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楠
[摘要]學習語言的重要目的是交流。本文主要討論了英語口語學習中所存在的問題和提高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方法,為今后的英語口語教學提供了一定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英語口語;問題;提高;方法
隨著國家的發展,社會需要能流利說英語、清楚表達自我、與他人自由交流的人才。事實上,漢語式英語的學習者缺乏這種能力。從某種程度上講,現在公司都愿意雇傭善于說英語的人才而且這項技能也能幫助面試者成功。面對這種形勢,我們應該考慮為什么中國學生在英語口語方面感覺困難,口語方面的研究已不僅僅停留在理論意義上,還要注重實踐。
一、英語口語學習中存在的種種問題
盡管學校和教師都很重視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培養,但依然存在一些問題。
1.英語教材的不足之處。首先,雖然英語教材安排一些口語練習,但都是課文中不熟悉的詞或句子,如:特殊詞的構成、課文背景等。無疑,這樣會花掉學生大量的時間去理解課文內容。同時,老師總是花費大量時間去解釋重難點語法,這就是為什么學生沒有口語實踐機會的原因了。其次,課文中的句子又長又復雜,課文也就太長了。有時,學生會感覺枯燥而困倦,所以他們沒有情趣與他人交流也很難理解全文。因此隨著時間的流逝,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也就沒什么進展了。
2.應試教育對口語的影響。中國教育追求的是學生的成績排名或過級率。為了這個,學生做大量的語法練習,因此他們考試卷面上的成績就非常高。那些善于考試的學生發現他們并不知道自己聽的是什么,如何表達自我,甚至經常在說英語和寫英語時弄出錯誤來。這就是所謂的“啞巴英語”。
3.學英語的特殊環境。首先,因為高考的擴大招生,越來越多的學生都進入了大學,但卻沒有足夠的教師和教室。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大學就進行“大班授課”,以至于學生沒有什么機會去練習口語,而且他們也就沒有興趣與人交流甚至在班里保持安靜。其次,在英語系沒有外教,即便是有,很多外教都不是專業教師,他們幾乎不懂教學法、心理學或中國文化,這就造成了師生間的矛盾。對于學生來說很難找到練習英語口語的環境,但在加拿大、印度、法國等國家,英語被視為官方語言,學生有一個非常好的語言環境。
4.中國學生說英語缺乏主動性。一些調查顯示學生在學習英語時缺乏主動和積極的態度。他們努力學習英語的原因就是因為如果他們通不過英語四級考試將拿不到學歷或學位證書。我們可以說他們的主動性就是他們的壓力。與此同時,這也導致他們將交流看得不那么重了。
二、提高英語口語能力的方法
面對這些問題,我們應該選擇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來改變這種情況,使學生喜歡上說英語。
1.喚醒學生練習英語口語的動力。學習動力是影響外語學習成功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師應該適當利用學生內在因素。許多學生在學習英語初期都有很強的好奇心,教師就應該利用這種內在動力去鼓勵他們多聽、多模仿,以達到提高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當教師選擇訓練學生口語能力的材料時,應該選擇一些學生熟悉的事物或他們關心的問題來喚起他們的靈感,激發他們思維。
2.注重學生的聽力練習。溝通由兩個活動組成——說和聽。如果你想與人交流,你就得理解對方在表達什么,至少要知道主要思想,然后你要做出連貫的回答。聽是為說做準備的,所以我們應將“說”建立在“聽”的基礎上。可我們的學生聽力卻都不太好,一些學生說他們聽英語磁帶時抓不住主要意思,但閱讀材料卻很容量理解。這問題的根源就是聽力練習的匱乏。為了改善學生聽的能力,我們要采用以下幾個措施:(1)課上課后盡可能多的說英語;(2)邀請外教或專家來上課;(3)看一些英語電視節目和電影;(4)聽不同口音的英語磁帶,包括不標準的英語。選擇精聽和泛聽的聽力材料。
3.采用多元化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方法。學習一門語言遠難于接受一些知識,因為它是要通過不斷練習才能獲得的一門技術。要想獲得這門技術,學生就要靠自己的努力和持續不斷的練習。在班級,教師的任務就是指導學生學習,教授情感、文化和社會知識將其運用于語言中,幫助所有學生齊頭并進,引導學生不斷進步,也讓學生知道如何能做好這些。在課上,教師就是一個“導演”,而學生則是“演員”,學生應該將70%的時間用于口語練習。
為讓學生自主、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我們往往會做以下練習:(1)新聞報告。每節課,學生可以利用10分鐘時間聽來自VOA或BBC的英文廣播,然后講出新聞的主要內容。(2)英語繞口令。讓學生在平時盡可能大聲并快速地多說英語繞口令,用以訓練口腔肌肉和舌頭的發音位置。(3)角色表演。角色表演常常能喚起學生練習英語口語的興趣,在不同角色中找到自己適合的位置,將其用英語表演得淋漓盡致。這樣的活動可以幫助學生拓展英語交流的能力,學生更會從中找到成就感。(4)小組討論。給學生一個熱門或令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在小組中用英語進行討論。每個學生都各抒己見,并將小組討論的結果講給全班同學聽。(5)辯論。選擇一個分歧大、辯論性強的話題,學生分成正反兩方搜集支持自己觀點的論據資料,然后選定一個相對寬松的時間進行辯論。這樣不但能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文化知識,更能在辯論中鍛煉學生的語言反應能力和說英語的流利程度。
4.模仿。當學生聽英語錄音磁帶、看英語電視或電影時,都應該讓他們對其中說話者的語言進行模仿,這樣就能使學生的發音和語調更加標準化。
5.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語言環境對改善英語口語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出國學習英語的學生僅需要兩個月的時間就要比在國內學習英語半年的學生說英語流利。這是因為國外有理想的語言環境,在那要想與人交流就必須說英語,因此他們練習英語口語的機會就要比國內的學生多得多。
為改善語言環境的缺乏,我們應組織一些相關活動。我們也可以通過和自己說話來練習英語口語。有時我們會發現很難找到一個合適的搭檔來練習英語口語,我們也擔心會暴露出自己的口語缺陷,但我們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對自己說任意的話題,當然也不會嘲笑自己的口音失誤。通過自我練習,英語口語一定能達到一個較高的水平。
總之,英語教學的目的就是訓練學生較強的英語能力,特別是英語口語能力,來適應社會的需要。面對這一點,我們改善學生口語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傳統的英語口語教學方法應該有所改變,新的教學法我們卻應該盡快適應。如果教師能采納這些新的教學方法,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一定能明顯改善。□
(編輯/穆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