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澤地處蘇北腹地,是全省人口倒數第三的小縣,屬于江蘇省的后發展地區。近年來,我縣通過狠抓高大、高新、高端項目,實現了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在極不平凡的2008年,該縣實現了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財政收入躍上10億元、各鎮財政收入全部超過1000萬元的“三大跨越”;在極為困難的2009年,該縣獲得了\"2009年中國全面小康成長型百佳縣市”榮譽稱號,是蘇北僅有的2家、淮安唯一的1家,奪得了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和外貿進出口總額增幅“兩個全省第一”;在極為復雜的今年上半年,我縣又實現了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增幅在全省51個縣(市)排名“去年全年第一,今年半年第一”。現在,我縣人均GDP、人均財力等指標已超過蘇中部分縣(市)。尤其是:在蘇南等發達地區爭先發展創新型經濟、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時候,洪澤這個欠發達的小縣,卻通過狠抓人才、科技和開放“三個依靠”,實現了經濟快增長、方式快轉變的齊頭并進、追趕跨越,寫出了一篇“龜兔賽跑”的新故事。
依靠人才這張王牌,打好新興產業的主動牌。人才是第一資源。誰擁有人才,誰就擁有未來。搶占后危機的先機,必須搶抓人才這張王牌,才能打好新興產業培育的主動牌。靠產業招引人才。創新人才沒有產業引不來,即使引來也留不下來。近兩年,我縣引進深圳安芯公司投資10億元建成了安防軟件產業園,該公司將總部和研發中心遷至洪澤,從南京安全技術研究所一次性引進了22名碩士以上高層次科研人才。億隆新能源公司通過項目建設,柔性引進7名博士、5名碩士。同時,還通過實施總投資33億元的蜜胺新材料和總投資30億元的大飛機鋁型材等新興產業項目,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20名。靠平臺使用人才。目前,全縣已建成1個省級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4個省級工程中心、18個市級技術中心。通過這些平臺,人才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自主創新步伐明顯加快。2009年,申報并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專利465件,其中發明專利116件,成為淮安首家發明專利申請量突破百件的縣區,獲得“全國科技進步縣”、“國家科技富民強縣示范縣”、“省級知識產權試點縣”三項殊榮,作為全省唯一的縣級代表,出席并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受到表彰。尤為突出的是:安芯公司“汽車身份證”管理系統獲得了國家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三大專利,在歐美10個國家通過PCT認證;億隆公司2009年一年就獲得了國家專利21件、國際專利3件。靠環境留住人才。我縣用心、用情、用勁打造“待遇留人、事業留心、感情留魂、婚姻留根”的人才環境,制定了專門的鼓勵企業引才、留才、用才辦法;實施了“G20企業高層次人才計劃”,通過“政府出薪金、企業給獎金”,培養一批新興產業的領軍型人才和管理、技術專業人才。通過這些領軍人才、創新團隊,該縣搶占了兩個“全國第一”:在全國第一家推廣應用汽車安防系統,在全國第一家推廣應用壓能發電設備,打造了新興產業的新奇葩。
依靠科技這個法寶,引領創新經濟起步快跑。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靠科技發展創新型經濟,就能后發先至、后發制人、后來居上。為此,我縣牢牢抓住科技創新這個關鍵,加快發展創新型經濟。一是加大科技研發投入。近兩年,全縣科技研發投入年均增幅都在60%以上。今年,我縣建立了2000萬元的創新基金,重點扶持“汽車身份證”、“壓能發電”兩個高新項目。同時,還鼓勵引導企業加大科技研發投入,今年上半年,全縣39家大中型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占企業銷售收入的比重達到2.1%。二是加強政產學研合作。通過公共技術創新平臺,成立政產學研聯盟,構建“政府主導、企業主體、院校主角”的研發機制。先后與上海應用技術學院等6所院校簽訂了技術合作戰略框架協議,首開淮安縣級政府與高等院校開展科技合作的先河。東南大學、天津大學在億隆新能源公司建立了產學研合作基地,中國工程院院士、俄羅斯應用科學院外籍院士陳予恕與該公司合作創立了“院士工作站”;上海交通大學在神州輪轂公司建立了上海交大洪澤產學研合作基地,潘健生院士與該公司合作創立了“院士工作站”,是淮安僅有的2個。三是加快科技成果轉化。近3年,我縣先后培育市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23家,其中國家級2家、省級5家、市級16家;批準認定省級“雙軟”企業1家、“雙密”企業l家、知識產權試點企業1家。開發市級以上高新技術產品53個,其中省級20個;培育國家重點新產品2個、市級重點新產品91個。實施市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70個,其中國家級12個、省級28個;科技成果轉化項目110個。通過科技創新,我縣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從2007年的6.5%提高到現在的16%。到明年可達到30%。
依靠開放這手硬招,打贏轉變方式這場硬仗。開放是第一戰略。30多年的改革開放證明:開放能夠實現從無到有、由小變大、使弱變強。后發展地區轉變方式,唯有開放,別無它途。一是開懷吸納要素。我們牢固樹立“項目就是生產力,大項目就是先進生產力,重大項目就是強勁爆發力”的理念,矢志不渝地招商引資、招商選資,吸納各類資源和要素,集聚壯大市場主體。二是開門調整結構。轉方式沒有死角,調結構沒有縫隙。我們始終用開明的思路、開闊的眼界、開放的手段,大技改調整存量,加快選資調整增量,加快推進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城鄉結構的調整優化。三是開放做大總量。對人口小縣洪澤而言,沒有總量就沒有形象,只談均量就會滿足現狀。為此,我們著力推進全面開放、全方位開放,不斷做大經濟總量。2008年以來,全縣共引進實施億元以上工業項目超百個,其中總投資30億元以上項目2個,總投資10億元以上項目5個,總投資5億元以上項目2個,這些項目全部建成后,年可實現銷售收入600億元以上、稅收35億元,再用3-5年,洪澤工業經濟將實現“全縣拼全力、沖刺1000億”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