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圍繞打造“南有昆山、北有淮安”的臺資積聚新高地,淮安經濟開發區創新服務形式,豐富服務內容,健全服務機制,全力實踐101%服務,有力促進了富士康、達方、臺玻、膳魔師等一大批臺資企業投資落戶,開發區逐漸成為外資尤其是臺資知名企業密集區和品牌企業集聚區。
更大力度推進思想解放。發展從解放思想起步,希望從轉變觀念開始。建區18年的歷史證明,開發區的每一次跨越,每一次突破,特別是臺資企業的集聚,都是思想大解放的結果。一是敢思敢想。在招引臺資和服務臺企方面,我們堅持以解放思想為先導,學習溫州人、蘇南人的“四千四萬”精神,搶字當頭、拼字為先,堅決破除墨守陳規的思維定勢,堅決破除狹隘的部門利益觀,堅決破除唯條件論的怕苦畏難心態,以真誠真心服務客商,給客商以信任和驚喜。二是敢試敢闖。實踐101%的服務沒有固定模式,唯有突破常規、勇于探索。比如在對待政策上,發達地區看重的是“政策沒有限制什么”,并不遺余力地大干快干;欠發達地區看到的是“政策限制了什么”,并小心翼翼守好護好。這就是產生差距的原因。為此,我們切實增強闖的膽略、試的意識和冒的勇氣,努力爭做改革開放的試驗區、示范區。我們對現行政策、制度和規定進行一次集中清理,對不合時宜的堅決廢止,對不健全的抓緊改善,對缺失的盡快制定,為推動跨越發展創造更為寬松的政策環境。
更快速度改進行政審批。一是創新理念。在實踐101%的服務中,我們堅持一切為了項目,一切服務項目,推進效能革命,要求行政審批必須打通關卡,突破瓶頸,做到隨到隨辦,急事急辦,特事特辦,以最好的態度、最快的速度讓客商高興,讓群眾滿意。二是提高效率。對富士康、臺玻等臺資項目建立快速反應機制,實行一窗式受理、一條龍服務。通過電話問詢、上門詳詢、登記細詢等多種形式,主動跟蹤項目進展情況,及時提供審批辦證指導服務;采取提速快辦、主動協辦、延時幫辦、跟蹤督辦等措施,實行全方位綠色通道服務。三是優化服務。堅持以制度規范言行,定期對窗口部門業務素質、制度執行等情況進行評比。強力推行三三積分考核制度、定期座談制度、簡報通報等制度;采取靈活多樣的服務方式,幫辦、陪辦、代辦乃至集中上門現場辦;組建項目建設110,及時化解矛盾,解決項目建設中的實際困難。像臺玻這樣一個化工項目辦理政府報批手續,一般需1-2年時間,而在淮安,從立項、環評直到審批完結只花了8個月時間。
更多熱度服務企業用工。今年以來,針對不同程度的“用工荒”現象,我們“一手抓招商、一手抓招工”,全力保障區內企業特別是臺資企業的用工需求,并全方位關愛員工的身心健康,保證引得進、留得住。一是做好招工服務。立足本市、開辟省外。通過招聘會招工、校企合作送工等多種方式,為企業輸送務工人員。目前,共為富士康輸送基礎人力22461人、為達方電子輸送6054人。舉辦了全國首屆職教區域合作發展論壇,邀請內蒙古、重慶等19個中西部省、市169所院校,近70家企業出席論壇,僅與富士康簽訂意向企業就有40余家。二是做好人才引進。積極宣講引進高新人才的優惠政策,協助做好人才補助的服務工作;主動聯系上級職稱部門,及時組織職稱申報工作;根據企業高層次人才需求情況,提早與當年應屆畢業生溝通、交流,做好高素質員工的儲備工作。截至今年5月份,協調辦理富士康人才流動上調函45人次,人事代理41人次,接受檔案26份。三是做好特色關懷。出臺了《關于鼓勵外來務工人員人籍的實施辦法》,區內大企業員工直系親屬戶口可以遷入開發區,納入開發區社會保障體系,享受城鎮居民醫療保障、最低生活保障等相關社會保障,享受就醫、子女人學、購房、職業技能培訓等優惠政策;規劃建設了富士康、達方、臺玻職工平價房30萬平方米,購買了四輛大巴免費供區內企業工人上下班,同時開通了淮安一昆山的富士康員工周末免費直通車。此外,積極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職工文化生活活動,送電影、送文藝、送科技進企業,舉辦中秋企業家聯誼會、企業家沙龍,開展員工游泳、長跑、讀書競賽、技能大比武等活動,豐富職工文化生活。
更優角度幫助企業發展。我們在服務企業過程中,千方百計為企業解決難題,多角度為企業提供個性化、特色化服務。一是實行領導掛鉤項目制度。全區副科級以上領導干部,每人掛鉤一家企業,每周至少聯系一次,每月至少上門一次,了解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各類難題,做到一幫到底,直到問題解決。同時將掛鉤人員服務企業解決問題的數量、質量與獎金及所在單位的目標考核掛鉤,尤其對吃拿卡要、干預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等行為,實行一票否決,并追究相關人員責任。為服務富士康企業發展,我們專門成立了重大項目服務辦公室,具體負責富士康的協調服務并扎口對接,以免多頭對接干擾企業正常生產秩序。二是搭建服務平臺。開通“企業服務熱線”,解答企業提出的各種咨詢,協調解決企業在工程建設、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問題;設立企業服務網站和“企信通”短信平臺,宣傳新出臺的政策法規,及時向企業提供有關產業政策、投資重點和市場需求等信息,做好企業的參謀服務;定期召開銀企對接會,搭建銀企保溝通橋梁,著力化解企業融資難題;成立“臺協會”,舉辦臺商淮安論壇,設立淮安臺商會所,召開臺商聯誼會,加強臺商間的交流溝通。三是出臺扶持政策。鼓勵企業增資擴股,加大投入,在貸款利息和稅收上給予獎勵;積極向上爭取資金,爭取電費、科技補貼等近千萬元;減輕企業負擔,清理調整202個收費項目,為企業減負1.6億元;完善配套服務,為富士康、達方電子架設電力專線,并由財政補貼熱電廠加大投入,提高供熱能力,全力助推企業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