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來自哪里?這是樹立正確權力觀的關鍵性問題,本來其答案是很清楚的。然而,在當下似乎又成為黨的干部首先得徹底弄明白的問題。對此,中央領導最近又作了強調。其實,毛澤東同志早就說過:“我們的權力是誰給的?是工人階級給的,是貧下中農給的,是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廣大勞動群眾給的。我們代表了無產階級,代表了人民群眾,打倒了人民的敵人,人民就擁護我們。共產黨基本的一條,就是直接依靠廣大革命人民群眾。”
一切權力來自人民,是馬克思主義權力觀的根本觀點,也是各級領導干部必須樹立的正確權力觀。在我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干部手中的權力是由人民賦予并用來為人民服務的。既然手中掌握著的權力是人民給予的,那么就理所當然按照黨的“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的本質要求,以不折不扣的言行忠實實踐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踐行作為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的“三個代表”,正確運用手中的權力,成為合格的“人民的公仆”。堅持為人民謀利益是共產黨人全部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如果沒有這個前提,人民群眾不會給我們這個權力;即使給錯了,也會有辦法、有機制把權力收回。大大小小的掌權者都務必清醒、清楚、明白地知道這一點。領導干部不論在什么崗位,都只有為人民服務的責任和義務,都要把人民群眾利益放在行使權力的最高位置,把人民群眾滿意作為行使權力的根本標準,做到公道用人、公正辦事,而絕不能為了個人和小集團的利益以權謀私,更不能濫用權力欺騙、盤剝甚至壓制人民群眾。
如同“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一樣,權力也是把雙刃劍。用對了、用好了,人生價值就會不斷升值、增值,人們會永遠銘記掌權者的貢獻、功績。以正確的世界觀、權力觀、事業觀指導,時時、事事、處處都從愛民、為民、利民著想,準確把握、妥善處理權與責、權與利、權與錢的關系,依法、公正、公平辦事,在依靠并密切聯系群眾、服務人民、造福百姓中實現自己的人生追求。如果把執政為民變成“執政為官”、“執政為上”甚至“執政為己”,那就嚴重背離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有可能會成為庸官、昏官,甚至罪犯。
權為民所賦,權為民所用。干部個人在一定的崗位上擁有著一定的權力,大多固然與本人的德才素質和工作實績有關,但從根本上說,是因為其崗位職責符合人民群眾的需求,得到了人民群眾的認同。作為人民公仆,干部的權力從本質上說是神圣的責任、無私的奉獻。權力的行使與責任的擔當緊密相聯。有權必有責,而且權力越大責任就越重。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更應倍加珍惜人民賦予的權力。越是在擴大開放、深化改革的環境中,越要認真思考權力是誰賦予的、應該怎樣使用。必須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認真履職,謹慎用權,以一種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責任感,從思想上筑牢防止權力濫用的“銅墻鐵壁”,并從制度上實現“權為民所控”,自覺接受紀律和法律的約束。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領導干部必須樹立的政德。特別是領導干部要不斷加強道德修養,提升思想境界,始終保持高尚情操,自覺抵制私心雜念,真正做到一身正氣、兩袖清風。要常懷律己之心、敬畏之意,常思貪欲之禍、失責之害,常修為政之道、為民之德,淡泊名利,切切實實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盡心盡職為人民謀利益、謀幸福。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盡好責。
黨的干部是黨的事業的骨干,只有弄清了“權為民所賦”,并做到了“權為民所控”,才能更好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黨群關系才能密切如“血肉”,干群關系才能和睦似“魚水”。這樣,我們的黨和國家就能元往而不勝,人民就會快樂地高唱“幸福的生活千年萬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