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君
當電視從“節目時代”“欄目時代”過渡到“頻道時代”,單個節目(欄目)的資源和效應變得非常有限。只有將不同類型、內容和風格的節目按照一定的內在邏輯和相互關系結構在一起,才能轉化成為一種結構性的整體優勢。因此,頻道排期表上的每一個節目都不應該獨立存在,而要服從頻道的總體要求和定位。
有線網絡的普及和無線數字的開發,觀眾手握遙控器,可輕松在幾十個頻道之間穿梭。目前的現狀是,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已經成為電視節目編排的樣板和定海神針,各衛視臺和城市臺紛紛以中央臺綜合頻道為坐標和競爭對手,企圖打一場以弱勝強的爭奪戰,爭取自己的一片天空。其中,安徽衛視長期以來憑借其電視劇資源以及多集連播、大劇獨播等富有特色的編排方式躋身收視市場的一級陣營。天津衛視2007年對其節目編排進行改革和優化,全國收視率很快刷新歷史記錄,成為衛視中的一顆明星。這些都是以特色編排制勝的例子。
電視頻道在不同時段安排播出的節目應該盡可能與目標受眾的生活作息時間匹配,只有這樣,才能將節目有效地送達目標受眾。例如,工作日的上午和下午時段,看電視的主要是家庭主婦、退休的中老年觀眾以及無業人員;黃金時段覆蓋的觀眾面最廣,適合安排全家共同收看的電視節目;黃金時段過后,新開機的觀眾一般是忙完應酬剛剛回到家的白領人士,以男性居多,適合安排財經類以及深度報道類的電視節目;而兒童看電視的時間則主要集中在傍晚放學回家以后,以及休息日的白天、暑假等,也就是不上學的日子。
節目板塊策略。就是把一些內容相似或相近的節目放在一起,連續播出。收視調查數據顯示,節目播出中如果前一個節目的收視率很高,接下來的節目就會得益于此,反之就會受到影響。利用好這種“接力”效應,安排接下來播出的節目一定要仍然適合這部分觀眾收看。也就是正在播出的節目和將要播出的節目要有共振效應,相鄰節目的編排要像火車的車廂一樣,行駛在同一條軌道上,在相互拉動中前進。這樣做的好處是保證電視觀眾在收看完一個節目之后不急于更換頻道,維持住頻道的整體收視率。
定時播出、收視慣性策略。就是將某一節目安排在每天同一時間或相隔數天的同一時間播出,依靠這種播出的連續性、同一性來吸引觀眾的持續關注,培養觀眾良好收視習慣,形成目標觀眾的收視期待,從而培養自己的目標受眾。在這種節目播出時間固定化、準確化的策略基礎上,還可以再延伸出另一種編排方式,就是在同一時段播出同一類型的節目。例如浙江衛視每周七天,每天的21:21都會有一檔不一樣的娛樂節目,這樣的效果是給觀眾制造新鮮感,使其不至于因為長期收看一種節目而產生審美疲勞。
無縫隙編排策略。就是在兩個節目之間減少或不播廣告,并利用提示信息,把后一節目的宣傳片花、片頭或精彩的片段提前切到前檔節目中或片尾前播出,實現兩個節目的無縫 “跨接”,使觀眾專注于節目而不至于換臺,將觀眾流失的可能性降到最低。而廣告則可以放到節目中穿插播出。
以強帶弱策略。在編排一個新節目或收視率不容易預測的節目時,在該節目的前后編排兩檔很受歡迎的節目。或者是利用自己強勢的品牌節目、欄目或黃金時段播出的節目帶動那些在此節目播前或播后的其他節目、欄目,以使其產生“周邊效應”,帶動、提升弱勢節目、欄目的收視率,從而獲得電視節目編排的最大收益。
正面交鋒策略。這種策略是指在節目類型、預期觀眾與競爭對手相類似的情況下,可以采用強強對抗的方法,在同一時段安排同類節目,與競爭頻道進行正面交鋒。這種策略一般適用于實力較強的品牌欄目,利用節目的高關注度與強競爭力,以實力取勝。各大省級衛視臺每周六晚黃金檔的娛樂自制節目就是強強對抗的典范。
錯時競爭策略。當強強對抗不可避免時,可適當采用錯時競爭的策略,即在同時段同類型的節目競爭時,可比對方提前幾分鐘播出,打好時間差,搶先吸引目標觀眾的“眼球”。如競爭對手已用比較強勢的節目吸引住一部分觀眾時,我們就編排與其截然不同的節目內容,抓住有不同收視需求的另一部分觀眾群體,做到長線布防。
出其不意策略。打破常規,在電視劇安排上阻斷正常的播出順序,安排熱點、高收視率的電視劇,以吸引競爭對手的觀眾進入本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