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紅蕾
[摘 要] 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是企業的重要支撐力量。軟性約束與硬性控制的管理手段相互關聯、相互促進。合理的應用好這兩股力量可以牢固員工的企業思想;管理時不易使員工產生反叛心理,帶動員工的工作熱,激發員工潛力,節約管理成本。因此要構建企業文化,堅持以人為本;創建核心價值,確立發展目標;加強制度建設,建立長效機制;提高員工認識,宣傳企業文化,使員工與企業共同進步,朝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 企業文化;企業管理;互相融合
[中圖分類號] F270 [文獻標識碼] B
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保障因素便是企業的內部管理能力,內部管理能力需要通過企業管理與企業文化的相互融合產生推動力,促進企業提高市場競爭力,增強員工歸屬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會不斷更新和創造文化觀念,這樣便有利于建立適合企業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的形成過程較為漫長,在此期間就需要制定管理規定來約束員工的某種行為,從而規范員工的正確行為,為企業創造更多價值。
一、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內涵簡述
(一)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在生存發展中逐漸形成的企業定位、價值體系、基本規范與發展的最高目標。在企業中,全體員工跟隨企業文化,被企業文化所影響,從而使員工共同朝向企業文化的方向努力。簡單來說,企業文化就是讓員工知道企業的發展戰略,讓員工知道做什么、如何做才能讓企業朝向一定的目標發展,并且在企業文化的大環境下,員工自愿、自覺的做出規范以內的行為,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員工與企業都會確定目標、養成習慣,從而變成員工的一種固有觀念,這種觀念形成后,便是企業文化價值的最大化表現[1]。企業文化建立在企業的發展中,雖然沒有一定的表現形式,但任何一個企業均會有獨特的企業文化。可以看做企業文化屬于一種軟性管理,也是企業管理中的一種活力,企業文化在建立之初應該注重以人為本,也就是說企業文化的主要作用是挖掘、調動、發揮員工的積極性,使員工成為企業管理的主體,用企業文化帶動員工價值提升,用員工促進企業文化建立。
(二)企業管理
企業管理是通過企業的某種管理手段來組織、策劃、控制、激勵、引導等工作來調整企業人力、物力以及財力等方面的資源,使資源作用最大化的過程。在任何一家企業中都會有相應的管理制度,而管理制度就是用來規范員工的活動、規定企業經營方向、理念、目標、戰略等,也包括企業的組織和各項業務領域活動范圍的規定。企業管理是大方向的一個硬性約束,與企業文化不同,企業管理是通過外在的表現來明文規定企業人事制度、財務制度、生產制度以及其他的一些民主管理制度等,利用制度條款規定的形式來實現對企業員工進行約束管理。企業管理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十分重要,不僅能夠促動企業發展,還能夠將員工之間的利益均衡,使企業在有原則規范的條件下經營發展[2]。
二、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之間的關系
(一)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相互聯系
企業在成立之初便有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兩種企業的支撐力量存在,這兩種軟性約束與硬性控制的管理手段有不可分割的關系,企業文化注重的是企業的文明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是企業的一種內在精神所在,企業管理注重的是規范性、條約性、制度性、執行性等一種外在管理方法。兩種管理力量相互關聯,通過企業文化能夠看出企業的發展方向、價值理念,通過企業管理能夠表現出企業的經營方式與發展戰略。所以,企業管理中有企業文化的存在,企業文化也需要企業管理的硬性支撐,這樣才能夠促使企業超更好的方向發展。
(二)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相互促進
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的相互促進,是推動企業發展的重要力量。第一,企業管理在表現、執行的過程中,推動了企業文化的建成。包括通過企業管理,使員工認同企業文化,然后形成自身的一種文化行為,這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手段。另外,通過企業管理的核心理念,能夠強化企業文化,在企業管理行為表現上,使企業文化更加牢固的存在于企業中,成為員工認可的企業思想[3]。第二,企業文化能夠促進企業管理的有效實施和不偏離,也就是說,在企業的管理中,如果只有單純硬性規定和監督執行,在管理上太過生硬,員工會產生反叛心理,或者執行方面會產生背離,這樣便會增加管理成本。如果結合企業文化的滲透,員工的行為便會成為一種自愿性行為,通過企業文化的引領,企業管理就無需加強監督約束,這樣一方面減少管理成本,另一方面也尊重了員工的個人意志。當企業管理中的一些外在管理條例形成一種軟文化,讓員工自覺、自愿的展開活動,這便是企業管理的成功表現。所以,通過上文所述,企業文化是企業管理長期執行積累出的結果,而企業的市場環境會產生變化,隨之而來的便是新問題的出現,如果單憑企業管理無法做到周全,還應該用企業文化的軟約束力量來保存企業的核心發展理念。
三、促進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互相融合的措施
(一)構建企業文化,堅持以人為本
企業文化的建設需要以人為本,企業需要注重員工的思想建設,提高對員工的重視程度,這樣才會使員工產生凝聚力、對企業產生歸屬感,從而盡心盡力為企業創造價值。所以,任何企業在企業文化的構建上都需要建立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以員工的角度出發,讓員工清楚知道自身的努力目標,這樣對企業的內部管理及企業的未來發展十分有利[4]。
(二)創建核心價值,確立發展目標
可以說,即使是同一行業的企業也都有自身存在的特點,所以企業應該根據自身發展的特點創建核心價值,確立發展目標,這樣便有利于完善企業員工的價值理念。當員工價值理念得到完善后,一方面能夠實現自身價值,另一方面也能夠為企業創造更多價值,將自身的利益與企業發展掛鉤,相互融合,相互促動。
(三)加強制度建設,建立長效機制
企業文化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企業文化未形成之前,就需要企業制定出合理、科學的管理制度,用來規范企業的經營與管理,也是為了規范企業文化建立的成果。通過已有的規章制度與企業文化共同的激勵,員工首先受到的是企業的規章制度管理,然后逐漸形成自覺自愿的工作態度,在此工作態度下,員工的工作會更加輕松、積極[5]。企業的規章制度并非都是約束性管理制度,也可以建立激勵性制度,例如可以針對部門的職責不同,制定“優秀員工獎”,將評價標準與評價結果透明化,以此來帶動員工的工作熱情,激發員工潛力,將企業利益與員工自身利益結合后,員工便會形成“主人翁”意識,會積極投入到工作中。endprint
企業需要擁有長效的管理機制,而如何制定長效的管理機制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企業在制定管理制度時需要做到分工明確,設置負責企業文化的管理部門,常與員工互動,鼓勵員工提出合理化建議,并給予一定的實際獎勵。特別是在人事部門,需要設置員工合理的晉升平臺,并明確晉升條件,讓員工有更明確的奮斗目標,并且需要幫助員工做好職業規劃。(2)企業需要注重績效評價,定期對員工做企業文化認識評估,這樣便能夠對員工的企業文化認識程度進行調查,有利于深入企業價值觀與企業文化理念。(3)將企業管理與企業文化深度融合,從企業管理方面約束員工行為,從企業文化方面促進員工行為,這兩種管理方式可以同時進行,共同促進,這樣才能夠吸引更多的人才,并且減少人才流失量[6]。
(四)提高員工認識,宣傳企業文化
可以通過培訓方式提高員工對企業文化及企業管理的認識,培訓方式有很多,顯性培訓是針對員工對企業文化及企業管理進行直接培訓,讓員工清楚知道企業的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制度的內容和規定,隱性培訓可以通過開展各項員工活動,例如征集企業文化標語、演講、拓展活動等等,在此期間,便能夠清楚員工對企業文化的認識程度,當員工自身形成一種約束機制后,便能夠正確引導員工的發展,從而提高企業內部管理能力。
綜上所述,企業若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步,就需要將內部管理中的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在構建并逐漸完善企業管理制度的同時,還需要注重企業文化的建設,用企業文化的核心理念來規范員工的價值觀,在員工中形成一種凝聚力。文中提出,在構建企業文化、創建核心價值、加強制度建設、提高員工認識四方面展開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相互融合的工作,使員工與企業共同進步,朝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參 考 文 獻]
[1]歐陽璟,李牧南.區域文化對集群創新演化的影響研究——以汕頭澄海玩具集群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4,6(9):244-250
[2]王哲.淺談如何促進企業文化在基層單位真正落地生根[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4,3(8):16-17
[3]王麗.全新背景下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與文化建設的有效融合[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4,7(15):53-54
[4]王翠菲.誠信建設對保險企業發展的綜合影響力研究——基于中國人壽銷售隊伍調查數據的分析[J].保險研究,2014,6(4):18-30
[5]吳戈.高職校企文化滲透融合的探索及實踐——以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職教論壇,2014,26(6):39-42
[6]蔡衛民,范文英.旅游企業文化與制度執行的互動機制——以湖南海外旅游有限公司為例[J].旅游學刊,2014,10(2):77-88
[責任編輯:劉玉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