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男足沒有打入世界杯,但中國企業打入世界杯了?!庇⒗G色能源副總裁劉耀誠在接受《成功營銷》采訪時欣喜地表示。
作為贊助商,英利將在南非世界杯上“出場”64場比賽。在每場90分鐘的比賽里,英利在球場廣告中有8分鐘的滾動播放廣告時間,已經同百威、可口可樂、阿迪達斯等國際知名品牌一起,“坐享”南非世界杯足球賽盛宴。世界杯歷史上首家中國贊助商、首家可再生能源公司誕生。
醉翁之意不在酒
之前國內名不見經傳的英利是中國新能源行業的翹楚,2004年正式進軍太陽能市場。目前英利90%的業務在國外市場。主要市場區域集中在德國、意大利、西班牙,這些國家都瘋狂地熱衷于足球運動。2006年,英利與德國世界杯合作,開啟了歐洲市場的大門。此后,嘗到甜頭的英利更連續4年贊助西甲勁旅奧薩蘇納俱樂部。然而,國外市場的風生水起更映襯了英利國內市場的尷尬。
“希望世界杯之后,問我英利究竟是怎樣一家企業的人能減少?!眲⒁\解釋贊助世界杯的初衷。
根據國際足聯的統計,2006年德國世界杯期間全球共有26.29億人次觀看了決賽階段的比賽,由于基數龐大,中國成為當年觀眾人口最多(累計為39.8億人次)的單一市場。64場比賽平均下來一算,電視機前看著兩支外國球隊比賽的國內球迷高達6200余萬/場。毫無疑問,世界杯就是“一個五星級營銷舞臺”。
“世界杯對于我們是難得的大傳播機會,英利以往一直將精力放在高速拓展區域市場,忽視了品牌知名度的建設。世界杯的贊助費用雖然不菲,但相對于那些在大眾媒體日積月累的投放,世界杯高覆蓋、高傳播的舞臺無疑更有效”。
然而,更多的人仍然喜歡用“豪賭”來定義英利贊助世界杯的舉動。對此,劉耀誠直言,“我們2010年的產能已經全部售完,對于一個年產值120億元的企業,贊助世界杯算不得豪賭。就英利而言,世界杯營銷是我們常態營銷的一個組成部分。”
品牌非一蹴而就
作為全球足球運動中的一面大旗,世界杯賽事(FIFA World Cup)就商業價值而言也稱得上“皇冠上的寶石”。世界杯開戰前一個月,與之相關的廣告撲面而來,可口可樂、阿迪達斯等世界杯官方贊助商更是擺出一副舍我其誰的范兒,生怕被其他企業的輪番造勢搶去了風頭。
然而,作為世界杯贊助商的英利,卻甚少曝光。我們也未能從各種廣告大戰中一窺英利的身影。劉耀誠并不諱言這種現象,在他看來,對于新能源產業而言,所面臨的受眾對象與傳統的快消品有很多不同。他認為,新能源企業影響力的鏈條應該是行業內的專業人士—商務人士—普通大眾。因此,在大眾媒體上的品牌曝光次數并不能算作是品牌建設的全部。品牌不是一蹴而就的。
然而,真正借世界杯而一舉揚名的企業卻為數不多,其成功概率可以參考奧運會。據悉,贊助亞特蘭大奧運會的企業中,大約只有25%的企業得到回報,有些企業只得到一些短期效益,有些企業更是淹沒其中。
劉耀誠用“因地制宜”詮釋英利此次世界杯營銷的媒介策略。在中國,英利著重強調其“世界杯惟一中國贊助商”的身份。希望通過世界杯的稀缺資源,影響消費者的心智。而在國外市場,英利除了一直堅持的民族定位之外,更著重宣傳其可再生能源企業的身份。英利更傾向于機載廣告和機場廣告。專業的媒介平臺也在計劃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