語教學中,通過適當留白,留出一定的時間給學生活動,既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消化,及時發現問題,又有助于學生語言能力、交際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提高,同時寬松的學習環境、愉悅的心情有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還有助于加深師生之間的互動和情感交流。具體說來,在英語教學中“留白”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從教學藝術上講,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有分寸地運用“留白”,使整個課堂節奏有快有慢、有張有弛、有斷有續,教師通過對教學節奏的控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每個學生的學習熱情,以求最佳的教學效果。
其次,從教學的目的來看,英語教學不僅要傳授英語知識,更重要的是育人,同時也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適當的“留白”則可激發學生思考,促使其進行發散思維,提高其能力。有效的教學留白能夠極大程度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意識到自己不是被動接受教學的對象,而是課堂的共建者,是自身學習的主人。由于“留白”,教師不再追求面面俱到,而是有意識地留有余地,沒有過多教學框架的限制,也沒有標準答案,這就為學生的發揮與創造提供了“新時空”。
再次,從心理學上講,人的注意力不可能長時間集中于一點,特別是兒童,由于其年齡特點,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更短。教師適當的“留白”,能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恰當地留點空白能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的時間和空間,有利于喚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其學習興趣;有利于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張揚其個性,在主體性與創造力得以激發的同時,學生獨立人格也得以彰顯;有利于促進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促進有效課堂的動態生成。
作為一種教學手段,“留白”不僅引導學生充分將自己的思想、情感、觀點、創意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更為廣闊的時間與空間里進行醞釀、探究與實踐,而且也彰顯了一種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地喚起學生的主動學習,從而形成充滿創造性與生成性的雙向建構的教學過程。
在英語教學中適當留白有諸多好處,但是要處理好留白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需要一定的教學藝術。留白的目的就是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發揮潛能,促使學生自覺、積極地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和結構,但如果處理不當反而會適得其反。因此,筆者認為要在英語教學中適當進行留白,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要明確留白并不是簡單地留出一定的課堂時間讓學生自主學習。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創造力,并不意味著否認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對學生放任不管。事實上,有效的教學留白正是在教師有針對性的指導下進行的,否則教師和學生之間難以形成良性互動,容易造成學生的盲目學習。教師要引發學生的問題意識、求知欲、主動性,就要先調動起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因此,教師自身要及時補充并更新知識儲備,深化自身對知識點的理解,融會課堂學習與生活實踐,如此才能給予學生更多的幫助和指導,同時也有利于發現更多教學留白的切入點。
其次,教學留白留出的時間不一定非要整塊的,可以是分散到整節課中,只要把握留白的時機和保證留出時間的總量就可以了。對于教師而言,在設計教學留白時要充分平衡學生智力與能力水平、教學內容與教材需要以及課堂時間的限制。“留白”的質量不在于時間的長短,而在于時機的把握。
最后,在英語教學中進行留白的方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運用多種方式進行教學留白,就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中發揮更多的合理創意,激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教育心理學認為,當教學活動能引起學生興趣時,就可以使學生在學習中集中注意力,更好地感知、記憶、思維和想象,從而獲得較牢固的知識與技能,并使他們覺得學習不是一件苦事或沉重的負擔,表現出喜悅和求職的欲望,加強對知識的探索力量,激起克服困難的意志。教師如果能夠根據教學內容經常變換教學活動形式,將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易于達到教學目標。無論什么時候,在課堂中融入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或令人愉快的活動,對教學都是很有幫助的。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活動有很多,常用的留白形式有課后思考題、小組討論、師生對話、游戲、情境模擬、角色扮演、競賽等。
教育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讓學生發現自我,并掌握自我實現的各種能力。因此,教師要相信并尊重學生的意向,并通過鼓勵學生自主學習、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途徑,使學生主體在充滿可能性與持續性的時空中得以充分地孕育和生成。英語課堂教學中的“留白”是教師對學生學習權利的尊重,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講是保證了思維的時空,合理地運用留白策略是促進學生思維發展、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有效途徑。因此,英語教師在優化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妨瀟灑地、有節律地、有目的地留出空白,給學生更多自主的時間。
[1]顧文秀.“留白”讓教學更有效[J].現代教學,2009,(4).[2]籍莉.蔡格尼克效應與課堂教學中的留白[J].基礎教育,2008,(3).
[3]沈其明,楊群芳.到處“留白“不空白[J].新課程研究,2009,(8).
[4]吳倫敦.教師專業發展導論(第二版)[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G642
A
1673-0046(2010)6-01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