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應用腹腔鏡治療小兒腹股溝斜疝的臨床療效,并與同期常規手術作比較。方法 2000年1月~2009年1月,我院采用腹腔鏡治療小兒腹股溝斜疝150例,同期行常規手術200例,觀察比較兩種手術方法的手術效果,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住院時間及術后并發癥與復發率情況。結果 腹腔鏡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經統計學分析,差異有顯著性(P<0.05)。腹腔鏡組的術后并發癥、術后復發率和術后鎮痛用藥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經統計學分析,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 腹腔鏡治療小兒腹股溝斜疝手術效果好,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住院時間等方面較同期常規手術改善明顯,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小兒腹股溝斜疝;腹腔鏡;同期常規手術;手術效果
[中圖分類號] R656.2+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14-139-02
小兒腹股溝斜疝是兒外科常見疾病之一,其治療至今為止仍以手術治療為主[1]。腹腔鏡手術具有創傷小、術后恢復快、住院時間短、費用低等優點,已經得到廣泛地推廣和應用。本研究旨在探討腹腔鏡治療小兒腹股溝斜疝的療效,并與同期常規手術作比較,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00年1月~2009年1月,我院采用腹腔鏡治療小兒腹股溝斜疝150例作為腹腔鏡組,同期常規手術200例作為對照組,兩組患兒在年齡、病程和病情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比較見表1。
1.2手術方法
腹腔鏡組:全麻下建立氣腹,以5mm腔鏡經臍部進入腹腔并巡視檢查,可發現未閉合內環口,臍左旁3cm處導入3mm操作鉗輔助,以特制帶線器及鉤針作內環口(疝囊頸)荷包合結扎,線結埋于皮下,皮膚切口以敷料加壓包扎不需縫合[2]。對照組:同期常規手術,按傳統腹股溝疝疝囊高位結扎術進行操作。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0.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χ±s)表示,并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相對數表示,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手術效果比較
見表2。
由表2可見,腹腔鏡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經統計學分析,差異有顯著性(P<0.05)。
2.2兩組術后并發癥及復發率比較
見表3。
由表3顯示,腹腔鏡組的術后并發癥、術后復發率和術后鎮痛用藥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經統計學分析,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
3討論
腹腔鏡手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的優點,是微創外科發展的趨勢,隨著醫學的進步,腹腔鏡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腹股溝斜疝是小兒多發病、常見病,大多發生于男性。同期常規手術須解剖腹股溝管,有損傷輸精管的風險[3]。而腹腔鏡下手術是在直視下縫合疝內環口,可避免損傷血管和神經,同時能夠檢查對側的情況,具有明顯的優越性。傳統的手術方式是在腹股溝內上方做橫或斜切口,找到未閉合之腹膜鞘突,予以縫合結扎。而腹腔鏡手術是經腹部做2個小切口,放入直徑3~5mm的腹腔鏡和操作器械,從腹腔內將未閉合之腹膜鞘突縫扎。
與傳統手術方式相比,腹腔鏡手術具有如下優點:①傷口小、美觀。雖然有2個傷口,但每個傷口不到1cm,其中一個還在肚臍內,愈合后幾乎看不出。②創傷小。手術不經過腹股溝管,不影響其正常解剖結構[4,5]。腹腔鏡有放大作用,一般為直視手術的3~8倍,操作中對組織辨認更清楚。做一側手術的同時可以探查對側腹膜鞘突,若其未閉合可以同時予以縫扎,避免以后再次手術。與傳統手術一樣,腹腔鏡手術也會有一定的風險和并發癥。但經有經驗的醫生操作其安全性不比傳統手術差,許多醫院已經把腹腔鏡手術作為治療小兒腹股溝疝的標準術式[6]。
本研究觀察顯示,腹腔鏡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經統計學分析,差異有顯著性(P<0.05)。腹腔鏡組的術后并發癥、術后復發率和術后鎮痛用藥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經統計學分析,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以上說明腹腔鏡治療小兒腹股溝斜疝手術效果好,在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住院時間等方面較同期常規手術改善明顯,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龍,李索林. 小兒腹腔鏡手術圖解[M]. 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2005:44-46.
[2] 涂永久,林大富,陳戰. 微型腹腔鏡下自制縫合針行小兒腹股溝斜疝高位結扎術[J]. 局解手術學雜志,2005,14(3):215.
[3] 趙英敏,李龍,馬繼東,等. 二孔法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小兒腹股溝斜疝的比較[J]. 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06,6(8):595-596.
[4] Schier F. Laparoscopic inguinal heria repair-aprospective personal series of 542 children[J]. J Pediatr Surg,2006,4l(6):1081-1084.
[5] 呂新生. 腹腔鏡手術并發癥的預防與處理[M]. 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145.
[6] 李宇洲. 我國腹腔鏡治療小兒斜疝的現狀和發展前景[J]. 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04,4(5):368-369.
(收稿時間:20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