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來沒事,蒔花弄草,年輕時向往的境界終于在眼前展開。我一向追求多快好省,喜歡未雨綢繆,在馬路的黃魚車上挑了七八盆花作為基本品種,不敢多買,一是嫌貴,二是嫌太現成,三是怕如出門幾天沒人澆水都翹了,損失太大。
平臺上有很多戳著殘枝的舊花盆,都是以往種花半途而廢的見證。我把泥土翻一翻,加點營養土,咱實惠,搞點小農經濟,菜和瓜不一樣是綠色植物,也開花兒,不僅有得看,還有得收呢!
女友送來菜籽,雞毛菜、莧菜、絲瓜、南瓜都有,由于種過田,撒籽、施肥、拔草、翻土都不陌生。誰料今年春天來得特別牽絲攀藤,菜籽撒下去后冷空氣頻頻光顧,凍死了第一批,我只好再撒第二批,終于春暖芽開。
雞毛菜種在一只廢棄的洗手槽內,可能是我怕麻煩沒有施肥的緣故,菜好像長僵了一樣,個頭很矮,葉子小小的。它們等不到采摘,就地抽條開小黃花,然后結莢,那微型小老茄(老成)的樣子煞是可愛。莧菜葉我看了很久,突然醒悟到它就是上海人稱的米莧,綠米莧呀!
綠米莧和一些雞毛菜剪去根,洗凈,做一道上湯米莧。先在鍋里把小蝦米煮開,放切碎的培根末和皮蛋,湯煮成乳白色,倒入一些烹調油,將洗凈的米莧和雞毛菜放入,一滾就好了。
米莧的口味嫩且軟和,是上好的米莧呢,雞毛菜也很嫩。但是一嘗之下似乎有些麻舌頭,把我嚇一跳,鎮定下來想,如果自己種的菜還不相信的話,我每天吃著陌生人種的,周轉了很多人手的菜,那不是危險百倍嗎?估計是皮蛋和米莧中和出來的略微的麻舌作用吧!于是,全部吃光,湯亦喝完,鮮美異常。
第二批菜籽又到了,這次我播種了辣椒、豇豆和刀豆,黃瓜和蘿卜也播了下去。品種實在太多,弄到后來我都不記得哪盆是什么,長出葉子之后我還是分辨不出,只有等它們開花結果了。
記得以前農場蔬菜班一天到晚就是施肥,我不想太惡心,所以,魚缸中抽出的水我弄去澆菜,黃豆腳爪湯里面的黃豆我不愛吃,留著裝在大口瓶中發酵,然后摻上清水澆花果和蔬菜。每天早晨或傍晚我都要到屋頂平臺上去看我小小的綠色區域,做幾下操活動筋骨,然后澆花拔草,坐下來細細琢磨它們爬藤、拔節的可愛模樣,想象著即將開花的幸福,預測絲瓜南瓜結果時我夸張的尖叫,半晌,心滿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