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觀察交互式音樂治療兒童焦慮障礙的臨床效果。方法 將我院2009年1~10月收治的兒童焦慮障礙患者3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交互式音樂治療)和對照組(常規治療)各15例,對兩組治療后的焦慮程度進行比較。結果 觀察組治療前后的焦慮程度總分、軀體性焦慮因子分和精神性焦慮因子分均有顯著的降低(P<0.05)。而對照組治療前后的焦慮程度總分、軀體性焦慮因子分和精神性焦慮因子分降低差異無顯著性(P>0.05)。結論 兒童焦慮障礙患者采用交互式音樂治療有一定的臨床效果,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兒童焦慮障礙;交互式音樂;療效
[中圖分類號] R749.7+2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14-137-02
The Interactive Music in Treatment of Children Anxious Barrier: A Curative Effect Observation
MA Minghui
Department of Outpatient,the Zibo Fifth People's Hospital in Shandong Province,Zibo 25512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of th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nteractive music in treatment on anxious barrier. Methods Thirty cases child with child anxious barrier trouble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s of 15 cases each from January,2009 to October,2009 Carries on the comparison after two group of treatment anxious degree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anxious the degree total score compared to the result before,the body anxious factor divides and the psychic anxious factor point had remarkable depression(P>0.05), while After the result treatment the control group was equal the degree total score compared to the result before,the body anxious factor divides and the psychic anxious factor point had remarkable depression(P<0.05); Conclusion Child anxious barrier patient uses the interactive music treatment to have certain clinical effect,is worth promoting the application.
[Key words] Child anxious barrier;Interactive music;Curative effect
兒童焦慮障礙屬于一種常見的焦慮障礙,其主要表現為過分焦慮、擔心。兒童患上焦慮障礙后與家庭成員之間的心靈溝通會變得越來越少,且社交、文化活動缺乏,家庭特征對兒童心身的正常發育有著重要的影響[1]。筆者認為,如果能將認知治療、行為矯治、游戲治療與音樂治療相結合,并觀察兒童焦慮障礙患者在治療前后的焦慮程度情況,從而能有效地分析出兒童焦慮障礙心理治療的理論知識,為生活實踐提供可靠的依據。現對我院2009年1~10月采用交互式音樂治療兒童焦慮障礙患兒15例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資料共計30例,均為我院2009年1~10月收治的兒童焦慮障礙患兒。年齡10~11歲。隨機分為觀察組(交互式音樂治療)和對照組(常規治療)各15例。其中,觀察組男生9例,女生6例;對照組男生7例,女生8例;所有患兒均未再進一步區分亞型。兩組患兒在年齡、性別、病情等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條件:(1)年齡范圍10~11歲,性別不限;(2)符合DSM-VI兒童焦慮障礙的診斷標準;(3)得到本人或兒童監護人的批準。排除條件:(1)臨床確診合并有其他精神障礙;(2)有診斷明確的不適合參加集體活動的軀體疾病。
1.2方法
1.2.1音樂團體游戲 這是音樂治療的第一步,需保持6次,每次時間持續1h,每2周1次。以優雅的音樂為背景展開各種團體游戲,使被試和主試、被試與被試之間更加了解,以此來實現安全、真實表達自我氛圍的根本目標。所選音樂曲目應當以歡快為主要旋律,如《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健康歌》、《讀書郎》等,然后進行滾雪球、青蛙跳、體操游戲等團體游戲。
1.4.2音樂感受治療這是音樂治療的第二步,需保持6次,每次持續時間1h,每2周1次。讓兒童傾聽各種情緒的音樂片段后能夠結合自己的表情和動作將自己所體會到的感受和情緒表達出來。選用的曲目可以是《彼得與狼》中《狼出現》的片斷等,有感受悲傷的《小白菜》等,有感受歡快的《吉祥三寶》和《快樂藍貓》等以及土家族民歌《搖籃曲》和舒伯特的《搖籃曲》等放松歌曲。
1.2.3音樂表達階段這是音樂治療的第三步,需保持6次,持續時間1h,每個月1次。給兒童講有趣的故事,被試通過打擊樂器來將聽完故事以后的感受表達出來。故事題材可以有分離焦慮、父母爭吵、同伴交往、友誼和競爭,由于被試沒有經過專業化的音樂訓練,可用沙錘、三角鐵、木琴、小軍鼓供被試選擇。
1.3觀察指標
采用Hamilton焦慮量表,評估項目共14個項目,選擇0~4分的5級評分法。對觀察組和對照組的焦慮程度展開測評[2]。
1.4統計學方法
全部數據用SPSS 11.0統計軟件分析,以χ±s表示,用方差分析比較干預前后及隨訪時觀察組和對照組焦慮程度的差異,兩兩比較采用SNK法。
2結果
治療前觀察組與對照組的被試焦慮程度總分、軀體性焦慮因子分和精神性焦慮因子分均沒有差異。經過治療后,觀察組焦慮程度總分、軀體性焦慮因子分和精神性焦慮因子分均有顯著的降低(P<0.05);而對照組焦慮程度總分、軀體性焦慮因子分和精神性焦慮因子分降低差異無顯著性(P>0.05)。見表1。
3討論
本次資料研究顯示,對兒童進行交互式音樂治療后,焦慮障礙兒童患者的Hamilton焦慮量表得分顯著減少,這說明兒童的焦慮障礙得到了一定的控制,而音樂治療在緩解患兒的焦慮方面有著一定的效果。筆者在研究過程中觀察到治療初期,被試均表現出緊張、焦慮、不安,多數兒童不愿參加到團體音樂游戲中,直到患兒穿上卡通類的衣服走向活動室,歡快的樂曲響起后做起游戲時,被試才逐漸放開膽子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去。這顯示了保持被試地位與主試地位一致,能夠與被試間形成良好的治療性關系。在第一步的治療中,是以“玩”帶治療,主要通過音樂團體游戲實現。可以讓被試消除參加治療活動的壓力,而由于治療活動場地為教學機構的活動室,脫離了醫療機構,被試將不會感覺到自己是“病人”的身份,這也大大提高了其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果治療結束后,兒童表現出來的同伴交往和學校生活能力有極大改善,就說明被試能夠經過參與在音樂團體游戲活動獲得學習的鍛煉,并促使他們積極與同伴交流、交往,在各種有趣的活動中獲得快樂。音樂治療活動很多時間都是將旋律積極的樂曲當成背景,整個活動中通過積極的心態結合感受和表達音樂,這樣有效地緩解了兒童的抑郁和焦慮情緒,在日常生活中逐漸保持相對平靜的心境。
不難看出,如果不及時對焦慮障礙的兒童實施干預,就有出現自閉的傾向,這一點已經得到醫學專家的認可[3]。另一方面,隨著兒童焦慮障礙患者的年齡增長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的增強,其焦慮的表現形式將從軀體性焦慮轉變成精神性焦慮。當精神性焦慮加重到一定程度時會引發心理障礙[4]。接受音樂治療活動中的被試不僅學會了用音樂表達情緒,也學會了用表情和動作來表達情緒[5]。音樂也屬于人類語言的一種,這使得兒童焦慮情緒可以由軀體表現轉化成言語表達[6]。在治療過程中筆者發現,部分被試在入組時總會抱著肚子叫疼,經詢問后得知是由于父母在家吵架遷怒于他。因此,在后期音樂表達時期,兒童就能用小軍鼓敲出雜亂、力度很大的聲音重演父母吵架的情景,使用沙錘時會保持一定節奏的揮動來發泄自己的不滿情緒,這都是把情緒表達到外部的表現。
在治療后中了解到童焦慮障礙患者與治療結束時相比而言,其焦慮程度變得更輕了,同時,家庭因素對于兒童焦慮障礙患者的預后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這得到了學者和專家的認可[7]。但此次研究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是樣本量不夠大,并且沒有對患兒的父母同時實施干預。這點就要求在今后的觀察研究中應該設計更大樣本量進行研究,同時把患兒的父母結合到治療環境中,通過調節家庭環境這一重要因素,來對兒童焦慮障礙患者實施更好的療效。
總而言之,對兒童焦慮障礙患者進行治療過程中,家庭因素將給其治療效果帶來明顯的影響,而實施交互式音樂治療能夠促進患兒情緒表達能力的提高,降低其焦慮癥狀,從而改善患兒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白忠義. 易誤診為軀體病的兒童焦慮癥[J]. 中國婦幼保健,2005,20(19):2447.
[2] 任穎,蘇林雁,黃廣文,等. 兒童焦慮障礙的行為特征[J]. 中國臨床康復,2005,9(8):94.
[3] 王凱,蘇林雁. 7~10歲兒童焦慮障礙的調查和隨訪研究[J].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5,13(2):173.
[4] 王蘭閣,王志強,侯樹玉,等. 焦慮或抑郁明顯的亞健康與非亞健康狀態之應付方法[J]. 中國當代醫藥,2009,16(5):27-29.
[5] ZN Kain,AA Caldwell-Andrews,DM Krivutza,et a1. Interactive music therapy as a treatment for preoperative anxiety in children: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1[J].Anesth Analg,2004,98(5):1260.
[6] Kemper DM,Kathi J, Danhauer et a1. Music as therapy[J]. Southern Medical Journal,2005,98(3):282.
[7] 曹楓林,覃倩,余昆容,等. 兒童焦慮障礙癥狀與父母教育方式的關系[J].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6,14(6):599-601.
(收稿日期:201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