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賢旦
摘要:作為法律監督機關,檢察機關有權對偵查機關的偵查活動進行監督。當前實踐中存在檢察機關對偵查機關的法律監督缺失問題。因此,有必要就檢察引導偵查進行系統的體系性構建,通過概念的辨析、理論基礎論證、原則性規制以及案件范圍的確定,建立完善的檢察引導偵查取證機制。
關鍵詞:檢察機關;引導偵查;法律監督;體系性構建
中圖分類號:DF84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9-0214-02
引導偵查取證作為一種“新生事物”,它將檢察機關對偵查機關事后的、靜態的法律監督變為同步的、動態的監督。這不僅僅是一種監督方式的變化,更重要的是偵檢關系的變化。它對于增強偵控合力、增加勝訴機率、提高訴訟效率、維護公民人權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檢察引導偵查的宗旨在于監督偵查機關取證的合法性,而不是代替或者協助偵查機關取證,因此必須有一定的程序對檢察機關引導偵查機關取證的過程加以規范,以防止檢察機關對偵查機關的監督要么指令化,要么形式化。
一、檢察引導偵查的基本內涵
所謂檢察引導偵查,筆者認為,是指檢察機關從法律監督的角度出發,及時介入偵查機關對重大、疑難、復雜案件的偵查活動,幫助確定正確的偵查方向,指導偵查人員圍繞起訴指控所需,準確全面地收集和固定證據的偵查監督活動。它的基本內涵應當包括以下五個方面:(1)重、特大案件發案、立案階段,檢察機關應及時介入,并在熟悉、掌握情況的基礎上,幫助偵查機關確定正確的偵查方向。(2) 偵查過程中提出指導性建議,協助偵查機關迅速有效地搜集罪案證據和遏制犯罪嫌疑人的反偵查行為。(3)出席重、特大疑難案件捕前、偵結前的案件綜合討論,幫助偵查機關準確定性,梳理證據,并就強制措施的適用、偵結后的處理、證據材料的完善,提出指導性建議。(4)對提請批準逮捕、移送起訴的案件,審結后提出補充偵查意見。(5)發現偵查人員存在違法行為或違法傾向的,及時提出糾正意見,防止其在偵查過程中過分積極或消極地處分案件。
二、檢察引導偵查取證的法律及理論依據
根據我國《憲法》和《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檢察機關是我國的法律監督機關,“強化監督,公正執法,是檢察機關憲法定位的內在要求,是有中國特色檢察制度的本質所在,也是新時期檢察工作方針的核心內容。”法律監督職能是我國檢察機關的一項專屬職能,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個人雖然也有權監督法律的實施,但卻不享有法律監督職能。法律監督職能和監督法律實施是不同的,前者專屬于人民檢察院,而后者基于一切權力屬于人民的政治哲學,人人都有監督法律實施的權利。人民檢察院行使其法律監督職能是通過法律賦予的職務犯罪偵查權、公訴權和訴訟監督權等來實現的。筆者認為,公訴權事實上也屬于法律監督權的延伸。通過人民檢察院法律監督職能的行使,對于樹立法律權威,懲罰犯罪,保障無罪的人不受非法追訴,實現法制統一有著重要的、其他監督形式無法代替的作用。
強化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不僅應當完善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的廣度,而且應該針對各個訴訟環節的不同任務和特點明確檢察監督的深度;不僅應當注重對訴訟結果的監督,而且要注重對訴訟過程的監督;不僅要進行靜態的監督,還要進行動態的監督。動態的監督,有深度的監督在偵查活動中就體現為檢察機關對偵查人員搜集證據的合法性的監督,因為在證據的客觀性、合法性和關聯性中, “證據的合法性是證據的核心,證據的客觀性和關聯性是證據能力的要件之一,但它們本身并不能代替證據能力。”如果一項證據缺乏合法性,就有可能影響對案件事實的認定,如果檢察機關運用該證據在法庭上支持其公訴請求,必然面臨很大的敗訴風險,而這也是刑事訴訟法所禁止的。因此,檢察機關發揮監督職能的核心就是要保證偵查活動中偵查人員收集的證據的合法性。為此,檢察機關可以在不干預偵查人員獨立搜集證據的前提下,對偵查人員搜集證據的形式、程序、手段等進行事先的引導和過程的監督,防止違法取證行為的發生。
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應當是有強制力的專門監督,監督的內容包括訴訟活動中從立案到執行的各個環節,監督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具體到偵查活動而言,檢察機關可以通過審查逮捕、審查起訴對偵查機關偵查活動的合法性進行事后的、靜態的監督,同時也可以適時提前介入到偵查活動中,對偵查機關收集、固定證據的合法性進行同步的、動態的過程監督。相比較而言,同步的監督比事后的監督更能提高訴訟效率,能夠使檢察人員對偵查人員收集證據的合法性有感性的認識,能夠在自己的內心對是否將犯罪嫌疑人提交法庭審判形成客觀公正的“確信”,提高“勝訴”機率,樹立檢察權威。
可見,檢察機關引導偵查取證是檢察監督在偵查階段的一種表現形式而已,是檢察機關法律監督職能的體現,是檢察機關對偵查活動監督從事后的靜態監督向同步的動態監督的轉變,符合我國憲法對“檢察機關是我國的法律監督機關”的功能定位,也符合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審議并批準的《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提出的“深化偵查監督和公訴工作的改革,建立和規范適時介入偵查,引導偵查取證,強化偵查監督的工作機制”的要求。
三、檢察引導偵查取證應遵循的原則
一是對介入偵查的價值取向應有正確認識。引導偵查取證,是對公安機關偵查工作的配合,是對其偵查工作質量和程序合法性的監督制約。是引導公安機關按照法律規定開展偵查和收集、固定證據,防止發生違法情形,一旦違法要及時糾正。而不能把介入當成“打成一片”,或者因先入為主而放棄案件正式移交后的嚴格審查把關。
二是介入偵查、引導取證不能包辦代替。檢察引導偵查取證是必要的,但不能“陷入”偵查活動中,成為公安偵查人員的依靠和助手。引導偵查取證,在方式方法上,重在“引導”而非協助,在內容上,核心是“取證”,而不是整個偵查工作。引導偵查的目的是為檢察機關下一步的捕、訴工作打基礎,做準備,同時監督公安機關依法偵查,而不是抽出檢察人員去公安機關幫助工作,更不能與公安偵查人員混為一體,甚至代替包辦,如此則是越俎代庖,種了公安偵查的地,荒了檢察監督的田。
四、引導偵查取證的案件范圍
引導偵查取證屬于檢察機關行使偵查監督職能的一種表現,因而不應當有案件范圍的限制,但是考慮到檢察機關人力、財力有限,應該有針對性地對一些取證困難、證據難以固定、證明標準不好把握的案件進行重點引導,以有效利用檢察資源,最大程度地發揮偵查監督的效用,突出重點,優化監督。具體而言,檢察機關可以對以下幾類案件進行重點監督,以有效引導偵查人員收集、固定、補充證據:(1)恐怖、黑惡勢力、嚴重暴力案件;(2)重大、疑難、復雜的案件;(3)取證涉及面廣的案件;(4)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案件;(5)在當地有重大影響的案件;(6)該地區出現的新型案件;(7)檢察機關認為有必要進行監督的案件。對檢察引導偵查取證的案件范圍做出規定并不是為了限制檢察機關的偵查監督范圍,而是為了防止檢察機關消極行使監督權,對該引導的案件不予引導,從而使預防、減少偵查取證違法現象發生的偵查監督目的落空,導致偵查監督形式化。
五、引導偵查取證的方式
檢察人員引導偵查取證既可以從宏觀上引導,提高偵查人員的證據意識,轉變他們的執法觀念,也可以從微觀上對具體案件證據的收集加以引導;檢察人員既可以通過與偵查人員口頭交流的方式對偵查取證加以引導,也可以通過補充偵查提綱的書面形式對其加以引導。不管是哪一種方式的引導,都要有明確的目的、方向和標準,對為什么要查這些內容,如何查,查到什么程度都應當作出具體要求,使偵查建議具有可操作性。同時,檢察機關應當跟蹤監督,定期催辦,及時與偵查人員交流取證過程中的困難和障礙,對偵查人員的違法活動依法進行監督,對遇到的障礙提出新的解決意見,以保證引導偵查目的的完成。即要使偵查機關獲取的證據材料所支持的指控獲得法庭的認可,以便準確、及時、有力地追訴犯罪。在具體的司法實踐中,可以通過建立聯席會議制度、觀摩評議制度和改進補充偵查提綱的方式來實現檢察機關對偵查機關調查取證的引導。所謂聯席會議制度就是由偵查機關和檢察機關的偵查監督部門、公訴部門就辦案中存在的共同性問題和復雜、疑難的個案進行討論和研究,交流意見、看法,統一思想認識,提高案件的證據收集質量。建立觀摩評議制度。為了使偵查人員對法庭審理對案件證據的要求有一個感性的認識,提高偵查人員的證據意識,檢察機關可以在開庭審理中邀請偵查機關的偵查人員參加庭審活動,熟識新的庭審方式下,控辯雙方是如何圍繞證據進行舉證、質證、辯證的,法官對控辯雙方證據的采用程度。以此來提高偵查機關取證是為了對犯罪控訴目標實現的觀念,樹立正確的證據意識,提高辦案質量。
Discussion about the mechanisms building of the prosecution leading
the investigation and obtain evidences
CHEN Xian-dan
(Yongjia county people's procuratorate,Yongjia 325100,China)
Abstract: For legal supervision organs and procuratorial organs have the right to the investigating activities of the investigation organ for supervision. The current practice of the procuratorial organs for legal supervision of the investigation organ shortage problem. It was necessary, therefore, the procuratorial organs is guided to build the system, the concept of discrimination an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treatment, the principle of rule and the case,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investigation mechanism.
Key words: procuratorial organ; leading the investigation; legal supervision; build the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