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學生社團是新形勢下高校學生管理的一種新型組織。隨著社團的蓬勃發展,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開辟了新的領域。有效地利用這一載體,能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時效性。本文從高校社團的作用談起,主要探討了如何有效地利用高校社團這一載體,在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更好地促進社團的發展。
關鍵詞:高校;學生社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展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大學生學習、生活方式出現新的變化,大學生社團日益成為高校中具有重大影響力和凝聚力的群體。”[1]高校社團不僅是高校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載體,是思想政治教育在課堂之外的拓展,不僅極大地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還增強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高校學生社團不僅是共青團育人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渠道,在建設和諧的校園文化、保持優良的學風、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學生社團的作用
(一)社團有助于提高學生思想道德修養水平和綜合能力
一個優秀的社團,其成員加入社團,必定參加社團的活動和社團的管理,與社團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同時,一個優秀的社團會以自身優秀的文化對其成員的價值觀產生影響。當代大學生更注重個人的情感體驗,具備更強的自我意識,一般對說教式的教育比較抵觸,社團恰恰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寬松、和諧、便于交流的環境。社團以共同的愛好和興趣把一部分大學生聚集在一起,并為他們提供一個廣闊的舞臺。在這里社團為大學生提供科技、文化、藝術、體育等多方面的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不斷地融入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的教育。在不斷的學習進步中,大學生思想政治水平得到提高,同時情操也得到陶冶,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思想覺悟。
學生會是一個鍛煉學生的平臺,但是這個平臺能提供的機會有限。社團和學生會一樣,都有自己完善的組織結構,社團為那些沒有加入學生會的同學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鍛煉平臺。在社團的日常管理中,要求學生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社交能力,以及很好的組織協調能力,這些能力的鍛煉和培養,極大地提高了大學生的自身能力。隨著社團的不斷發展,他們的意志力、表達能力、思維能力都可以得到發展,有助于形成獨特的人格魅力。
(二)社團活動可促進學生專業知識的提高和學生知識結構的不斷完善
除了平時第一課堂的學習外,社團活動是學生第二課堂的延伸。不同的社團有不同的類別,目前的學生社團可以說是千姿百態、各有特色,充分地體現了高校大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和充分的想象力。大學生往往根據專業特點來組織社團,如大學生新聞中心、大學生記者協會、文學社、攝影協會,等等。這些社團開展一些活動,如講座、作品的交流等,通過這些形式大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切磋,不斷地提高自身的能力,使所學的專業知識得到不斷強化,從而形成勤于思考、大膽創新的良好習慣。大學生社團往往是由不同專業的學生組織在一起,不同學科的文化在這里得到融合,在不斷的交流學習中,大學生自身的知識結構得到不斷完善。許多社團在服務大學的同時,還把這種服務延伸到社會中去,在服務社會的同時,使自身的專業知識得到不斷的提高。對平常的教學生活來說,這是一種有益的補充。
(三)社團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有效的補充
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大學生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多,面臨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社會對人才的需要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身體和心理素質。大學中一些體育和心理協會對大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當代大學生在面臨壓力的時候也會出現較多的心理問題,如就業遇到的問題和個人情感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及時地處理,會對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產生極大的影響,社團對大學生來說,有極大的歸屬感,社團對于大學生來說,是一個民主、自由、自主的地方,在這里成員可以無保留地進行交流,形成輕松愉快的交流環境,在社團中人和人之間比較容易產生信任。同時,遇到問題特別是心理問題的時候,表達出來是一種很好的自我調節的方式,如就業問題的壓力往往源于大學生對自身認識的不足。“社團在對外交流過程中,可以廣泛地培養其成員的社會交往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社團活動可以幫助大學生更加全面準確認識自我”[2],更好地對自己進行定位,使自己更好地適應社會。在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社團成員之間相互幫助、相互鼓勵,一起分析失敗的原因,成員之間一起努力,形成積極向上的一種氛圍,對大學生迅速走出失敗的陰影有很大的幫助。心理健康對每一個人都很重要,高校社團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補充。
高校學生社團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高校社團有著強大的生命力,這同黨和政府對青年的要求是分不開的,也是社會對當代大學生的要求。高校社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載體。在發揮高校社團作用的同時,更應該利用這一載體,更好地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并以先進的思想指導社團的發展,取得社團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進步和發展。在社團的發展過程中,要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其中的作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社團發展中的作用
(一)以先進的思想指導社團的建設,在社團發展中體現出先進思想對社團成員的影響
高校學生社團的組織建設應該是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努力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以先進的思想指導社團的發展。在社團發展的同時,時刻體現先進思想的指導作用,使先進的思想深入社團成員心中,在不斷的實踐中對成員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將思想政治教育與社團的建設相結合,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具體生動,更容易被成員接受。特別是一些理論類的社團,思想政治教育使其更具有鮮明的特色,更容易發揮社團的作用。同時,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與社團的歸屬功能、凝聚功能、宣傳示范功能更好地結合在一起,全面形成提高大學生素質的良好氛圍,使思想政治教育與社團的發展更好地結合,促進兩者的共同發展。高校社團應充分地發揮育人的功能,幫助其成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樹立集體主義思想,真正地明白社會主義和愛國主義的內涵。
(二)以高校學生社團為載體,扎實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
江澤民同志曾經說過:“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一個社團良好的建設,離不開思想政治教育,在建設好的社團的同時,又為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提供了一個新的領域和平臺。在社團活動的同時,要培養社團成員的社會交流能力和團隊意識,倡導成員之間要有團隊精神和協作精神,倡導成員之間的社團道德,規范和約束社團成員的行為。高校社團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意義在于它極大地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由此可以引申出如何培養大學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可以極大地提高學校的形象,以此推動學校的發展,進而為學生創造一個更好的學習生活環境。
(三)注重社團活動的開展,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促進社團更好的發展
加強對高校社團的指導和扶持力度,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使各類活動寓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突出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的主體參與性,是時代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高校社團的生命力在于活動,活動是高校社團發展的根本。要引導學生把服務社會、奉獻人民與自身成才三者相結合, 使社團活動成為學生實踐理想信念、服務人民、報效國家的途徑。要把理論的學習落實到實踐當中。要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堅持引導社團參加“三下鄉”活動,引導社團成員參加對社區的服務和對農村農戶的訪問,積極地開展調查研究,宣傳科學文化知識,普及法律知識。在實踐中不斷地認識社會,使學生思想得到提高,個性得到張揚,能力得到鍛煉,特長得到發揮。把自我與人民、民族、國家、社會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四)要充分地利用網絡發展社團,更好地推動思想政治教育
目前,高校網絡的發展非常迅速,網絡的飛速發展為社團的發展提供了優越的條件。目前在高校社團中普遍存在的一個現象就是社團成員之間的信息溝通不夠,大部分成員聚少離多,除了活動的時候大家聚在一起,平時交流的時間很少。這樣就會影響到社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進而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為了避免這一點,社團的發展應多利用網絡傳遞信息的快捷性和便利性的特點,提高社團成員之間的溝通效果。讓思想政治教育在社團的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為社團成員更好地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支持。
注釋:
[1] 郝評:《淺議高校學生社團的建設與發展》,《職業教育研究》2004年第1期。
[2]《淺析高校學生社團在構建和諧校園中的作用》,福建省共青團(http://www.fjcyl.org/xxfb_inAsp?id=1678ctlgid=12),2008年12月26日。
(作者單位:西南民族大學政治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