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慶華
(張掖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甘肅 張掖 734000)
高職藥學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研究與實踐
魏慶華
(張掖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甘肅 張掖 734000)
為實現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的培養目標,構建高職藥學專業“專業平臺+職業方向”的人才培養模式。根據工作崗位對職業能力、職業素質的要求,整合課程結構,形成較完善的課程體系,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滿足社會對專門人才的需求。
藥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
我校三年制藥學專業,是為適應我省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滿足工作崗位需求而設置的,能夠為城鄉基層醫藥衛生機構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質技能型藥學專門人才。該專業學生就業崗位群為:醫院藥品調劑、藥物生產制劑與質量檢驗、藥店藥品營銷與管理。
醫院藥劑科工作崗位,要求畢業生具有從事藥品調劑和管理、臨床用藥咨詢服務的能力;藥品生產企業工作崗位,要求畢業生具有常用制劑制備與質量分析、生產管理和藥品營銷的能力;社會藥店工作崗位,要求畢業生具有提供用藥咨詢服務、藥品營銷及管理的能力。
首先征求用人單位在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學生基本素質等方面的意見,同時向實習單位、實習生征求意見,在進行廣泛社會調研的基礎上,以藥學行業需求為導向制定人才培養目標。其次根據工作崗位對學生職業能力、職業素質的要求,整合課程體系,優化教學內容,構建“專業平臺+職業方向”的人才培養模式,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經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審議后,確定實施該培養方案。
3.1 根據人才培養模式設置
藥學專業課程體系根據“專業平臺+職業方向”人才培養模式和工作崗位需求設置,重視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強化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培養。按照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結合就業崗位與工作任務對學生知識、能力及素質的需求,整合、重組課程,構建由基本素質與能力、崗位群基礎與技能、核心素質與技能3部分組成的課程體系。該體系共38門課程,其中必修課28門,選修課10門(見圖1)。學生在完成專業平臺課程學習后,根據3個不同的就業方向,自主選擇選修課程,進一步強化職業能力。
3.2 根據工作崗位需求設置
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設置課程,保證學生具有必備的基礎理論與技能。專業理論與實踐技能的學習,滿足學生在藥物生產、檢驗、流通、使用和管理等領域從事多種工作的需要,并輔以選修課程,強化工作崗位所需知識和技術訓練。

圖1 藥學專業課程體系
3.3 專業課程與人文課程有機結合
在培養學生必備的專業理論基礎和實踐能力的同時,開展人文課程教學,將人文知識和專業知識教育相互滲透,注重對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首先,開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等課程,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專業,為人民服務的精神,使其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其次,開設文學欣賞、音樂欣賞等課程,增強人文知識教育;開設計算機基礎、英語等課程鼓勵學生參加計算機、英語等級考試,增強就業競爭力。再次,在學生具有扎實專業知識的同時,使其身心健康。開設醫學倫理學、人際溝通、演講與口才、醫學心理學、就業指導等課程,培養學生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對學生進行就業輔導和就業能力培養,促進學生提高整體素質。
3.4 課程分布與比例
基本素質與能力:必修課6門,課時414,占總課時的16%。崗位基礎與技能:必修課10門,課時540,占總課時的20%。核心素質與技能:必修課12門,總課時946,占總課時的36%;見習與實習756課時,占總課時的28%。課時分配合理,較多的見習實習課時,用于重點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
3.5 實踐教學體系能夠滿足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需求
在教學計劃的2 656總課時中,理論課時1 247,實踐課時1 409,實踐課時所占比例達53%。我們以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為重點進行教學改革,融“教、學、做”為一體,構建“實驗—實訓—見習—崗位職業能力綜合訓練—頂(定)崗實習—畢業生綜合實踐技能考核”的遞進式實踐教學模式,突出實踐教學。學校和醫院、藥廠共同承擔人才培養任務,為培養高素質技能型藥學專門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專業主干課程都是職業資格考試的核心內容,為學生畢業后參加職業資格考試奠定了基礎。
4.1 使學生具備了良好的職業能力
學生努力學習,形成了“勤學善思、厚積有恒”的良好學風,通過人文課程學習,學生具備了良好的思想品質和職業道德素質;通過基礎課程學習,學生掌握了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通過崗位核心課程學習,學生具備了從事藥學相關工作的綜合素質和工作能力。我校藥學專業2008、2009屆畢業生基礎、專業課程成績呈正態分布,畢業生綜合技能考核和論文答辯全部通過。
4.2 使學生具備了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
思想政治課的開設,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的實施,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各種知識講座,如心理健康知識、就業指導、臨床合理用藥等,強化了學生的職業素質。近2年來,我校有1名學生獲得國家獎學金,8名學生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30%的學生獲得校級獎學金,有2名學生獲得“省級優秀學生”稱號。
4.3 使學生理性擇業,提高了就業率
邀請優秀的藥品營銷專家、往屆畢業生開展自主創業講座,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2008年,藥學專業第一屆畢業生60人,一次就業率超過80%;其中約15%的學生在張掖市人民醫院、武威市涼州區醫院等單位就業,約60%的學生在鄉鎮衛生院就業,約15%的學生在藥品、醫療器械經營企業就業,約10%的學生自主創業。
4.4 獲得用人單位良好評價
調查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評價,結果顯示,畢業生在政治思想、職業道德、團結合作與協調能力方面評價優秀率較高,在知識結構、實踐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計算機與英語應用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等方面評價良好,但創新精神相對不足。總體而言,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滿意度較高。
合理的課程體系,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必備條件。只有不斷適應社會工作崗位需求的變化,不斷完善課程體系和培養方案,才能促進專業長遠發展。
G423.07
B
1671-1246(2010)09-01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