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是指利用電子計算機和現代通訊手段獲取、傳遞、存儲、處理、顯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技術。隨著信息技術向教育領域的擴展,信息技術逐漸應用于各個學科教學。信息技術所具有的開放、交互、共享、實時的特性,使教學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共享,實現了實時交互式教學,促進了教學過程中要素的轉變,促使教學模式的多樣化。筆者試對英語教學中的信息技術應用進行探討。
一、信息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1.學校信息技術硬件設備不足和軟件配套匱乏,英語教師缺乏系統的信息技術培訓,欠缺應用信息技術制作課件的技巧。目前,由于各地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不少學校還沒有經濟實力配備多媒體設備。有的學校即使已經配備了多媒體設備,也時常因為這些設備少而昂貴和有些領導的意識不到位而被束之高閣。再加上信息技術培訓工作跟不上,英語教師沒有學會使用多媒體設備的方法和技巧,不會用,也用不好,故而造成教師對信息技術敬而遠之。
2.英語教師尚未養成自覺在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習慣。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目前所采用的新教材和新教法對英語教師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加上平時較重的教學負擔,使得他們沒有足夠的時間、精力去學習和制作高質量的多媒體教學課件。相當一部分英語教師依舊“穿新鞋,走老路”,習慣以傳統方式去備課、上課: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張嘴,教師一言堂。而只是在上公開課或優質課時才臨時抱佛腳,花幾倍于平時備課的時間制作一個課件,或者干脆請人代為捉刀制作一個課件,自己做一回鼠標操作手。
二、信息技術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本末倒置。有些英語教師在信息技術應用上,致力于如何將課件制作得更加精美,如何更能吸引學生的眼球,這樣一來,用來鉆研教材、研究學生的時間就少了,導致備課質量明顯下降。同時,過分地追求視覺和聽覺等感官刺激,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直接限制他們對語言描述的想象力,影響對英語表達的感悟和理解。還有的教師上課時過度地依賴課件,整節課一直忙于操作機器,而很少或幾乎沒有走到學生當中去交流和指導。因此,英語教師在制作課件之前需要有明確的信息技術和英語學科的整合目標,需要始終把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教學的有力工具和資源。同時始終要牢牢記住,信息技術只是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應用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教學手段的同時,不要忽視傳統的教學輔助手段的作用。必須明確的一點是,在英語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并不意味著要拋棄那些傳統的教學輔助手段,比如板書、簡筆畫、直觀教具等。因為,有時候這些教學輔助手段,還有英語教師的語音、語調及身體語言,都可以很好地傳遞一些信息技術無法表述的東西。
2.課件成為展示教學內容的工具。如果課件單單成為展示教學內容的工具,那么整個課堂無疑只是由過去的“人灌”變為現在的“機灌”而已,學生又一次地成為被動接納知識的容器,學生的主體性被忽略了,更談不上教學模式的改善和學習方式的改進。所以,英語教師要十分清楚地認識到并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需要以多媒體的形式來展現,而需要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對需要用信息技術表現的內容進行一定的取舍。
3.課件設計上無針對性。很顯然,同一個年級中不同班級的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接受能力肯定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差異,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如果用同樣的課件去授課,不一定就能收到相似的教學效果。所以,不能夠不考察學生的學情,就貿然使用相同的教學課件和教學策略去進行教學。另外,課件中的多媒體呈現手段應用應該有一定的選擇。在同一個教學活動環節中,聲音、圖像、動畫等呈現手段的使用要做到恰到好處。否則,一會兒要學生聽,一會兒要學生看,學生被弄得無所適從,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久而久之,多媒體對學生的吸引力就會逐漸減弱,影響了教學的生動性,最終失去了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作用。因此,教師必須深入了解學生情況,設計有針對性的課件,進行分層次教學。
4.課件制作上“拿來主義”嚴重,缺乏原創性。網絡的普及使人們查找資料和資訊變得異常便捷,這也造成課件制作上“拿來主義”盛行。相當一部分英語教師所使用的課件都是在互聯網上搜索、下載,再略加修改,“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就可以拿來上課了。故而造成許多英語教師使用的課件嚴重地同質化,千人一面。這種做法雖然減輕了教師的工作負擔,但是同時也使教師的課堂失去了自己的個性。教師只有在課件制作過程中將自己的獨特的教學理念和教學風格糅合進去,才會使課堂有更強的動態生成性,課堂才能綻放出教師的智慧和個性之光。
總之,英語教師應該學會如何使用和駕馭信息技術,學會用它來輔助自己的教學,更好地落實新課程改革的理念。
(責編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