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雪黔
(銅仁職業技術學院,貴州 銅仁 554300)
職業教育理念在生物化學教學中的體現
于雪黔
(銅仁職業技術學院,貴州 銅仁 554300)
現代教育正面臨著深刻的變化,我國的職業教育改革也在全面展開,新的職業教育理念應運而生。將關注對學生學習方法、學習能力的培養;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發展需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科研,主動探究獲取知識;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的功能;教師不斷充實自己,自我提高等職業教育理念融入生物化學的教學中,逐漸形成新的課程體系,以適應學生的發展,適應教育的發展,適應社會對不同層次人才的需求。
職業教育理念;生物化學教學;教育改革
在十幾年的教學中我們踐行了多種教育理論,也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最終發現一切為了學生,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才是教學過程中應遵循的一條鐵的規律。
生物化學是一門理論性極強,知識又非常抽象的課程。各種化學結構龐大,反應過程步驟繁多,各種化學物質的名稱非常難記,學生學起來也常感到非常枯燥。因此,這門課程教學效果的好壞取決于學生對這門課的熱情,對各知識點探究的愿望,這就需要教師有極高的教學智慧。
職業院校課程設置的立足點由原來的關注知識傳授轉向關注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學習能力的培養。體現在生物化學這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就是不再關注學生對知識掌握的多少,而是注重激發學生對生命科學探知的欲望,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監控與評價。要達到這一目標,就要先教會學生閱讀和思考。
學生自己不讀書、不思考,再高明的教師來教都是毫無意義的。自擴招以來我們發現很大一部分學生不具備閱讀能力和沒有養成自覺閱讀的習慣。因此根據學科特點,教會學生閱讀和思考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即在課堂中教師應引導和關注學生對學習方法的掌握。
由于學生的基礎和特質存在差異,因此要引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具體來說,即使對同一個問題,我們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高職學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但在教學中,筆者發現絕大多數學生沒有自主學習的習慣,課前不會預習。故筆者在講授每一節課時都強調要學會讀懂課本,并給予示范。如先讓學生自己默讀,然后讓學生自己提問,教師指導其找出答案,或由教師提問學生解答,并結合臨床指導應用,從而拓寬課本知識,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而針對中職學生,則讓他們先朗讀課文。在朗讀的過程中筆者發現,很多學生不能很好地斷句,而且對于生物化學中的很多術語和名詞都不能讀順,這時教師可示范正確的讀法。建議讓學生早讀晚讀,最終達到熟讀。在教學實踐中筆者還發現,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做實驗方面的差距是不明顯的,中職學生在實驗課的動手能力方面并不比高職學生弱,實驗的操作規范性和實驗結果的準確性也無顯著性差異,但其對實驗原理的理解程度不如高職學生,因此對實驗結果的分析就比高職學生簡單。
現代教學觀由原來的學科本位,逐漸轉向集綜合性、興趣性、時代性,轉向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發展需要。生物化學課程內容繁雜,對很多分子結構、鏈式反應,學生學起來非常頭痛。那么如何在課堂內外激勵學生進行探索性學習呢?
2.1 結合臨床病例和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從生物化學角度來探討各個案例
在講授脂類代謝障礙一節時,筆者先在醫院復印了幾份生物化學的全套檢驗報告單,然后分發給學生,讓學生對照課本(不限于本節內容),查找有關各個生物化學指標的名稱及縮寫符號,引導學生產生認知的愿望。學完本節內容后,收集學生的學習筆記,在課堂上交流。讓學生重新認識化“驗單—分析化驗單—診斷疾病—疾病的預防與治療”這一系列的過程。這樣可以拓寬學生學習的渠道,使其通過各種方法和途徑獲取信息,大大擴充了課本內容。
2.2 結合專業需求特點進行教學
對不同專業學生的學習內容在取舍時應各有側重。臨床專業側重于引入對疾病的生物化學分析;檢驗專業應著重于對各種生物化學指標概念的理解;影像專業應側重于對生命物質結構性質和代謝的簡介。
2.3 關注學生的發展需要
臨床專業的學生畢業后要考取助理醫師資格證,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注意結合助理醫師資格的考綱要求,事先提出關于每章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師上課時對一些考試要點應給予指點。這樣使學生的學習更具目的性,學習興趣也大大提高了。
職業院校的教學由原來的要求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機械訓練轉向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究,讓學生學會合作交流,主動獲取知識。
3.1 教學生寫論文
教師應介紹論文書寫的一般程序及基本格式,適當布置相關作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與探究精神,也為高職學生書寫畢業論文打好基礎。一提論文,學生就覺得茫然,其實讓學生寫論文主要是為了訓練其科學的思維方法。筆者曾多次給不同班級的學生介紹這樣一個案例:一個小學生,一天回到家里跟當教師的父親說:“我要寫一篇關于中國文化史的論文。”父親很不以為然。幾個星期過去后,父親感到非常驚訝,孩子整天泡在圖書館查閱各種相關資料。其實父親并不在乎孩子到底能不能寫出、寫好這篇論文,而驚訝于孩子在這個目標的指導下,拼命學習的態度和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孩子認識到了自己的知識是多么貧乏,需要學的太多,同時也學到了很多。這就是學習過程所帶來的教育效果。因此,教學生寫論文是有一定意義的。由于生物化學是一門基礎課,因此論文題目的選擇應側重于綜述性的。例如可以布置“干細胞的研究進展”、“基因工程”等題目,使學生自己查找資料進行書寫,教師根據其書寫的認真程度和規范性進行評分。
3.2 讓學生參與實驗準備
生物化學的實驗準備是一件極其繁瑣的事情,因此應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在檢驗專業選幾名學生幫助實驗教師制備實驗用品。在這里學生可以學到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
我們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也不同,據此我們制訂了相應的評價標準,改變了之前的評價標準過分強調選拔功能的缺點,著力發揮其促進學生發展、促進教師提高和促進教學的功能(見表 1)。
表1 對學生的綜合評價標準
評價可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筆者對2008屆高職學生的作業要求進行了適當調整。如讓學生自選課本后的2~3道練習題作為作業。結果收上來的作業令人驚訝,絕大多數學生能跟著教師的進度把課本后的作業全部做完。通過練習,學生加深了對課本理論知識的理解程度,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培養了對本課程的興趣,教師也為學生的進步而感到自豪。學生和教師互相督促,共同在愉快的“教”與“學”中進步。
教學能力強的教師,在課堂上是會隨時迸發教學智慧的火花的。課本是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工具,是教學的范例,是教學活動中師生對話的話題。因此,利用好課本,更能體現教師的教育能力的強弱。
充實課本的內容,需要教師不斷充實自己,自我提高。因此除了教授課本上的知識外,電視、網絡、雜志都是我們最好的“幫手”。教師在這些平臺學到相關的新知識和了解到的新信息,都能很快地在課堂上傳達給學生。學生聽了會非常感興趣,這樣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各種課外方式學會自己探究新知識,并通過教師的幫助實現自身的進步。
總之,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學的點點滴滴中都能得到體現。教師要在積累中逐漸改進、創新,以適應學生的發展,適應教育的發展,適應社會對不同層次人才的需求。
G40-03
A
1671-1246(2010)06-00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