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人民幣匯率不斷升高,人們普遍擔心其影響國內的就業水平,本文通過實證研究了人民幣匯率變動對國內就業水平的影響,結果發現人民幣升值對國內就業并沒有實質性的影響。
關鍵詞:匯率;就業;人民幣升值
一、引言
20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我國經濟實現了持續快速發展,進出口量大大增加,國際收支持續順差,外匯儲備不斷增加。與此同時,國內就業壓力卻越來越大。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匯率改革以來,人民幣出現了一定量的升值。在這種背景下,在關注國內就業影響用因素上,我們不得不考慮匯率變動對我國就業造成的影響。
二、文獻綜述
有關匯率變動對就業的影響,國內外已有不少學者對此做過相關研究。
1、國外學者的研究
從匯率升值的角度看,國外多數學者認為,本幣貶值有利于擴大本國的就業量;相反,本幣升值則不利于本國就業人口的增加。如,Gourinchas(1998)研究了匯率、利率和制造業總就業沖擊對貿易品和非貿易品行業的就業創造和就業破壞效應得出,就美國而言,匯率沖擊對就業的流動具有顯著的影響。Goldberg(2000)對美國的制造業的實證分析表明,美元升值將導致美國制造業就業水平和工資率的大幅下降;美元貶值則會導致就業水平和工資水平的上升。Klein et al(2003)采用1973-1993年美國制造業的數據實證分析表明,匯率變動會導致勞動力的重新配置:趨勢相匯率變化顯著的影響勞動力的重現配置;而周期性的匯率變化通過崗位破壞顯著的影響凈就業。另外還得出,本幣貶值對就業的影響程度隨著行業開放的度的提高而增加。Hateni-j and Irandoust(2006)運用面板數據的單位根和協整分析方法,對法國制造業量和匯率波動之間的長期關系進行實證研究得出。結果發現,法國制造業就業量對實際匯率波動相對敏感,匯率升值竟導致其就業量的下降。
從匯率波動性與就業關系來看,國外學者一般認為匯率波動越劇烈越不利于就業。如,Burgess and Knetter(2000)的國際研究發現,法國和德國的制造業就業很少受匯率沖擊的影響,并且向長期均衡狀態的調整十分緩慢,而美國、日本、加拿大的制造業就業受匯率的沖擊影響較大,且向長期均衡狀態的調整相對迅速。Ansgsr and Leo(2002)的研究發現,就業和匯率的波動性之間呈現顯著的負相關關系,匯率的波動性越大,企業推遲投資所產生的“等待價值” 就越大,于是勞動市場上對勞動的需求就會降低。
2、國內學者的研究
國內學者也對匯率變動與就業的關系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愈喬(1999)經過研究發現,可以利用人民幣貶值或升值來調整國內外產品的相對價格,從而來改變進出口狀況,進而改變國內就業狀況。他認為,人民幣貶值 有利于擴大就業:人民幣貶值15%-30%可增加250-510萬個就業崗位。周申(2003)研究了貿易自由化與匯率政策對國內均衡的影響。他認為,貿易自由化必將降低對國內企業的保護程度,減少對國內產品的需求,不利與就業的提高,必須實施人民幣貶值,以促進就業。范言慧和宋旺認為,匯率的變動通過出口價格、出口份額變動和進口成本等途徑影響企業的勞動需求;他們以制造業數據為樣本,實證研究匯率變動對制造業的影響,結果發現,人民幣升值將導致制造業就業的下降。 鄂永健和丁建平(2006)將勞動力供給納入個人的跨期最優模型之中,使勞動供給內生化,并在個體跨期最優決策的框架下分析匯率變動對就業的影響。結果發現,只有消費者對商品消費的相對風險規避程度比較大,本幣貶值才會促進就業的增加。由于目前中國消費者對商品消費的相對風險規避程度可能比加大,因而人民幣貶值會有利于就業的增加。
三、建立模型
首先要對模型進行假定。第一,工業企業中只包括出口企業。第二,企業擁有不變的資本,可以現在投資,增加勞動需求,也可以推遲投資。第三,企業的生產函數不變。第四,假若企業立即投資,其產品的外幣價格是p,產量為Yt,直接標價法匯率為et.如果企業選擇未來投資,其產品的價格不變為p,產量為Yt+1,以直接標價法匯率為Eet+1。第五,企業的投入只有勞動和資本。
假設企業的上產函數滿足道格拉斯生產函數,則在t時期和t+1時期的生產函數分別為:
其中,K和L分別表示資本和勞動,下標t和t+1分別表示現在和將來兩個時期,α和β分別表示資本和勞動對產出的貢獻率。由于在t和t+1時期的生產函數不變,因此在這兩個時期企業的資本和勞動投入比例不會發生變化。即:
假設企業未來的盈利的貼現率為i,企業得經營目標是以本幣效益現值最大化。由于企業是出口企業,所以應考慮匯率、貼現率對目標函數的影響。
由于企業的總資本有限,則企業在t和t+1 時期的總體投資將受約束:
假如未來的匯率是在現在匯率的基礎上變動幅度x得到的,則未來匯率與目前匯率的關系為
根據以上式子可以的企業的目標函數及預算約束式子,如下
根據上面兩個式子可得t時期企業對勞動力的需求:
從上面式子可以看出當企業的資本保持不變時,企業對勞動的需求將會受到工資、利率、匯率的影響,所以國內的就業水平也受同樣的因素影響。可以用線性關系表示出來:
從這個式子可以看出,國內就業水平的自然對數 是國內工資水平的自然對數 、國內利率的自然對數和人民幣匯率的自然對數 的函數。
四、實證研究
在以上理論分析的基礎上,這一部分利用1990-2009年的國內工資水平與就業水平、利率和人民幣匯率的年度數據用計量經濟學的方法對國內就業水平與人民幣匯率變動之間的關系進行實證研究。
(一)數據來源及簡單處理
根據理論模型的要求,我們通過中國人民銀行網站、國家統計局網站、《中國勞動統計年鑒》、《中國金融年鑒》等途徑選取了1990-2009年就業、工資、利率和人民幣匯率的數據。另外,也根據模型的具體要求對它們分別求自然對數。在這里,國內工資水平不僅含蓋了城鎮工資水平,而且也包括農村的勞動工資,從而全面反映了我國的勞動成本。利率水平選取的是商業銀行一年期貸款利率,反映了資本成本。匯率使用的是人民幣相對美元的實際匯率。
(二)協整檢驗
由于文章所采用的數據是時間序列,所以進行回歸分析之前要對就業水平、利率、工資水平和人民幣匯率進行ADF檢驗。由于數據生成過程的形式帶常數項與否和估計模型的形式都會影響檢驗結果,在這里我們首先采取最為一般的模式:帶有時間趨勢項,又帶有常數項。趨勢項顯著的則保留趨勢項,不明顯的則檢驗常數項是否顯著;常數項顯著則保留常數項,常數項不顯著的檢驗既無趨勢項也無常數項的。通過檢驗結果(見表①)可知四個變量均為一階單整序列。
表①各序列的ADF檢驗結果:
② **表示顯著性水平為5%,*表示顯著性水平為1%。
下面利用E-G兩步法對國內就業水平lnL與工資水平lnw、利率lnr和人民幣匯率lne之間的關系進行協整檢驗。
第一步,以就業水平lnL為被解釋變量,工資水平lnw、利率和人民幣匯率lne為解釋變量進行OLS估計,結果表明回歸方程中參數的估計值的t統計量在5%的顯著水平下都顯著,其中國內工資水平lnw、人民幣匯率lne的t統計量在1%的顯著水平上顯著(見表③)。
表③序列的協整檢驗:
第二步,對回歸方程的殘差項進行單位根檢驗,ADF統計量為-3.690954,在1%的顯著水平下的臨界值為-2.679735。檢驗結果表明殘差不存在單位根,是平穩序列。
所以得國內就業水平lnL與工資水平lnw、利率lnr和人民幣匯率lne之間存在協整關系,協整方程為:
LnL=0.658112-0.128566lnw-0.078837lnr+0.022166lne
有上面的方程我們可知:國內利率和工資水平的上升不利于國內就業水平的提高,而人民幣匯率水平的上升對擴大就業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從各變量對國內就業水平的影響程度來看,工資水平對就業的負面影響最大,根據其系數可知,在其他情況不變的情況下,工資水平每增加10%,就業將減少1.25866%;利率的變動影響次之,其每變化10%,就業將變化0.78837%;匯率變動對就業的影響最小,在其他情況不變的情況下,人民幣每升值10%,國內就業將減少0.211166%。這說明人名幣匯率變動對國內就業水平不會產生實質性的影響。
五、結論
多年來我國經濟實現了快速的發展,但由于我國就業人數不斷增加,就業壓力越來越大,而2005年5月21日匯改以來人民幣相對美元又出現了一定幅度的升值,人們普遍擔心人名幣升值會給國內已頗為嚴峻的就業形勢帶來更大的壓力。在這種背景下,我們研究了就業與匯率之間的關系。以上的研究表明:人民幣升值對國內就業的影響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嚴重,國內就業水平對人民幣匯率的彈性系數約為0.022166,所以人民幣升值不會對我國的就業產生實質性的影響,倒是工資水平和利率對就業的影響比加大。
從分析中可以知道工資水平是影響國內就業的最重要因素,同時也看到國內就業對國內工資水平的彈性不足,這也說明了我國勞動力資源比較豐富。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我國已成為世界工廠,發達國家將部分產業轉移到我國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國有豐富廉價的勞動力。當然這也是一個解決國內就業的一個機遇,我們可以通過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來解決國內嚴峻的就業形勢。從分析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在影響就業的因素中利率扮演了重要角色,所以貨幣政策在解決國內就業壓力上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們應充分利用匯率這一貨幣政策工具來改善我國的就業狀況。
參考文獻:
[1]保羅·克魯格曼.國際經濟學[M].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2]孫敬水.中級計量經濟學[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9.
[3]溫建東.人民幣購買力平價研究[J].金融研究,2005 ,( 4 ).
[4]溫彬.人民幣匯率改革的效應和趨勢分析[J].金融研究,2006(3).
[5]劉群.世界貨幣:人民幣走勢強勢貨幣的必然選擇[J].世界經濟2006(1).
[6]中國人民銀行網站 http://www.chinamoney.com.cn/
[7]國家外匯管理局網站 http://www.safe.gov.cn/
[8]勞動與社會保障部網站 http://www.molss.gov.cn/
(作者單位:西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 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