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改革開放的持續深入,社會轉型階段干部群眾的思想觀念、認知水平、價值取向、心理心態等都在發生重大變化,思想政治工作面臨著一系列新的挑戰。在新的發展階段,如何確保思想政治工作與時俱進,成為宣傳思想文化戰線的重大課題。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強調“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這個要求站在時代的高度,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大大拓寬了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視野。加快建立健全心理輔導機制,已成為思想政治工作科學化的必然要求。
當前,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新挑戰主要有:(一)轉型期部分群眾的心理狀態失衡。今年以來相繼發生的企業員工連環跳樓事件,充分暴露出復雜形勢下職工群眾心理的脆弱和無助。社會生活的急劇變化,工作和生活節奏的明顯加快,競爭的日趨激烈,導致人們生活和工作的壓力增大,各種心理障礙和精神疾病大幅度增加,由此引發的社會問題也日益突出。(二)部分干部的心理健康狀況堪憂。近年來,我國官員自殺事件頻頻出現,每個層級都有。據不完全統計,2009年一年有13名官員非正常死亡。2010年已公開報道的就有8起。從公布的自殺原因來看,多數為心理健康出了問題。官員是社會公共資源的掌管者和支配者,對社會發展負有特殊責任,高度重視官員的心理危機,已經成為關乎執政能力建設的政治問題。(三)隨著社會發展和信息技術的進步,思想政治工作中受眾的信息需求從被迫接受向主動選擇轉變,單純的灌輸式工作方法效果欠佳。(四)以人為本的理念,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更多地從受眾角度出發,注重和適應受眾心理心態的變化。
面對新的挑戰,必須運用創新的思維去思考新思路,探索新方法,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和生機活力。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建立心理輔導機制,適當引入心理輔導和心理咨詢的相關技術和手段,有利于擴展傳統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和方法,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幫助受眾解決遇到的各種問題和障礙。巧妙運用心理輔導的方法,從表面現象出發了解掌握受眾行為的思想動機,尋找到思想波動產生的根源,有利于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建立健全心理輔導機制,需要努力做到:
第一、增強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心理輔導能力。形勢的發展對思想政治工作者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一名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主動學習心理學相關知識,提升心理輔導能力,在做心理輔導工作時,尤其要注意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論和心理咨詢的基本技能,了解心理問題的主要類型、不同類型的受眾心理問題的分布特點、生理因素對心理健康的影響、社會因素對心理健康的影響等。有條件的地方,要探索建立專兼職相結合的心理輔導員隊伍,作為思想政治工作者隊伍的有益補充。
第二、做好心理輔導的普及和宣傳教育工作。不僅需要做好“面”上的工作,即面向廣大干部群眾開展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宣傳工作,還要做好“點”上的工作,具體地針對個案中出現的心理問題開展輔導、咨詢工作。通過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在全社會倡導和諧理念,培育和諧精神,引導人們用和諧的方法、和諧的思維方式認識事物、處理問題,培育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社會心態。
第三、關注心理問題受眾的家庭關系、成長經歷和人際關系。現代社會生活中,人際關系復雜多變,很多心理問題就是由于人際關系或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