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職業教育在其發展過程中愈來愈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它在為社會培養大量初、中、高級專門技術型人才的同時,也暴露出了一系列問題。研究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的策略,保持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已成為當前最為緊迫的任務之一。
一、職業教育吸引力的內涵及特征
(一)職業教育吸引力的內涵
吸引力的內涵是什么?按照《現代漢語規范詞典》的解釋,吸引力是依靠自身的某種性質、特點等把其他事物或別人的興趣、注意力等引向自己的能力。因而可以說,職業教育吸引力主要就是指職業教育受社會關注、學生和家長出于某種需求有意向或事實上選擇職業教育。職業教育吸引力包括價值的選擇取向和具體就學行動的實施兩個方面。職業教育對學生的吸引力包括三個方面:職業教育被選擇時所表現的吸引力,職業教育過程中對學生的吸引力,學生對學習成就的滿意度。
(二)有吸引力的職業教育的特征
有吸引力的職業教育最直觀的標準是人們選擇的集中性,民眾愿意接受職業教育,就是職業教育有吸引力的表現。而促使民眾作出選擇的因素是多樣的,如職業教育的整體聲譽、學生的短期收益和長期生涯發展預期、教育費用、教育質量等。在諸多因素中,決定民眾選擇的關鍵因素是學生的生涯發展預期,即學生在接受職業教育之后是否有好的職業前景,在經濟收入、個人成就和社會聲望方面是否能符合個體期望。
二、影響職業教育吸引力的因素
(一)管理體制不暢,制度建設不足
我國現行職業教育管理體制存在著多頭管理、職能交叉、統籌乏力、資源難以形成整體優勢、辦學效益低等問題,職業院校辦學規模小而全、專業設置重復、師資力量和教學設施相當分散等弊端。另外,行業、企業和個人等多元利益攸關者在各層管理組織中沒有代表,缺乏民主參與決策和有效表達利益的機制,辦學權益者的責權利不對等,合作積極性不高。
政策與制度不健全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勞動人事制度仍將學歷作為就業和選才的主要標準。在工資分配制度方面,技能型人才的工資及福利待遇一般不如智力型人才,人們學技術缺乏動力。二是就業準入制度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執行不力。一些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為了降低成本,不嚴格執行就業準入制度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三是現行的招生制度存在不足之處。高中階段學校和高等學校招生時,常常將職業學校的招生批次排在最后,使社會上認為職業學校只能錄取成績差、素質低的學生。
(二)教育投入體制單一
在長期計劃經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職業教育在其發展過程中愈來愈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它在為社會培養大量初、中、高級專門技術型人才的同時,也暴露出了一系列問題。研究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的策略,保持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已成為當前最為緊迫的任務之一。濟的作用下,市場資源的配置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公辦職業教育一統天下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解決,職業教育辦學主體多元化的機制未建立起來。近年來,中央和地方雖然加大了職業教育經費投入,辦學條件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從總體上看,經費嚴重不足、辦學設施簡陋、教學和實訓設備缺乏的問題仍然十分突出。這幾年職業學校連年擴招,但許多地方并沒有相應增加經費,辦學條件也沒有隨之改善。雖然近年來中等職業教育經費總投入逐年增加,但其在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中所占的比例卻連續下降。由于投資不足,嚴重制約了職業教育的改革、發展。
(三)職業資格證書發展缺失
雖然我國已經頒布了一系列關于社會用工制度的法律、法典和政策,啟動了就業準入制度、勞動預備役制度等相應的社會用工制度。然而,由于執法力度不夠,教育部門、人事部門、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和有關行業部門尚未建立有效的溝通、協調機制,勞動準入制度還沒有得到很好實施,一些用人單位特別是私營企業繼續招聘未經職業教育和培訓的低素質勞動力。
(四)職業教育自身存在缺陷
1.職業教育定位不準確,缺乏以市場為導向的專業設置。職業教育定位偏失于實效性和應用性,致使職業教育缺乏自身特色而簡單地將辦學宗旨和辦學模式歸靠普通教育,尋求普通教育的教學模式和教學定位,而職業教育在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的定位上都缺乏市場導向而滯后,這導致職業教育錯位并陷入尷尬境地。
2.教師隊伍數量不足,結構不合理。教師隊伍建設是當前職業教育發展中的一個薄弱環節。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職業學校特別是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缺編嚴重。職業學校由于專業和實習的需要,應當編配比普通學校更多的教師,而實際上教師編制比普通學校少。二是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職業學校教師主要從師范院校等普通高校招錄,缺乏企業工作經驗和專業技能。三是職業學校教師職稱評定和收入分配沒有單獨的序列,往往是按普通學校的規定和標準執行,沒有反映出職業教育特點,限制了企業和科研單位的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進入職業學校教師隊伍。
3.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不高,校企合作缺乏制度保障。職業教育要得到又好又快的發展,關鍵之一是抓好校企合作。目前,職業學校有積極性,企業沒積極性。主要原因是企業與學校責、權、利不明確,企業只有義務和責任而沒有利益。企業接受職業學校的學生、教師實習,需要配備專門的指導教師,工作的質、量可能會受影響,有些企業還要承擔學生因技術不熟練而損壞機器設備或發生安全事故等風險,而且國家對企業支持職業教育的稅收優惠和經費補償政策也不夠完善。
三、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對策探究
(一)優化職業教育發展外部環境
首先,完善職業教育法律法規。政府應該將職業教育的性質、任務、管理職責、舉辦學校、培養目標等用法律形式定下來,應完善和協調現有的各項法律法規,制定并完善職業資格標準和就業標準及其實施細則;改革戶籍制度和勞動人事制度,健全人才流動機制;各地建立相應規格的人才大市場等;對辦得有特色、質量高的職業院校給予扶持等。
其次,理順職業教育管理體制。職業教育條塊分割管理體制造成的不利影響已經引起國家的高度重視。2002年7月,《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提出,推進職業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并逐步完善“在國務院領導下,分級管理,地方為主,政府統籌,社會參與”的管理體制。應切實圍繞貫徹《決定》,進一步理順職業教育管理體制,統籌協調,重視區域間的合作,實現區域之間優勢互補,有利于職業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
(二)建立多元化的投資機制
職業教育的投入應當采取受益方——政府、企業、受教育者個人及家庭分別承擔的策略。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要尋求多途徑、多形式可持續發展資金投入。個人、企業可以通過參股的形式直接投資職業教育,職業教育可以從銀行、信貸等金融機構獲得資金注入,并鼓勵學生個人及其家庭對職業教育的消費。國家應該擴大宣傳,提高人們對職業教育的認識,建立和完善崗位準入制來刺激職業教育的消費需要。通過建立完善的職業教育體系,提供公平的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消費環境,提高職業教育的質量和職業教育未來的收益。
總之,我國職業院校應該在教育經費的籌措中發揮積極主動的作用,采用自身的優勢和各種資源以各種各樣的方式來吸收利用校外資金。
(三)建立和推行全國統一的職業資格證書體系
職業資格證書體系的建立,是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內容,建立和完善全國統一的職業資格證書體系已經成為當務之急。一方面應針對不同行業,按照職業所需要的技能和要求制定職業資格標準和考核方法,建立靈活、連貫、廣泛被行業所接受、具有完備的評估體系的職業資格證書體系,將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考慮;另一方面,應采用比較靈活的認證方式,對學生在學校學習的課程、在工作中接受過的培訓進行認證,給予一定的學分,并且將這種學分計入獲得證書要求的總體學分中,使獲取職業證書的過程更為經濟,更為高效。
(四)加強職業教育自身建設
1.借鑒企業生產經營方式,按市場需求規劃人才培養體系。首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科學規劃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為了明確培養目標,職業院校要深入到企事業單位進行調研,明確專業定位、培養目標、培養規格,并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構建課程體系。
其次,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強化學生實踐能力。一是構建實踐教學課程體系。根據各專業職業崗位能力需求制定切實可行的實踐教學計劃,組織修訂每門課程的實踐教學大綱,加強實踐教學考核。二是大力推進工學結合。實施頂崗實習制度,要把頂崗實習作為推進工學結合的重要途徑。三是加強實訓實習基地建設。建立起適應本專業教學需要,具有一定規模和條件的良好的校內外實訓基地,是實現培養目標的重要保證。
再次,改革考核方式方法,學生“多證”畢業。職業教育強調能力培養,實施校內考核與社會考核接軌,讓學生多證畢業,增強就業競爭力。
2.建立一支適應專業需求的職教教學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教師是能否實現培養目標的關鍵因素。職業教育不再需要僅能拿粉筆的專業教師,需要的是既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又有實踐動手能力的“雙師型”教師。為了建立起這樣的一支教師隊伍,職業院校應為理論授課教師提供到有關企業參加實踐的機會,以提高實踐技能;向教師開放車間、給教師提供實踐平臺,讓教師在熟悉實訓、實習設備之后,指導學生實訓、實習;實踐教師走上講臺講授理論課;聘請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到學校講學或指導實踐;聘請企業人才成為學校的專、兼職教師。
[本文系2009年度河南省政府決策研究招標課題《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的對策研究》(項目編號:B534)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鄭州旅游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