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建立擬提拔干部廉政報告制度,是中央《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規劃綱要》確定的黨政干部制度改革11個重點突破項目之一。建立這一制度,是加強干部任前監督,防止干部帶病提拔、帶病上崗,促進干部廉潔從政的有力舉措。今年以來,按照省委組織部的部署,我們泰州市承擔了“探索建立擬提拔干部廉政報告制度”的試點工作,進行了初步的實踐。
一
為加強黨組織對干部的監督,2009年8月,我們針對領導干部有關事項報告制度的不足,進行了領導干部廉政報告制度的探索,研究出臺了《領導干部考察人選報告個人有關情況試行辦法》,明確了報告的對象、內容、方法等,強化了對干部的廉政考察。
報告對象更明確,操作性更強。為增強可操作性,我們研究確定在擬提拔干部中率先進行報告。即凡經市委組織部部務會研究確定,經過聯合預審,擬提拔為正縣(處)級和副縣(處)級領導干部的考察人選,都應向組織如實報告個人有關情況。待擬提拔干部報告較為成熟后,再逐步擴展到整個領導干部隊伍。
監督關口更靠前,時效性更強。一方面,將報告時間由任后前移到任前,實現了關口前移,突出了源頭監督;另一方面,考察對象必須在考察前報告,不報告不提拔,時效性進一步增強。
報告內容更廣泛,重點更突出。在原來報告本人婚姻變化,持有因私出國(境)證件及因私出國(境),子女與外國人、港澳臺居民通婚等有關情況的基礎上,增加了配偶及子女的稱謂、姓名、出生年月、工作單位及職務等情況,特別是將家庭年總收入、家庭資金總額、私有房產、私有汽車、合計3萬元以上債權或債務、配偶及由其撫養的子女經商辦企業或者從事其他經營性活動的投資和股份等家庭財產情況納入報告范圍,監督的面更寬,監督的重點更加突出。
監督手段更直接,處置更及時。我們明確,考察期間,考察組可視情況對報告內容進行適當了解,發現有瞞報、偽報或其他廉潔自律方面問題的,要認真查核;對瞞報、偽報的,終止其考察對象資格。任前公示期間,對涉及擬任人選《報告書》內容不實或廉潔自律方面的舉報和反映,由相關職能部門調查核實。調查結果影響任用的,取消任職資格。
隨著制度的出臺,干部提拔先報告財產,成為干部選拔任用工作中的一個必經程序。在2009年年底的干部選拔任用工作中,首批37名擬提拔為副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的考察對象,均按照規定填寫了《報告書》,主動申報了家庭財產等22項個人有關情況。考察人選報告個人有關情況制度的推行,為我們探索建立擬提拔干部廉政報告制度奠定了基礎,積累了經驗。
二
今年4月,省委組織部在我市開展探索建立擬提拔干部廉政報告制度的試點工作。我們按照廉政報告制度的要求,研究確定了廉政報告的對象、報告的內容和配套措施。
明確廉政報告對象。從干部管理權限出發,將廉政報告對象確定為:經泰州市委組織部部務會研究確定,經過紀檢監察機關、公檢法等部門聯合預審,擬提拔為正縣(處)級、副縣(處)級領導干部的考察人選。
拓展廉政報告內容。廉政報告涵蓋了財產申報的內容,但不僅僅限于財產申報,還包括干部個人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規定等情況。按照《規劃綱要》的原則性要求,結合泰州實際,我們將廉政報告的內容由以家庭財產申報為主拓展為5個方面:1,報告家庭財產等個人有關情況。要求被確定為領導干部考察人選的,應向組織報告個人配偶及子女情況、家庭財產以及有關事項。2,報告本人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規定的情況。3,報告本人涉及當地干部群眾反映突出問題的情況。4,報告公示中群眾反映問題的有關情況。5,報告本人其他方面的廉政情況。除上述內容外,其他方面廉政情況,需向組織報告的,擬提拔干部也要向組織作出報告。
完善配套工作機制。一是設計制作《報告書》。被確定為考察對象的擬提拔干部,本人要如實填寫《領導干部考察人選個人有關情況報告書》。不愿填寫的,視為放棄考察對象資格。按照干部管理權限,《報告書》由市委組織部負責受理。二是結合考察了解。考察期間,考察組可視情況對考察對象填報的《報告書》內容進行適當了解,發現有瞞報、偽報或其他廉潔自律方面問題的,要認真查核,并將查核結果及時向組織部報告。組織部根據考察組反映的情況進行研究,對瞞報、偽報的終止其考察對象資格。三是送紀委備查。在書記與副書記、分管組織、紀檢等工作的常委共同醞釀干部任免事項前,組織部將考察人選填寫的《報告書》送紀委備查。四是舉報核查。任前公示期間,對涉及擬任人選《報告書》內容不實或廉潔自律方面的舉報和反映,由相關職能部門認真調查核實。調查結果影響任用的,取消其任職資格。
目前,我市正在按照工作方案,積極穩妥地推進擬提拔干部廉政報告制度。根據規定,今年以來,已有67名擬提拔為副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的考察對象進行了廉政報告。除了填寫《報告書》,主動申報家庭財產等個人有關隋況外,我們還要求擬提拔干部向組織書面報告本人涉及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以及任前公示中群眾反映的問題,報告的內容比過去有了拓展和深化。
目前,我們在建立擬提拔干部廉政報告制度方面的探索還只是初步的,下一步,要按照上級的要求,進一步深化拓展,在建立健全擬提拔干部廉政報告制度方面取得新突破。
一是建立健全對廉政報告內容的核查機制。廉政報告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干部監督工作,但如何使制度落到實處,通過建立廉政報告制度,發現擬提拔干部不廉潔的問題,真正防止干部“帶病提拔”、“帶病上崗”,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為此,我們將建立健全對廉政報告內容的核查機制,通過單位黨組織核查、考察組核實、職能部門核定的三重審核,保證廉政報告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使廉政報告制度不流于形式。
二是將廉政報告在一定范圍內公開公示。建立擬提拔干部廉政報告制度,是加強黨組織監督的一個重要途徑。但擬提拔干部廉政報告是否必須進行公開公示,如何公開公示,在多大范圍內公開公示,如何把握公開公示的“度”,目前尚無明確的規定,需要各地研究和探索。我們認為,為加強干部任前監督,解決廉政報告制度的真實性、準確性問題,有必要將干部廉政報告的內容適度進行公開公示,以接受群眾監督。目前,有的地方將擬提拔干部的廉政報告通過官方網站向社會進行公開公示,這一做法值得商榷。我們認為,本著“知情度、關聯度”的精神,從穩步推進廉政報告制度的角度出發,將擬提拔干部的廉政報告進行公開公示的范圍不宜過大,以在擬提拔干部本人和其配偶所在單位進行公開公示為宜。將廉政報告向社會公開公示,看似公開得很徹底,但未必能達到預期的效果,相反還會使擬提拔干部的個人家庭財產等情況全部曝光在大庭廣眾之下,有可能帶來負面效果,甚至影響擬提拔干部個人和家庭成員的安全。為此,下一步,我們將探索把擬提拔干部廉政報告的部分內容在擬提拔干部和其配偶所在單位進行公開公示,通過接受群眾監督,促使擬提拔干部如實進行廉政申報。
三是解決廉政報告制度的配套和銜接問題。我們在探索中感到,建立健全擬提拔干部廉政報告制度,必須與其他制度相配套和銜接,這樣才能收到實效,不至于流于形式。從工作需要出發,下一步,我們將探索配套建立和實施廉政報告核查制度、廉政評估制度,并與個人金融賬戶實名制和房產登記查詢等制度相銜接,對擬提拔干部的廉政報告內容進行分析和核查,及時進行甄別,切實保證廉政報告工作的實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