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振華
“草根銀行”破冰前行
■ 胡振華
2009年11月,我省首家農村資金互助社在臨海市掛牌成立。這一新型金融組織的孕育產生,標志著浙江省通過制度創新再生出一個農村互助型的貸款力量,將有效緩解農民創業增收過程中面臨的貸款難問題。
“現在好了,有閑錢時存進互助社領利息分紅,遇到資金周轉困難時可辦理無抵押貸款,資金難題沒了。”這幾天,縉云縣五云鎮川三村村民徐愛升格外開心。
徐愛升是縉云縣五云鎮景禾畜禽專業合作社社員,在廣東省中山市經營100多畝魚塘,飼養2萬羽麻鴨,每年3月要投入大筆資金購買魚苗、鴨苗和飼料。由于資金短缺,以前只能在民間以高利息借貸,而現在,只花了10分鐘他就在自家“銀行”貸款12萬元。
他口中的自家“銀行”,就是經浙江省銀監局核準,2010年2月3日在麗水縉云正式掛牌營業的欣禾農村資金互助社。據悉,在浙江,首批試點的農村資金互助社共有4家。
近年來,我省在農村金融體系、金融服務和金融擔保機制等方面做出了不少有益探索和創新,然而,由于農民的分散性、農業的弱質性和農村的相對落后性,農民往往難以獲得公平的金融服務,資金困難也成為制約農民創業增收的最大障礙。
人稱“老馮頭”的馮貽法,是浙江省臨海市出了名的“柑橘大王”。2002年10月,他發起組建了浙江“忘不了”柑橘專業合作社。經過幾年的發展,2008年,合作社銷售柑橘6000噸,年銷售額5600余萬元,“忘不了”柑橘專業合作社已成為臨海市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農民專業合作社。
但是,在多年創業過程中,這位“柑橘大王”心頭總有一個結沒打開:城里人投資創業可以貸款,農民由于沒有資產抵押,時時面臨貸款難題。
的確,“老馮頭”的心結正是廣大農民在創業增收過程中普遍遭遇的問題。由于農業生產風險較高,農產品產出低、投入回報慢,加之農民資金實力較弱、缺少可供擔保的財產,許多銀行不愿意向農民放貸。
雖然國家陸續出臺了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的規定,鼓勵商業銀行加大對“三農”的貸款支持,并推出農民貸款貼息等相關優惠政策,但是出于投資回報和控制風險考慮,即使是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專門面向“三農”和中小企業的金融機構,也往往傾向于將錢放貸給中小企業。
“去找過銀行,可是我沒什么可抵押的,人家不肯貸。”作為村里的柑橘販銷大戶,臨海市涌泉鎮店頭村農民林順妹每到柑橘銷售旺季,常常會碰到資金周轉難題。為了籌措大量收購柑橘所需的資金,林順妹只好退而求其次,在民間以高利息借貸。
如果把農村金融體系比作一座金字塔的話,那么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就處于金字塔的頂端,準入條件嚴格,資金實力雄厚,網點覆蓋面廣。然而,這些銀行貸款門檻較高,單筆貸款額度較大,手續復雜,農民因此只占客戶群中極小的一部分。
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是金字塔的中間層,準入程序相對簡單,單筆貸款額度靈活,手續相對簡單,擔保要求不高,但實踐中主要面向中小企業,農民受惠不多。
面對現實的困境,有的地方農民自發組成互助組織進行社員之間的資金借貸,以解一時之需。但是,這類自發的組織沒有直接的法律依據,因而一直以來沒有得到法律層面的認可。正因為缺乏法律認可和政策上的支持,相關部門也沒有對這些處于金字塔底端的“草根”組織進行有效的規范和引導,導致這些組織往往資金薄弱,更無法完全滿足農民創業的資金需求。
通過培育農村資金互助社,在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基礎上再生出又一個農村金融力量,可以填補農村金融體系空白,夯實農村金融體系的底部基礎。把這類自發的互助組織合法化、規范化、市場化,經過審批登記,從制度上規范其準入和運作,真正把互助社辦成以服務社員為宗旨、謀求社員共同利益的互助性銀行業金融機構,成為我省工商部門和金融監管機構一直研究的課題。
據浙江省銀監會的工作人員介紹,早在2007年1月,中國銀監會就發布了《農村資金互助社管理暫行規定》,允許鄉(鎮)、行政村農民和農村小企業自愿入股組成社區互助型銀行業金融機構,為社員提供存款、貸款、結算等業務。然而,我省不在暫行規定確定的適用范圍之內,這一惠農、促農的“草根銀行”因此一直未能孕育出來。
2009年2月,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以及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有關規定,中國銀監會印發了《關于做好農民專業合作社金融服務工作的意見》,鼓勵有條件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信用合作,在農民專業合作社基礎上開展組建農村資金互助社的試點工作,并納入銀監會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試點工作范圍。
浙江省工商部門和銀監部門根據這一規定,啟動了在農民專業合作社基礎上的農村資金互助社試點工作,并專門出臺了《浙江省農村資金互助社登記辦法》,這終于為農村資金互助社在我省的落戶生根打通了經脈。
2009年11月18日,以“忘不了”柑橘專業合作社為依托的我省首家農村資金互助社——臨海市涌泉鎮“忘不了”農村資金互助社正式成立,“柑橘大王”馮貽法也由此成為我省首位“農民銀行家”。
“第一次聽人介紹農村資金互助社時,自己根本就是一知半解,但聽說能解決農民貸款難,我就決定要去試一試,沒想到還吃到了頭口水。”說到農民銀行,“老馮頭”言語中充滿了激動。
據介紹,農村資金互助社相當于一個為農民聚攏閑散資金的公共平臺,小錢積少成多后,再集中貸給有生產項目的社員,項目贏利后,貸款社員向互助社歸還本金并支付利息,存款社員從互助社支取利息,從而實現共贏。
用浙江省銀監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袁亞敏的話說,農村資金互助社是“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自己的銀行,是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制小法人金融機構,是純粹的‘草根銀行’”。
“為了保證互助社真正辦成農民自己的銀行,就必須從制度上確保其‘草根’性質不變味。”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工作人員介紹說,國家和浙江省在社員資格、資本制度、股權結構、登記管轄、準入退出等九個方面量身定制了與其他金融機構不同的特殊政策。
比如,在社員的資格上,《浙江省農村資金互助社登記辦法》規定,互助社只能由鄉(鎮)、行政村農民,農村小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來組建,這就排除了其他金融機構股東中常見的投資性企業、大型實業企業等,從而保證了互助社社員都是農民或從事與農業相關的生產經營與服務的企業和個人。
互助社要開展正常的借貸活動,需要有一定的注冊資金作保障。考慮到農民手里不會有大量的閑置資金,登記辦法規定,農村資金互助社在鄉(鎮)設立的,注冊資金不低于30萬元,在行政村設立的不低于10萬元。相比村鎮銀行300萬元和100萬元,以及小額貸款公司500萬元和100萬元的資金要求,這一標準要低很多。
為防止互助社成為少數幾個資金大戶的“謀利工具”,保護社員共同利益,登記辦法規定,單個社員認購的股金超過股金總額5%的要經銀監會批準,認購的股金最高不得超過股金總額的10%。互助社要設立理事會、經理和監事會,其成員人數也有一定的要求。
臨海市涌泉鎮“忘不了”農村資金互助社自開業以來,短短數月,存款總額已達230多萬元,貸款165萬元。“互助社開張第一天,我就貸到了50萬元,這下收購柑橘不愁錢了。”作為首批貸到款的合作社社員,林順妹感受到了實惠。
互助社蹣跚起步,不可避免會面臨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老馮頭”告訴記者,目前互助社的會員都是從“忘不了”柑橘合作社社員中選出來的。由于是封閉運營,存款來源和放貸對象都局限在合作社內部,一來只能解決小部分農戶的貸款難,二來存錢的會員資金實力也有限,因此能夠貸出去的資金總量也不夠多。馮貽法說,他們正在醞釀,準備將資金互助社的成員擴展到養豬、漁業、蔬菜、水果等不同類別的合作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