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蘇商是我國五大傳統商派之一,與徽商、晉商、潮商、浙商齊名,崇尚實業、務實沉穩、誠實守信、擔當有為,曾經造就近現代民族工業的輝煌,形成了鮮明的群體特征和文化脈絡。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作為江蘇企業家群體的蘇商,必須秉承傳統、與時俱進,堅持依法管理、誠信經營,進一步提升品牌效應和核心競爭力,以法治和誠信作為金字招牌,努力創造企業發展新輝煌,譜寫蘇商文化新篇章。
一、法治和誠信是企業社會責任的核心內涵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生產力快速發展,綜合國力大幅度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改善,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由于一些企業還處于成長初期,受自身因素及社會綜合環境的影響,出現了急功近利、過度開發、污染環境、逃避稅收、拖欠工資、忽視安全、坑害顧客等行為,造成了企業與消費者之間、企業與員工之間以及企業與自然環境之間的矛盾和沖突,直接影響經濟健康發展與社會和諧穩定。企業是社會的細胞,企業的社會責任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石。隨著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入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不斷推進,人們在關心經濟發展速度、社會財富增加的同時,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也有了更多的期盼。許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出了加強企業社會責任的建議和提案,新聞媒體對此也多有呼吁。為促使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國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國務院國資委制定的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指導意見,要求重點強化三個方面:一是嚴格遵守法律規范,認真執行國家制定的環境保護、安全生產、職工權益保障、市場經濟秩序等方面的法規;二是充分體現企業價值,對股東要給予回報,對消費者要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對職工要創造更好的勞動、生活和發展條件,對環境要予以更好的保護等等;三是自覺追求高尚的道德倫理,遵守社會公德和商業道德,熱心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對社會承擔更多的義務。這就把法治和誠信作為社會責任的核心,對企業提出了明確的倡導,既與國際接軌,又體現了我國國情和企業實際,也是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規范。
二、依法管理和誠信經營是企業提升競爭力的必由之路 法治和誠信既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必然要求,也是促進企業發展壯大的動力源泉。從一定意義上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一種法治經濟,也是一種道德經濟。企業只有堅持依法管理、誠信經營,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不斷增強競爭優勢,提升企業效益,實現跨越發展、做大做強。
首先,堅持依法管理,企業才能健康發展。當今社會是法治社會。企業在經營管理活動中,必須嚴格遵守法律法規,不斷強化企業法治觀念和經濟法治能力,依法做出正確的決策,保護自身合法權益。有法不依、違法經營、盲目蠻干,不僅在市場競爭中不可能取勝,而且會造成嚴重經濟損失,必然受到法律的無情懲罰。作為新一代蘇商的典型代表,祝義才創辦的江蘇雨潤食品產業集團,僅用十年時間就摘取了中國肉食品加工業的桂冠,其中重要的經驗就是通過依法治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堅持不懈地實踐“食品工業是道德工業”的經營理念,推動了雨潤事業快速發展。
其次,失去誠信形象,企業必然走向衰亡。誠實守信是企業立業之道、興業之基。誠信經營能夠贏得顧客的信任,獲得合作伙伴的認可和企業內部職工的支持,這種無形資產日積月累,將成為企業持續發展的后勁,與企業經營環境等硬件優勢一起造就現代企業強大的市場競爭力。反之,不誠信將使企業喪失發展的根本,因誠信缺失導致企業破產的教訓十分慘痛、歷歷在目,“奶粉門”事件就是其中的典型。這一事件再次表明,企業的競爭已不僅僅是技術、管理的較量,誠信也是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第三,依法管理和誠信經營緊密相聯、互為因果。誠信既受道德的制約,也受法律的管轄。根據法律條文,企業必須遵守誠信原則,違背該原則即為違法,就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行政甚至刑事責任。目前,幾乎所有實行市場經濟的國家,都將企業的誠信經營上升到法律范疇。我國《公司法》第五條規定:“公司從事經營活動,必須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遵守社會公德、商業道德,誠實守信,接受政府和社會的監督,履行社會責任。”同時,誠信經營也是依法管理不可或缺的條件。只有將依法管理與誠信經營緊密結合起來,企業的健康發展才有長久的可靠保證。
三、讓法治和誠信成為蘇商的重要品牌
與張騫、榮氏家族時代相較,現今的蘇商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經濟總量上,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長。在江蘇經濟蓬勃發展的大潮中,涌現出一大批縱橫商海的領軍人物和領軍企業。蘇寧在家電連鎖經營業成功登頂,紅星在家具銷售行業獨占鰲頭,尚德在太陽能產業迅速崛起,波司登在羽絨服裝產業一枝獨秀。前不久,在全國工商聯發布的“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江蘇企業上榜129家,占全國1/4強,蘇商已成為引領當代中國民營經濟和外向型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今年3月,被譽為“中國首善”的江蘇民營企業家陳光標,向全省企業家發出了依法管理、誠信經營的倡議書。作為江蘇這個經濟大省的骨干和脊梁,新一代蘇商要認真傳承老一輩的優良傳統并發揚光大,依靠法治和誠信的力量,鑄就自身品牌,在日趨激烈的國際國內競爭中繼續勇立潮頭。
一是要把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作為企業發展的長遠戰略。企業作為社會成員之一,應當自覺承擔起維護社會整體利益的責任。在企業肩負的諸多社會責任中,守法誠信是基本內容,是履行其他方面社會責任的基礎。新一代蘇商要有寬廣而長遠的目光,不囿于自身和眼前的利益,不僅僅關注經濟利益,而要把企業的發展與社會文明進步聯系起來,進一步提高承擔社會責任的主動性。要把以守法誠信為核心內涵的社會責任納入公司治理,融入企業發展戰略,落實到生產經營各個環節。
二是要健全保障依法管理、誠信經營的企業規章制度。實行制度化管理,一切按規章制度辦事,是推進依法管理、誠信經營的重要內容。要根據法律法規要求和企業實際情況,建立和完善以“章程”為基礎的企業規章制度體系,加強重大經營決策、資金管理、質量管理、安全生產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建設,并切實提高規章制度的執行力,努力實現企業經營管理的規范化、法制化和程序化。要制訂誠信經營準則,使企業明確自身的社會責任和社會使命,明確企業應該為國家、為客戶、為職工做些什么;使職工明確什么是誠信經營,怎樣做符合誠信經營準則,從而把誠信經營準則轉化為企業和職工的自覺行動,促進企業科學發展。
三是要構建以法治和誠信為鮮明導向的企業文化。經濟繁榮靠企業,企業興旺靠管理,管理關鍵在文化。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的靈魂,直接影響企業的發展道路和前進方向。老一輩蘇商素有講求信用、誠實待人、信守諾言的傳統,這在今天仍具有很高的實踐價值和借鑒意義。要大力弘揚老一輩蘇商的優良傳統,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突出依法治企和誠信經營的導向,強化企業經營者和廣大職工的法治意識、商譽意識和經濟信用意識,真正把守法誠信理念貫徹到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企業的領導者要注重自律垂范,率先遵循守法誠信的經營準則,發揮價值引領和行為示范作用。同時,要加強對企業員工的法治和誠信教育,讓他們懂得守法誠信是一種責任,是一種美德,是一種有價值的資源,進而使員工在行動上自覺遵紀守法,維護企業信用。
四是要強化企業依法管理、誠信經營的社會監督。加大輿論宣傳力度,營造“守法誠信光榮、違法失信可恥”的良好環境,約束企業經營行為。積極發揮市場的作用,用利益關系推動企業加快法治和誠信機制建設,讓守法誠信經營的企業贏得較好的經濟效益,讓違法失信的企業受到相應的懲罰。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培育和信用信息建設,建立一套規范有序、方便快捷、行之有效的信用服務體系,及時發布企業守法誠信經營信息,強化對企業經營行為的監督。對企業而言,要建立自上而下的監督管理體系,把依法管理、誠信經營的責任進行全方位分解,層層落實責任制,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構建守法誠信的良好形象,將法治和誠信深深印刻在蘇商的旗幟上。黨政“一把手”要做廉潔從政的表率
王燕文
胡錦濤總書記指出,“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都要堅持從我做起,既要廉潔自律、做好表率,又要敢抓敢管、認真負責,切實抓好職責范圍內的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黨政“一把手”在黨政班子中處于核心地位,其廉潔自律情況直接關系到一個班子、一個地區甚至更大范圍內的黨風廉政建設的狀況好壞,關系到黨的為民宗旨的實現。因此,黨政“一把手”要始終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做到正確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帶頭學習貫徹《廉潔從政準則》、黨政干部選拔任用四項監督制度等各項規定,自覺做到要求嚴于一般干部,標準高于一般干部,行動先于一般干部,以身作則,爭做“四個表率”。
做自覺貫徹執行《廉潔從政準則》的表率。今年年初,中央頒布了《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這是規范黨員領導干部從政行為的重要基礎性黨內法規。“一把手”是學習貫徹的第一責任人,在廉潔從政中處于核心地位,起著關鍵作用,負有全面責任。在學深學透上下功夫。清正廉潔是對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的基本要求。一些領導干部在廉潔從政上出問題,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對法紀知之不多、知之不深。要學習、掌握《廉潔從政準則》的基本要求,全面、深入地領會其精神實質,努力將學習廉政準則與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權力觀結合起來,與改進作風結合起來,與公道正派選人用人結合起來,不斷深化對準則的理解和把握。在高標準執行上下功夫。帶頭執行規定,切實做到堅持原則不動搖,執行標準不走樣,履行程序不變通,遵守紀律不放松。帶頭查找不足,把《廉潔從政準則》作為一面鏡子,聯系實際經常自省,查找思想、工作、作風上的不足,自覺做到標準更高一些、要求更嚴一些。帶頭接受監督。能否自覺接受監督,是黨政領導干部政治上是否成熟的表現。要把監督作為一種愛護、一種信任、一種凈化,自覺將自己的言行置于組織、群眾和社會的監督之下。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堅定的理想信念不僅是黨員干部必備的政治素質,更是拒腐防變的根本。面對社會上的種種誘惑和腐朽落后觀念的影響,黨政“一把手”一定要以學習《廉潔從政準則》為契機,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始終堅守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努力做高尚的人、純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脫離低級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要帶頭加強黨性鍛煉和從政道德修養,以平和之心對“名”,以淡泊之心對“位”,以知足之心對“利”,以敬畏之心對“權”,始終保持高尚的精神境界,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做堅持民主集中制的表率。堅持民主集中制是正黨風防腐敗的重要保障。一些班子在決策和用人等方面出現問題,或者“一把手”發生腐敗問題,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民主集中制堅持得不好。“一把手”在領導班子中處于核心地位,必須做貫徹執行民主集中制的表率。統攬不包攬,集中精力研究決定重大問題。抓大事、管全局、把方向,是“一把手”的根本職責,是貫徹民主集中制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一把手”要善于把宏觀決策與具體工作結合起來,集中精力研究和解決事關全局的重大問題,以全局工作帶動一般性工作,防止和擺脫事務主義,真正使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在領導工作中得到更加充分的體現。敢斷不武斷,正確處理好民主與集中的關系。“一把手”作為“班長”,要有貫徹民主集中制的素養,強化執行民主集中制的意識,當好“班長”,不做“家長”。凡屬重大問題都要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由領導班子集體研究決定。嚴格執行“三重一大”決策制度,重大事項決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項目安排、大額度資金使用等,必須經領導班子集體討論決定。要敢于負責、善于集中。黨政“一把手”要增強責任意識,在大是大非面前要講原則、講黨性、講真理,不當“和事佬”,不做“老好人”,不為面子所阻,不為名利所惑,不為壓力所動,使制定的決策經得起實踐和歷史的檢驗。要推動制度完善,通過制度規范推動民主集中制的貫徹執行。大度不失度,為民主集中制的貫徹創造團結和諧的環境。把維護班子團結與貫徹執行民主集中制作為相互促進的兩個方面,都要抓緊抓好。“一把手”要做到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帶頭做到政治上互相信任、不猜疑,思想上互相交流、不隱瞞,工作上互相支持、不拆臺,生活上互相關心、不冷漠。同時,帶頭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營造暢所欲言的民主氛圍,形成班子內部既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的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
做公道正派選人用人的表率。作為“一把手”,在選人用人上有著相對大的發言權,因此更需要帶頭執行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四項監督制度,自覺履行好用人職責,嚴格用人標準,規范用人程序,接受社會監督,努力做公道正派選人用人的表率。樹立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一把手”的用人導向直接關系到一個地區、一個部門的用人風氣,導向正方能風氣正。認真學習貫徹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四項監督制度,始終把德才兼備、群眾公認作為選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標準,把民主推薦作為選拔任用干部必須履行的程序和嚴格執行的制度,把組織考察作為選拔任用干部的重要環節。把民主集中制作為干部選拔任用的根本行為規范,營造風清氣正的選人用人氛圍,努力帶出一支既干事又干凈的隊伍。提升選人用人公信度。提升選人用人開放度,堅持將黨管干部與群眾有序參與有機結合,逐步擴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在初始提名、信息公開、測評考察等環節,廣泛聽取干部群眾的意見,充分保障他們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突破身份、體制、部門等壁壘,探索建立更加開放的選人用人機制,打通各類人才之間的交流通道,讓更多優秀人才集聚到黨的事業中來。完善公開選拔、公推公選、公推直選、競爭上崗等工作,推進競爭性選拔干部工作常態化。要著力構建多渠道、全覆蓋的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監督網絡,加強對干部選拔任用的監督,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帶頭落實選人用人問責制。“一把手”對本地區、本部門的選人用人負有第一責任,必須抓好本地區、本部門選人用人責任的落實。帶頭認真落實《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責任追究辦法(試行)》,把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滿意度和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風的滿意度,作為考核“一把手”工作實績的重要指標。帶頭落實用人失察問責,對選人用人重大失察失誤、嚴重用人不正之風等問題,加大黨內責任追究力度,使用人失察追究成為一種制度。
做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表率。“一把手”既是貫徹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組織者,又是執行者,在加強黨風廉政建設中擔負著重要責任。狠抓責任制的貫徹落實。切實履行“一崗雙責”,用品行服人,用作風帶人,用制度管人。加強對班子成員、下級黨政主要負責人、分管領域負責人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廉潔從政情況的監督,做到工作職責和掌握的權力管到哪里,黨風廉政建設的職責就延伸到哪里,真正把第一責任人的責任落到實處。加強對落實黨風廉政責任制工作的日常指導,及時處理責任制落實過程中各種情況和問題,做到重要工作親自部署、重大問題親自過問、重點環節親自協調、重要案件親自督辦。加大重點環節和領域黨風廉政制度的落實力度。加強部門權力內控機制建設,完善招標投標、物資采購、土地使用權出讓等制度,建立健全重大工程監督機制。堅決糾正領導干部違規插手工程建設、招投標中圍標串標、房地產開發中違規變更規劃等問題,加大“小金庫”的查處治理力度,嚴肅廉政紀律。完善黨風廉政建設的長效機制。推動建立以《廉潔從政準則》為核心,與反腐倡廉有關制度相配套的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制度體系,努力形成用制度規范從政行為、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機制。以落實黨政領導干部問責辦法為重點,推動問責標準具體化、獎懲剛性化、程序規范化,實施嚴格的責任追究。進一步健全教育、預防、懲治并重的工作機制,把遵守《廉潔從政準則》的情況列入今后履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檢查考核范圍。把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情況作為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的重要內容,把考核結果作為領導干部業績評定、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黨風廉政建設的滿意度。清正廉潔,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