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人民幣不斷升值的背景下,本文選取了1996年至2009年時間段的數據,采用回歸分析方法研究了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稻米進出口貿易的影響。研究得出: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稻米出口影響不明顯;但是人民幣升值會刺激我國稻米的進口,如果人民幣升值1%,稻米進口量增加8.72%。
關鍵詞:人民幣升值;稻米進出口;實證分析
一、引言
長期以來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和熱點。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相對匯改前8.2765的水平,人民幣對美元已累計升值23.5354%。2010年9月25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1美元對人民幣6.6997元,已經突破6.70這個關鍵點位。而如今糧食問題已經成為了一個世界性的問題,它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中國既是一個以稻米為主食的人口大國,也是一個農業大國,稻米出口一度是農產品出口的強項,人民幣的不斷升值勢必會對我國稻米的國際貿產生一定的影響。本文選取了農產品貿易中的稻米作為研究對象,從微觀層面進行定性分析,并結合數據運用計量經濟學軟件進行定量分析,考察人民幣升值后對我國稻米進出口的影響,希望能給稻米的進出口及其貿易政策的制定提供參考,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人民幣升值會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因此也將會對農業和農產品的國際貿易產生沖擊。對這一問題的探討,國內外許多學者都進行了探討。各學者研究得出的觀點也各不相同,一些典型的觀點歸納如下:
(1)研究結論方面:李岳云、宋海英(2004)的文章與朱小梅、田賢亮、王紅玲(2006)的都是以“J曲線效應”為理論基點,二者研究得出的結論卻是相反的:前者認為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的影響能夠符合“J曲線效應”,而后者以中國對日本農產品貿易為研究對象,實證分析了人民幣匯率變動對中國農產品對外貿易的影響,發現人民幣匯率變動對中國農產品進出口總量有著實際影響,但在出口中所謂的J曲線效應并不顯著。
(2)研究方法方面:陳龍江、祖輝構(2007)建了農產品出口需求自回歸分布滯后模型,以浙江農產品出口月度數據進行實證估計,結果表明當前的人民幣升值對浙江農產品實際出口帶來負面效應,而升值過程中匯率波動所帶來的匯率風險則反而有刺激農產品出口的正效應。任媛(2004)主要運用了收支彈性分析法解釋了匯率變動如何讓影響農產品進出口這一現象,分析了我國農產品進出口現狀及成因。劉藝卓、呂劍(2009)通過引入非農就業人口比重作為二元經濟結構的代理變量,發現其是促進我國農產品出口和緩解貿易逆差的最重要的因素;此外,人民幣貶值、外國加權GDP以及出口退稅的增加將會促進農產品出口,而人民幣升值、國內GDP的提高以及國際石油價格的上漲將會增加農產品進口。
本文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介紹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義;第二部分是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包括數據處理和模型分析,是文章的核心部分;第三部分是實證結論與討論。
二、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一)數據來源
研究所用數據來自于國家統計局、海關統計年鑒、中國農業年鑒和中國農村統計年鑒。稻米進出口數據選用了1996-2009年的海關統計數據,之所以從1996年的數據開始,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因為1994年1月1日起人民幣匯率實行重大改革:人民幣官方匯率與外匯調劑市場匯率并軌。并軌后的人民幣匯率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并軌后,人民幣匯率穩定在1美元兌換8.7元人民幣左右。在此以前人民幣匯率實行雙軌制,如1993年12月31日官方匯率為1美元對5.7元人民幣,所以選擇從1994年之后的1996開始;二是因為從1996年開始人民幣匯率就開始呈現升值趨勢,其中雖然有波動,但是這種波動是很微小的,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那么剔除這些微小影響因素可以看出1996-2009年人民幣一直是處于升值的狀態。
(二)研究方法與實證分析
在回顧國內外文獻的基礎上,發現進出口量的變化可以用匯率變化及進出口價格變化來解釋。本文采用蔡昉1994年構建的計量經濟模型來估算匯率變化對農產品進出口的影響。模型如下:
㏑Y=C+a㏑X +b㏑X2
其中:Y為農產品的進出口數量或進出口金額,X1為年平均匯率水平,X2為農產品進出口價格,C 為常數項系數,a為農產品進出口的匯率彈性,b為農產品進出口的價格彈性。這里實際估計出的系數a表示,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條件下匯率對稻米的進出口的影響,即匯率變動1%稻米的進出口變動a%(蔡昉,1994)。研究的數據分析由計量經濟學軟件Eviews5.1實現。
1.出口模型的實證分析
根據表中的樣本數據,利用Eviews5.1進行OLS估計,得到結果如下:
㏑Y=52.36479-11.82092㏑X1-2.533876㏑X2
(3.527889)(1.904236) (4.254107)
R2=0.678142F=9.479585其中括號內為T檢驗值
從經濟意義角度分析,匯率X1的估計值應該為正值,但是估計出來的為負值,這顯然不符合經濟學邏輯。出口價格X2 估計值應該為負值,估計出來的也是負值,符合經濟意義。從統計檢驗角度分析,該模型的擬合優度不高,方程不具有顯著性,效果不好。因此需要對模型進行檢驗和修正:(1)序列相關性檢驗:運用拉格朗日法進行序列相關檢驗,一階檢驗結果得出R2=0.21583 ,那么LM=(n-1)*R2=11*0.22=2.42,在95%的顯著水平下,x0.052﹝1﹞=3.91,2.42﹤3.91,說明不存在一階序列相關;同理,二階檢驗結果得出R2=0.478156, x0.052﹝2﹞=6.019,4.8﹤6.01,說明不存在二階序列相關;三階檢驗結果得出R2=0. 792346, x0.052﹝3﹞=7.81,7.11﹤7.81,說明不存在三階序列相關。(2)多重共線性檢驗:用判定系數法回歸分析得出的匯率和出口價格之間的判定系數為-0.521563,說明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不密切,可以排除二者存在多重共線的關系的假設。(3)異方差檢驗:運用White 檢驗法得出檢驗判定系數的值為1. 636794,在95%的顯著水平下,查表得出 x0.052﹝2﹞=5.99,1. 636794﹤5.99,因而模型不存在異方差。
2.進口模型的實證分析
根據表中的樣本數據,利用Eviews進行OLS估計,得到結果如下:
㏑Y=44.34310-9.903442㏑X1-1.781987㏑X2
(2.594602)(1.610512)(1.527175)
R2=0.285897 F=1.785168,其中括號內為T檢驗值。
從經濟意義角度分析,匯率X1的估計值和出口價格X2估計值應該都為負值,估計出來的也是負值,符合經濟意義。從統計檢驗角度分析,該模型的擬合優度不高,方程不具有顯著性,效果不好。因此需要對模型進行檢驗和修正。經過序列相關、多重共線和異方差檢驗后模型存在異方差性,采用加權最小二乘法(WLS)對進口模型進行修正,修正后的回歸結果為:
㏑Y=43.89560-8.69857㏑X1-2.146980㏑X2
(6.672022) (3.950121) (3.021324)
R2=0.999882 F=11.47634,其中括號內為T檢驗值。從以上的結果來看,擬合優度接近于1,F 值也較大,說明修正后模擬的模型效果比較好。
綜上所述,進口模型的最終結果為
㏑Y=43.71413-8.718546㏑X1-2.088996㏑X2
三、實證結論與討論
匯率變動直接作用于農產品國際貿易。人民幣升值,匯率表示的數值就降低,相應地用外幣表示的農產品的價格上升使得我國農產品出口減少,而以人民幣表示的國際農產品的價格下降使得我國農產品進口增加。
本文是用計量經濟學模型㏑Y=C+a㏑X1+b㏑X2來估算人民幣匯率變動所導致稻米進(出)口的變化,將稻米多年進(出)口數量作為因變量Y,年平均匯率作為自變量X1,稻米多年進(出)口價格作為X2,估計出模型常數項系數C,進(出)口彈性a和進(出)口價格彈性b。估算得出的結果見表1。
(一)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稻米出口影響不顯著
1.結論論證
理論上講,人民幣匯率升值對中國的稻米出口應當產生抑制作用,但從Eviews軟件分析來看,這種負面影響好像并不存在。按理論上的匯率彈性系數應該是個正值,但回歸的結果是負值。說明匯率和價格對稻米出口的影響不是很大,軟件回歸的結果說明了其他因素對稻米出口的影響占主要部分。
從出口數據和匯率數據(取日平均數)對比來看,這種負面影響也不明顯。以2006年為例,2006年1-12月份人民幣匯率呈現“逐月升值”的規則變化;然而,2006年1-12月份稻米各月出口量呈現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再上升”的不規則變化:1月份中國出口稻米13.33萬噸;2月份減少為10.42萬噸,比上月下21.8%;3月份進一步減少為6.77萬噸,比2月下降35.0%;4月份回升至10.87萬噸,比2月增60.5%;5月份減少為10.27萬噸,比2月下降5.5%;6月份減少為9.42萬噸,比2月下降8.3%;7月份繼續減少為8.11萬噸,比2月下降13.8%;8月份回升至8.96萬噸,比7月增長10.4%;9月份再次減少為7.64萬噸,比8月下降14.8%;10月份又猛增至l1萬噸,比9月增長44%;l1月份進一步增加為11.6萬噸,比10月增長5.2%;12月份又進一步增加為16.94萬噸,比11月增加46%所以我們可以看出人民幣匯率升值與稻米出口的相關性并不強,人民幣升值對稻米出口的影響也不明顯。
2.原因分析
第一,根據彈性分析理論,如果出口商品價格需求彈性降低,即出口價格上升引起的出口量的減幅小于價格增幅,此時的升值有可能會增加出口貿易總額,改善貿易收支。學者范金(2004)計算我國中長期出口產品價格需求彈性大約為-0.86。因為農產品的價格需求彈性小于1,而稻米屬于生活必需品,世界市場對其需求不會因為價格提高而明顯降低,不會因為人民幣升值就喪失競爭力和價格優勢。
第二,我國的性價替代性很小,國際市場對中國稻米需求不減。國家發改委公布顯示,2007年國際稻米平均價格同比上升6.2%。傳統市場對中國稻米的需求主要是東北粳米,而非洲、東歐市場對中國稻米的主要需求是陳米,陳米每年的出口數量占到全國稻米出口總量的50%以上。雖然人民幣升值將會造成稻米出口成本大幅升,出口稻米競爭力有所下降,但是這種影響主要是針對傳統粳米市場,而陳米市場的出口優勢仍然存在。所以人民幣升值不會導致我國稻米出口量的銳減。
第三,稻米出口的政策性較強,出口的計劃數量完全由國家來確定。因為稻米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重要農產品,所以稻米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點商品,因此,稻米的出口屬國家一類管理商品,國家對此實施嚴格的出口計劃和配額管理。這樣就造成我國稻米出口業量動性較大,呈現不規則的變動。
(二)人民幣升值會刺激稻米進口
從Eviews5.1軟件回歸得出的結果看,人民幣升值將會刺激中國稻米的進口。人民幣升值,稻米進口量上升,匯率彈性應該是負值,結果-8.72滿足要求,且T檢驗絕對值比較大,說明自變量匯率對因變量進口解釋作用較強。分析可知稻米進口匯率彈性為-8.72,即人民幣升值1%,稻米進口量增8.72%。
從稻米進口量和匯率數據對比可以看出1996年-2009年人民幣體上呈現升值的趨勢,而中國稻米進口量整體上也呈現出上升的趨勢。這也從一個角度證實了人民幣匯率的變動與稻米進口量具有相關性,人民幣升值會使我國稻米進口量增加。
參考文獻:
[1].蔡昉.匯率變動對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影響的研究[J].中國農村經濟,1994(10) ,33-41
[2].陳龍江,祖輝.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浙江農產品出口的影響:實證檢驗與政策含義[J].社會科學,2007(9) ,38-44
[3].范金,王艷,梁俊偉.中國進出口價格彈性研究[J].當代經濟科學,2004(4),87-92
[4].李岳云,宋海英.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的影響機理[J].齊魯學刊,2004(4),84-87
(作者單位:北京市物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