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總結出我國企業外匯風險的主要類型包括交易風險、折算風險和經濟風險。在此基礎上,分析了我國企業外匯風險產生的一般原因和具體原因。針對這些原因,提出了我國企業防范和管理外匯風險的措施。
關鍵詞:外匯風險 風險類型 風險防范
中國企業若想發展壯大、實現基業常青,國際化是必經之路。而中國企業的國際化進程才剛剛邁出艱難的一步,在這個過程中必然會遇到許多問題和挑戰。近期,有關人民幣升值的討論再次將外匯風險問題推到了風口浪尖上。如何防范和管理外匯風險,成為中國企業國際化進程中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之一。本文試對此問題進行初步探討。
一、我國企業面臨的外匯風險
外匯風險也叫做外匯暴露,是指由于外匯匯率的變動對國際化經營企業的經營活動造成的各種影響的可能性。外匯風險可能會造成兩種后果,即利得和損失。企業所面臨的外匯風險主要分為交易風險、折算風險和經濟風險三種類型。交易風險是指企業在交易過程中以外幣作為結算方式而產生的債權債務,或在以投機為目的的外匯買賣過程中因匯率變動而產生利得和損失的可能性。折算風險又稱作會計風險,是指由于匯率的變動,使得企業在期末編制財務報表時所使用的匯率與日常會計核算中所使用的匯率不一致所造成的匯兌差額。經濟風險又稱作經營風險,是指由于匯率發生變動,對企業產品的產量、成本、價格等造成影響,最終影響企業收入的可能性。我國企業所面臨的外匯風險不外乎這三種情況。但是由于國際化運作經驗不足、抵抗外匯風險能力不強等原因,我國許多外貿企業因外匯風險遭受了巨大損失,甚至破產倒閉,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的對外貿易和經濟發展。
二、我國企業面臨外匯風險的原因分析
1、外匯風險產生的一般原因
(1)外幣與本幣兌換。世界貨幣的多樣性和各國會計制度的多樣性,要求企業采用外幣結算、本幣記賬等核算方式是產生外匯風險的根本原因之一。如果對外貿易及投融資活動中不存在貨幣兌換,也就是說結算和記賬貨幣單位是統一的,從根本上說就不會產生外匯風險問題。
(2)外匯匯率波動。企業在對外貿易和投融資活動中,即使發生外幣與本幣的兌換,若沒有匯率變動,企業以外幣計價的資產或負債就不會發生價值上的變化。因此,在原固定匯率制下,匯率風險相對較小;在浮動匯率制下,匯率風險相對變大。在管理浮動匯率制下,外匯風險還要受到國際收支狀況、通脹水平、利率水平及政府干預能力強弱等因素的影響。
(3)結算方式多樣化。賒銷、匯兌、信用證等貿易模式和結算方式的存在,使得從交易達成到應收賬款的實際收進、應付賬款的實際付出及借貸本息的最后清償均有一個時間期限。正是因為有時間期限這一因素的影響,才導致外幣與本幣的折算比率可能發生變化,以至產生外匯風險。通常這一期限越長,匯率波動的可能性越大,外匯風險也就越大。
2、我國企業面臨外匯風險的具體原因
(1)我國企業防范外匯風險的意識薄弱。我國企業國際化運作的時間不長、經驗不足導致我國企業對外匯風險的認識不夠。加之我國長期以來實行人民幣盯住美元的匯率政策,使得我國企業在涉外合同談判和收付匯等環節上忽視了匯率變動所產生的風險。
(2)我國企業抵抗外匯風險的能力不強。一方面我國企業缺少專門的機構和專門的人才從事外匯風險的研究,無法對外匯風險進行全面地分析和預測,更談不上使用合理的金融工具進行風險規避。另一方面,我國企業缺少足夠的資金儲備來應對外匯風險所造成的損失。
(3)我國外匯市場不夠完善。嚴格意義上說,我國外匯市場并不是一個完全市場條件下的金融性外匯市場,只是一個與現行外匯體制相適應的本外幣頭寸轉換市場,與其他完善的國際外匯市場相比尚存在較大的差距,帶有明顯的結售匯制度特點。我國外匯市場發展程度相對落后,在一定程度上約束了企業對外匯風險防范工具的選擇,降低了外匯風險防范的效果。
(4)我國金融服務配套機制不健全。我國金融市場不成熟導致我國金融服務相對落后,特別是向企業提供的外匯風險防范配套機制不夠健全。我國金融機構提供的規避外匯風險的工具品種單一、相對有限,不能對企業的外匯風險管理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放大了企業所面臨的外匯風險。這主要是由于我國尚未形成一個有效的利率形成機制,非市場化的利率無法給出外匯衍生產品的合理定價,限制了較為復雜的外匯衍生產品及工具的開發和推廣。
三、我國企業防范外匯風險的主要措施
1、樹立良好的外匯風險防范意識
一方面,企業應加強自身內部文化建設,努力完善企業的核心價值觀,使企業決策層、管理層和普通員工都能夠樹立牢固的風險防范意識,使風險防范意識深入人心。另一方面,企業要建立健全的風險防范管理制度,保證風險出現時能夠及時作出應對策略,并保證這些策略得到有效的實施,使外匯風險得到及時地化解。良好的外匯風險防范意識的樹立,會對企業的外匯風險防范工作起到潛移默化的推動作用。
2、培養優秀的外匯風險管理人才
企業應該在內部逐漸設立和完善管理外匯風險的專門機構,培養和招募專業的外匯風險管理人才,運用科學、規范的方法對外匯風險進行準確合理的估計和預測,使企業所面臨的外匯風險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從而適應企業各項國際業務發展的需要。風險防范措施的及時制定和有效實施,歸根結底取決是否有合格的風險管理人才充分發揮其管理風險的專業才能。因此,注重外匯風險管理人才的培養和儲備,是企業抵御外匯風險的一項重要舉措。
3、建立健全的外匯風險管理機制
一方面,企業應該借鑒優秀跨國企業在防范和管理外匯風險方面的先進經驗,建立起一套適合本企業的外匯風險管理機制。從外匯風險的預測、評估和防范,到外匯風險產生之后的抵御及化解的各個環節都要進行深入地研究,使外匯風險管理機制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另一方面,國內金融機構應該在現有的金融環境下,開發新的適合我國企業規避外匯風險的金融產品和工具,為我國企業防范外匯風險提供有力的支持。
4、加強內部的外匯風險管理措施
企業可以通過利用內部的一些管理方法和手段,對外匯風險進行有效的防范和規避。這些方法和手段主要包括正確選擇計價及結算幣種、調整貨幣資產負債、在外貿合同中加列保值條款、采用提前或延遲收付法、適時調整生產經營策略等。防范經濟風險的最佳管理模式之一是通過調整銷售收入及投入品的幣種組合,使得未來銷售收入的變化與投入品成本的變化兩者能夠抵消。目前比較有效的方法是調整企業的貸款結構,尤其是有進口業務品種的企業可以適當增加外幣貸款的規模來規避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匯率風險。需要注意的是,企業在使用這些內部管理手段時不能夠違背母國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會計制度,必須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有效。
5、利用現有的外匯風險管理工具
企業還可以充分利用金融機構提供的現有的外匯風險管理工具,對外匯風險進行有效的防范和管理。目前常用的外匯風險管理工具主要有即期外匯交易、遠期外匯交易、外匯期貨交易、期權交易、互換交易、掉期交易及上述品種的搭配組合。同時,也可以根據業務操作的種類選擇合適的產品,如出口業務可以選擇保理、福費廷,進口業務可選擇NDF、進口押匯等等,目前我國加大力度推行人民幣跨境結算業務也是一個很好的規避匯率風險的方式。但是這些外匯風險管理工具并不是完美的,每一種工具都有其固有的缺陷。因此,企業在選擇工具時應該注意對每種工具的優缺點進行分析,并結合當時的風險狀況做出合理選擇。
四、結束語
我國企業的國際化進程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在這個過程中面臨的外匯風險絕對不可小覷,如果應對不當,可能會造成重大損失。我國企業面臨的外匯風險復雜多變,導致這些風險的原因更是變幻莫測。我國企業應該結合我國的匯率政策和企業自身的情況,加強對外匯風險的研究,形成一套適合自己的完善的風險防范和管理機制,增強自己的國際競爭力。只有這樣,我國企業才能在險象叢生的國際競爭環境中獲得生存和發展,成為世界經濟的生力軍。
參考文獻:
[1]劉曉宏,外匯風險管理戰略[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11月。
[2]胡盛梅,國際金融市場與外匯風險[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7年1月。
[3]吳麗華,外匯業務操作與風險管理[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4年5月
[4]余曉婷,企業外匯風險管理[J],企業導報,2010,(1)
[5]孟亮、周欣,論我國外貿企業外匯風險的防范[J],遼寧工學院學報,2006,(4)
[6]黃亦君,人民幣升值與我國跨國企業外匯經營風險管理策略[J],北方經濟,2006(6)
(作者單位:深圳中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中航商貿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