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秉輝:原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著名肝腫瘤內科專家,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臨床醫學學科評議組召集人,中華醫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健康教育協會副會長。
糖尿病是因人體內胰島素絕對或相對不足,或是機體對胰島素不再敏感而起。病人血中糖分增高并經尿中排出部分,所以當初現代醫學傳入我國,便將此病定名為“糖尿病”,即“尿中有糖之病”。
其實糖尿病遠不是“尿里有點糖”的問題。尿里排出糖,是因為血里糖分過高之故,而血里糖分過高,是我們的身體沒有很好利用這些糖分的結果。糖分的消化、吸收不難,但它要為身體所利用則需經過一系列的生物化學的變化。在這一系列的變化中胰島素是必不可少的一種物質。缺少了胰島素人體便不能利用血液里的糖分,于是血糖升高,并從尿中排出。糖分是人體活動的主要“能源”,人體無此能源可用,不得已而求其次,只好動用蛋白質和脂肪。蛋白質被大量分解,于是病人形體消瘦、軟弱無力、抵抗力下降、容易發生各種感染。貯存在身體里的脂肪被動員出來分解為游離脂肪酸,并常伴有甘油三酯及被稱為“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增高,以致引發動脈粥樣硬化、脂肪肝等脂代謝紊亂的并發癥。其中尤為嚴重的是因動脈粥樣硬化而引起的心、腦血管病。據統計糖尿病人中半數以上最終因心、腦血管病如心肌梗死、腦溢血等而致命。心臟病專家甚至將糖尿病列為心肌梗死的“等危癥”,即糖尿病人發生心肌梗死的危險性,與曾發生過心肌梗死的病人再次發生心肌梗死的危險性相同!故頗有學者建議將糖尿病改稱為“糖脂病”,以引起人們對糖尿病引發脂代謝紊亂的重視。
糖尿病還因糖蛋白沉淀于血管壁基膜上損傷血管,而且涉及大小動脈、靜脈、毛細血管,幾乎凡是血管皆“通吃”了。血管的病變除了導致上述心、腦血管病外,還涉及到腎臟、神經、眼睛、足部等,引起糖尿病性腎小球硬化乃至腎功能衰竭、神經炎以至手足感覺缺失、眼底病變導致失明、足壞疽以至需要截肢等??梢哉f凡有血管之處,皆可受其害。其危害之廣、之烈,較之動脈粥樣硬化實在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亦有學者指出:糖尿病即血管病。
還有一件糟糕的事是:糖尿病人身體虛弱,抵抗力差,容易發生各種感染,如泌尿道、呼吸道感染等,甚至形成敗血癥。近年來許多學者已經注意到糖尿病還容易引發癌癥。近代分子生物學研究的結果還發現糖尿病人血液中有一種叫“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的物質能促進細胞分裂增殖,便很可能是使一些新陳代謝中難免產生的少數“變異細胞”變為癌細胞的促進劑。目前至少認為胰腺癌肯定是與糖尿病有關的,肝癌及大腸癌與糖尿病的關系也日漸明確。
以上所述的還僅僅是糖尿病的主要的慢性并發癥,糖尿病如果不治,任其發展,還會有許多急性并發癥,如糖尿病酮癥、高滲性昏迷等,皆可致命。
幸而,糖尿病可以治療。重者可以注射胰島素,輕的可用降糖藥。糖尿病人還需要持續終身的、嚴格的飲食控制;需要持之以恒的因人制宜的運動。不過近年來糖尿病專家們都建議還要加上教育與檢測兩項,才能達到滿意的境界。教育,是指糖尿病人應該學習各種相關的知識,不要去相信有什么祖傳秘方能根治糖尿病之類的傳聞;檢測是指病人應該經常檢查血糖,定期檢查心血管、眼睛等容易出問題的部位,以便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當然,最好的辦法是預防。2型糖尿病可以說是一種“生活方式病”,預防2型糖尿病的關鍵是:建立健康的生活行為,“管住嘴、邁開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