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索高壓氧在中重度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近遠期療效。方法 本文對2000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兒科收治的108例中重度足月兒HIE進行分析,探討高壓氧治療對新生兒行為評分的影響,對早期及晚期進行高壓氧治療療效評判,并了解高壓氧治療對遠期后遺癥影響。結果 兩組患兒治療前NBNA評分差異無顯著性,治療后治療組NBNA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對兩組病例隨訪2~5年,其中治療組失訪9例,余 74例,發(fā)育正常69例,癲癇2例,運動及智力障礙3例。對照組失訪6例,余19例,發(fā)育正常13例,癲癇4例,運動及智力障礙2例。兩組療效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高壓氧治療能提高新生兒行為評分,且早期高壓氧治療療效優(yōu)于晚期高壓氧治療,而經高壓氧治療后,患兒后遺癥發(fā)生率減少。
[關鍵詞] 高壓氧;缺氧缺血性腦病
[中圖分類號] R722.1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14-63-02
缺氧缺血性腦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thy,HIE)是指各種圍生期窒息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腦血流減少或暫停而導致胎兒或新生兒腦損傷,并在臨床上出現一系列腦病表現,部分留有神經系統(tǒng)后遺癥。據統(tǒng)計,我國每年活產新生兒窒息的發(fā)病率為13.9%,在窒息的患兒中,發(fā)生不同程度的傷殘者占15.6%,1歲以下腦癱殘疾兒童中HIE患兒占25%~50%[1]。HIE是危害我國人口素質的嚴重疾病之一。高壓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療是指機體在高于一個標準大氣壓的環(huán)境中呼吸純氧或高濃度氧的一種治療方法,目前廣泛應用于新生兒HIE治療[2]。現將我院新生兒科應用高壓氧治療HIE的近遠期療效情況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對象
2000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新生兒科收治中重度HIE足月兒108例,診斷標準及臨床分度均依照2005年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學會新生兒學組《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診斷標準》[3]。除外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嚴重顱內出血、顱內感染、足月小樣兒、心臟及中樞神經系統(tǒng)畸形病例。將本組病例根據有否行高壓氧治療分為治療組83例及對照組25例。其中治療組依據高壓氧開始治療時間分為早期治療組(生后3~7d以內行高壓氧治療46例)及晚期治療組(7d以后行高壓氧治療37例)。治療組及對照組在胎齡、出生體重、性別、Apgar評分以及臨床分度上等方面經統(tǒng)計學處理無顯著性差異。而在治療組中,早期治療組與晚期治療組在胎齡、出生體重、性別、Apgar評分及臨床分度上經統(tǒng)計學處理亦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治療方法
兩組患兒均進行控制驚厥、治療腦水腫、維持血氣及電解質穩(wěn)定以及應用腦細胞代謝藥物等常規(guī)治療。治療組病例行高壓氧治療,進艙前先洗艙5min,進艙后患兒取側臥位以免嘔吐后窒息。氧流量約5L/min,在20min內均勻升壓達所需壓力,一般在0.04~0.05MPa。穩(wěn)壓10min后降壓,換氣10min,再穩(wěn)壓10min,20min降至0 MPa,每次治療時間約70min,治療過程中密切監(jiān)測患兒呼吸、膚色、反應等,每天1次,10d為1個療程,間歇10d重復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
1.3近期療效評判
采用20項新生兒行為神經測定NBNA 評分法[4]。測試內容包括行為能力,原始反射,主、動肌張力及一般狀態(tài)。測定環(huán)境要求安靜、光線柔和,并在常溫下進行。治療組患兒在治療前及完成高壓氧治療3療程后各測定一次,對照組于治療前及生后3~4月齡進行評分。
1.4遠期療效評判
治療組與對照組在運動和智力障礙、癲癇等后遺癥發(fā)病率進行分析。
1.5統(tǒng)計學處理
實驗數據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中進行處理,結果以(χ±s)表示,顯著性檢驗采用t檢驗,率的比較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治療前后NBNA 評分
兩組患兒治療前NBNA評分差異無顯著性(P均>0.05),治療后治療組NBNA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均<0.05)。見表1。
2.2對早期治療組及晚期治療組治療前后行NBNA評分
結果顯示早期治療組經治療后NBNA評分高于晚期治療組。見表2。
2.3隨訪結果
對兩組病例隨訪2~5年,其中治療組失訪9例,余 74例,發(fā)育正常69例,癲癇2例,運動及智力障礙3例。對照組失訪6例,余19例,發(fā)育正常13例,癲癇4例,運動及智力障礙2例。兩組在隨訪期間均無死亡病例。
3討論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是常見的圍產期新生兒疾病,是我國兒童運動和智力障礙、癲癇的常見病因,嚴重影響我國的人口素質。缺氧是新生兒HIE發(fā)病的核心,缺氧后導致腦血流改變及腦組織代謝變化,最終導致腦細胞水腫、壞死及凋亡,從而引發(fā)一系列神經系統(tǒng)表現及后遺癥。其病理生理機制為缺氧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增加,滲出增加,腦組織ATP產生障礙,細胞膜的通透性改變,細胞外Na+、Cl-離子及水內流,從而出現腦水腫、選擇性神經元死亡、腦出血等病變。病變的范圍和分布主要取決于損傷時的腦成熟度、嚴重程度及持續(xù)時間。
目前治療HIE的方法有多種,包括維持腦和全身的血流灌注、維持通氣功能、鎮(zhèn)靜藥物、自由基產生抑制劑和自由基清除劑、亞低溫、神經營養(yǎng)因子、早期行為干預等綜合治療方法。高壓氧已被用于全腦缺血、急慢性腦損傷、脊柱損傷和蛛網膜下腔出血后的腦血管痙攣等多種神經疾病的治療,近年在新生兒HIE中亦有廣泛應用。其作用機制主要有以下幾點:①提高動脈血氧分壓;②增加組織氧儲量;③提高血氧彌散率;④增加組織內氧的有效彌散距離。國內外已有大量的成年動物缺血性和外傷性模型的實驗,證實了HBO能夠改善缺血周邊部位的微循環(huán)、降低血腦屏障通透性改善腦組織的有氧代謝、減輕腦水腫和降低顱內壓、增強損傷腦組織的可塑性[5]。而國內多個臨床研究亦顯示,高壓氧在新生兒HIE治療中具有重要意義,能明顯改善患兒預后[6-7]。
本實驗中,研究發(fā)現,行高壓氧治療的患兒NBNA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而早期行高壓氧治療組,NBNA評分亦高于晚期治療組。我們分析,可能是由于在早期開始高壓氧治療,能更有效的糾正腦水腫,改善腦循環(huán),從而減少腦細胞的凋亡及壞死,改善預后。然而,研究亦發(fā)現高壓氧治療的不利之處,主要有以下幾點:①促進氧自由基的形成而加重腦損傷;②引起腦血管收縮而導致腦血流減少,不利于腦細胞的恢復;③高壓氧治療使體內氧溶解速度顯著加快,彌散到腦組織中的氧大大增加,可導致神經元選擇性死亡;④高壓氧治療還可引起視網膜病變和晶體后纖維增生,導致失明[8]。而在新生兒中應用,可能導致支氣管肺發(fā)育不良、視網膜病變等疾病。因此,需嚴格掌握高壓氧治療的適應證,嚴格操作指引,并在隨訪過程中觀察及檢查有可能引發(fā)的不良反應。
[參考文獻]
[1] 劉仰兵,趙永振.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防治進展[J]. 臨床誤診誤治,2005,18(11):778-779.
[2] 楊于嘉. 高壓氧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機制及存在問題[J]. 臨床兒科雜志,2008,26(3):165-168.
[3] 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學會新生兒學組.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診斷標準[J]. 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05,7(2):97-98.
[4] 鮑秀蘭. 新生兒行為和0~3歲教育[M]. 北京: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1995:120-135.
[5] Mink R,DutakA. Hyperbaric oxygen after global cerebral isehemia in rabbits reduces brain vascular permeability and blood flow[J]. Stroke,1995,26:2357-2362.
[6] 劉文考,姜華. 高壓氧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遠期療效研究[J].中華中西醫(yī)學雜志,2007,10(5):34-35.
[7] 戴愛玲,何晉榮,王海靜. 高壓氧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220例療效觀察[J]. 中國婦幼保健,2008,23(19):2694-2695.
[8] 劉筠,李自普.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診斷及治療[J]. 新醫(yī)學,2004, 35(11):659-660.
(收稿日期:2010-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