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了解我院麻醉藥品的應用情況和用藥趨勢。方法 利用醫院微機藥品管理系統對我院2006~2009年麻醉藥品應用進行數據統計和分析。結果 我院麻醉藥品消耗金額逐年增加,嗎啡制劑、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用量增幅較大,哌替啶注射液逐年減少。結論 我院麻醉藥品在臨床治療中的用藥結構漸趨合理。
[關鍵詞] 麻醉藥品;藥物利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 R954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14-111-02
麻醉藥品具有明顯的兩重性。一方面,它具有很強的鎮痛作用,是臨床上必備的鎮痛藥;另一方面,它又具有藥物依賴特性,連續多次使用后有成癮性,故僅限于急性劇烈疼痛的短期使用或癌癥疼痛的治療。為了加強麻醉藥品管理,作者對我院2006~2009年麻醉藥品的管理和使用進行調查、統計和分析,旨在為其更好的管理和合理應用提供參考。
1資料與方法
本文資料來源于我院微機藥品管理系統2006~2009年麻醉藥品使用數據。統計藥品的名稱、規格、使用數量和金額。根據其主要適應證劑量,確定各藥的DDD值,以總用量除以相對的DDD值,求得DDDs,然后根據DDDs值計算出藥品的使用構成比。
2結果
2.1麻醉藥品的逐年使用量
我院2006~2009年麻醉藥品的使用量見表1,使用構成比見表2。
2.2麻醉藥品銷售金額占藥品銷售總金額的比例
我院2006~2009年麻醉藥品占全院藥品使用金額的比例見表3。
3討論
3.1麻醉藥品應用分析
我院術后鎮痛使用的麻醉藥品為芬太尼、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的注射劑;中重度疼痛和癌癥患者鎮痛使用哌替啶的注射劑和片劑、嗎啡的注射劑和緩釋片;鎮咳使用可待因片。由表1和表2可見,我院嗎啡制劑和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的用量呈逐年上升趨勢;哌替啶和芬太尼則呈下降趨勢,尤其是哌替啶下降更為顯著,2009年的用量僅為2006年的8.45%。和文獻[1]相似,由于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等價格較貴的藥品的使用,麻醉藥品使用金額在全部用藥金額中的構成比2009年較2006年增長3.67倍。
哌替啶是人工合成的阿片受體激動劑,其鎮痛作用僅為嗎啡的1/(8~10),有效鎮痛時間一般能延續2~3.5h,而哌替啶的代謝產物去甲哌替啶的半衰期長達12~16h。連續使用極易造成去甲哌替啶的蓄積,出現中樞神經毒性和腎毒性癥狀,如震顫、抽搐、肌痙攣、癲癇大發作,且不能被納洛酮拮抗。另外,哌替啶的正性頻率作用可以使心率加快,影響心臟功能;而它的負性肌力作用又可以使心肌收縮力減弱,血壓下降,使發生體位性低血壓的危險大大增加。長期注射哌替啶還容易造成靜脈刺激,形成局部結節靜脈炎。鑒于哌替啶的作用時間短、毒性代謝產物半衰期較長、易蓄積等缺陷,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哌替啶不適于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的治療,只用于短時間的急性疼痛。近年來,晚期癌癥疼痛患者的治療已逐漸被嗎啡緩控釋制劑所替代[2]。
嗎啡制劑在我院主要用于晚期癌痛患者。臨床實踐證明,嗎啡的副作用小,癌癥疼痛患者長期使用嗎啡而造成成癮者罕見,這是因為癌癥疼痛患者需要的是鎮痛效果,而非精神上的刺激,故應根據患者的疼痛程度進行個體化給藥,用足劑量使癌癥疼痛患者真正無痛。
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均為芬太尼的衍生物。舒芬太尼的鎮痛作用為芬太尼的5~10倍,作用持續時間約為其2倍,心血管狀態更穩定,更適用于心血管手術麻醉。瑞芬太尼是純粹的μ受體激動劑,其效價與芬太尼相似,但注射后起效迅速,藥效消除快,是真正的短效阿片類藥,停藥后呼吸恢復更快[3]。
3.2疼痛的綜合治療
長期使用阿片類藥物可因腸蠕動受抑制而出現便秘,可選用麻仁丸等中藥軟化和促進排便;阿片類所致的嘔吐可選用氟哌啶醇類鎮靜、鎮吐。非甾體抗炎藥對骨轉移、軟組織浸潤、關節炎、筋膜炎以及術后疼痛有明顯的輔助治療作用;糖皮質激素對急性神經壓迫、內臟膨隆、顱內壓增高等有較好的緩解作用;三環類抗抑郁藥是治療神經痛,并改善潛在抑郁和失眠的較理想藥物。總之,采用多種藥物的聯合應用、多種給藥途徑的交替使用可取長補短、提高療效、增強患者用藥的依從性。
3.3麻醉藥品臨床使用的干預
3.3.1完善麻醉藥品的管理制度2006年我院制定了麻醉藥品的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對麻醉藥品的購進、貯藏、保管和臨床使用作出了明確的規定。2007年又制定了哌替啶專項管理的制度。
3.3.2重視學習和宣傳教育我院組織臨床醫師和藥師學習麻醉藥品的管理和使用的相關知識,根據學習內容組織考試,考試合格的醫師授予麻醉處方權、藥師授予麻醉藥品處方調配權。
3.3.3發揮藥師的審方作用麻醉藥品的處方由具備麻醉藥品處方調配權的藥師調配。發現不合格的處方時,藥師耐心向患者或家屬解釋,并主動和處方醫生協商。
[參考文獻]
[1] 馬音,蘇蘭,張劍,等.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2004~2006年麻醉性鎮痛藥的用藥分析[J]. 華西藥學雜志,2009,24(1):103.
[2] 葛憲芝,周復亮. 我院麻醉藥品利用及處方分析[J]. 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09,9(1):14.
[3] 國家藥典委員會. 臨床用藥須知(化學藥和生物制品卷)[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96-110.
(收稿日期:2010-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