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醫治病、中醫治人。”中醫和中藥源于中國人對自然界直觀的體驗與感悟。中醫的基本理論是,健康的人,體內保持一種平衡狀態,一旦平衡傾斜,人就生病。中醫治病正是用藥性之偏——中藥的藥性寒熱溫涼都是偏的,糾人體之偏,在藥性對人的機體調節下,恢復平衡,人就健康。中國人普遍信服的“進補”也是同樣原理。西醫絕無進補一說——人虛脫,打點滴;性冷漠,吞偉哥而已。
隨著中國人收入普遍增加,從前“有銅鈿人家”才能消受的冬令進補,現在已經變成一種大眾娛樂,商家瞄準國人這種獨特的消費偏好,從藥房超市到煙紙店,擺滿金碧輝煌眼花繚亂的補品禮盒,說明書上的藥效,幾乎都是仙丹。這類東西,很像紅樓夢里王道士的“療妒湯”,充其量是一道餐后甜點而已。
其實,食療也能起到冬令進補之效,而且可以全家同食。上海許多人家都有西洋參、冬蟲夏草、燕窩、鐵皮楓斗、阿膠之類,可在冬至前后,做幾道進補美食,全家共享:
老鴨蟲草煲
老鴨1只,冬蟲夏草10條,枸杞20克,黃芪20克,當歸10克,大棗5枚,姜3片,黃酒、鹽少許,將光鴨燙去血水,一起放入鍋中以大火煮沸,轉小火燉煮2小時即可食用。
功效:補虛損、益肺腎。
西洋參魚湯
鯽魚洗凈,放入鍋中煎至半熟,水沸后放入魚、紅棗、西洋參片10克,調入姜、鹽、黃酒,用慢火煲半小時。
功效:清熱補虛。
鐵皮楓斗燉老母雞
鐵皮楓斗10克,花旗參片5克,紅棗3顆,老母雞1只,黃酒、鹽適量,同燉2小時即可。
功效:用于熱傷津液,舌紅少苔;胃陰不足,嘔逆少食,腎陰不足,視物昏花。
阿膠桂圓燉蹄
阿膠一盒250克,蹄一只約1500克,桂圓肉250克,紅棗250克,核桃仁250克,酒1500毫升,加水同燉至蹄爛熟,放冰箱冷藏,食時取出,放微波爐燉熱,每人每次食兩三調羹即可。
功效:體弱體虛者,尤其適合女性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