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異常陰道鏡圖像對宮頸疾病診斷的臨床意義。方法 2009年1~12月廣州市天河區(qū)婦幼保健院婦科陰道鏡檢查發(fā)現(xiàn)174例患者圖像異常,分析其異常陰道鏡圖像及鏡下宮頸組織活檢的病理診斷資料。結(jié)果 宮頸炎的主要陰道鏡異常圖像是醋薄白上皮和細鑲嵌;宮頸上皮內(nèi)瘤變(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主要陰道鏡異常圖像是醋中白上皮和細鑲嵌,CIN1主要是細點狀血管,CIN2和CIN3主要是粗點狀血管;宮頸癌的陰道鏡異常圖像是醋厚白上皮、粗鑲嵌、腦回狀改變、粗點狀血管和異形血管。結(jié)論 不同陰道鏡異常圖像組合的出現(xiàn)提示不同宮頸疾病,醋厚白上皮、粗鑲嵌、腦回狀改變、粗點狀血管和異形血管提示惡變可能性大,但宮頸疾病的確診仍以活檢病理為金標準。
[關鍵詞] 陰道鏡;宮頸炎;CIN;宮頸癌
[中圖分類號] R71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14-51-02
近年來年輕婦女宮頸上皮內(nèi)瘤變(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CIN是宮頸浸潤癌演變發(fā)展過程中的癌前期病變階段,早期診斷和治療CIN是防治宮頸癌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電子陰道鏡可將宮頸陰道部上皮放大10~40倍觀察,在可疑部位定位活檢,可以提高宮頸病變的確診率[1],是CIN和宮頸癌篩查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采用陰道鏡檢查并對鏡下異常病灶進行定位活檢,將病理診斷結(jié)果與陰道鏡結(jié)果對比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09年1~12月在天河區(qū)婦幼保健院門診行陰道鏡檢查的1315例患者,其中陰道鏡圖像異常者174例,進行鏡下活檢并送病理檢查。174例病人年齡21~65歲,平均31.7歲,全部均已婚,未生育者67例,生育過一胎者78例,生育過兩胎者29例。
1.2陰道鏡檢查指征
已婚婦女,白帶增多,接觸性出血,婦科檢查有宮頸糜爛,無陰道炎癥表現(xiàn)。
1.3檢查方法
陰道鏡檢查前排除陰道內(nèi)感染,檢查前24h內(nèi)應避免對陰道和宮頸處的干擾和刺激。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暴露宮頸陰道部,用棉球擦凈宮頸分泌物,初步觀察宮頸外形、顏色、血管及有無白斑。以3%醋酸涂宮頸表面60s后鏡下觀察,出現(xiàn)白色上皮、鑲嵌、點狀血管與各種異型血管、腦回狀及豬油狀改變?yōu)楫惓^D(zhuǎn)化區(qū),對可疑區(qū)域用活檢鉗取組織,分瓶10%甲醛液固定送病理檢查。
1.4陰道鏡下異常圖像
根據(jù)2003年第11次國際宮頸疾病和陰道鏡會議通過的陰道鏡新分類和命名標準[2]。上皮異常圖:①白色上皮,分薄、中、厚三種;②腺白環(huán);③細鑲嵌和鑲嵌;④腦回狀改變。血管異常圖:①細點狀血管;②粗點狀血管;③異形血管。
1.5數(shù)據(jù)處理
以宮頸組織活檢病理學診斷為標準,將陰道鏡異常圖像與組織病理結(jié)果進行比較分析。
2結(jié)果
陰道鏡異常圖像與活檢病理結(jié)果的比較,見表1。
3討論
CIN是目前公認的癌前病變[2],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CIN會明顯改變宮頸癌的發(fā)生率及預后。但CIN是一個病理診斷,而病檢組織的取樣十分重要,以往依靠肉眼觀察宮頸病變活檢,或常規(guī)3、6、9、12點活檢容易漏檢,而陰道鏡將宮頸陰道部上皮放大10~40倍觀察,在可疑部位定位活檢,可以提高宮頸病變的確診率。
本文報道的陰道鏡異常圖像中,醋薄白上皮和腺白環(huán)大多都提示是宮頸炎;而醋厚上皮、粗鑲嵌、腦回狀改變、粗點血管和異形血管大部分都是CIN3和宮頸癌;中白上皮、細鑲嵌和細點狀血管則大部分提示是CIN。說明陰道鏡異常圖像醋白上皮從薄白、中白到厚白,細鑲嵌到粗鑲嵌,細點狀血管到粗點狀血管、異形血管,是預示宮頸病變從良性向惡性發(fā)展的陰道鏡圖像特征,尤其是醋厚白上皮、粗鑲嵌、腦回狀改變、粗點狀血管和異形血管,高度提示宮頸癌。有報道粗點狀血管提示有早期浸潤癌或浸潤癌[3],異型血管是浸潤癌的標志[4]。
陰道鏡檢查對宮頸疾病篩查的主要價值是當陰道鏡檢發(fā)現(xiàn)異常圖象時,在異常區(qū)作鏡下組織活檢并送病理檢查,能更早期發(fā)現(xiàn)CIN和宮頸癌并及早治療。
[參考文獻]
[1] 樂杰. 婦產(chǎn)科學[M].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418-419.
[2] 章文華. 子宮頸病變的診治要點[M].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1-3.
[3] Diaz-montes TP,F(xiàn)arinola MA,Zahurak ML,et al. Clinicalutility of atypical glandularels (AGC) classification:cytohistologiccomparison and relationship to HPV results[J]. Gynecol Oncol,2007,104(2):366-371.
[4] Dehn D, Torkko KC, Shroyer KR. Human papilloma virus testing and molecular markers of cervical dysplasia and carcinoma[J]. Cancer,2007,111(1):1-7.
(收稿日期:2010-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