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強調指出:“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钡菑哪壳稗r村中學的體育教育現狀來看,形勢還不容樂觀,有不少地區和學校漠視國家的有關規定,對學校健康教育不研究、不安排,課時不保證,工作無責任,使國家有關規定成為一紙空文。影響健康第一實施的因素很多,本文試從體育角度的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場地器材因素的影響
體育教學的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身體要承受一定的運動負荷,它既是身體活動,也是思維過程,是通過一定的身體練習來挖掘所學的知識、技術和技能。如果沒有一定的場地和器材作保證,體育教學活動就成了“無米之炊”。學生學習技術動作,不能只停留在口頭傳授與理論層面上,必須經過大量的反復實踐練習,才能形成學生自身掌握的動作技能。另一方面,學習體育基本技術,也和學習其他文化知識一樣需要“溫故而知新”。光靠每周2節體育課堂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還須利用課余時間來消化和吸收。但是根據調查,許多地方學校,尤其是農村中小學的體育場地、器材嚴重不足。場地、器材得不到保證,學生就算有鍛煉時間的保證,在實踐練習過程中,也會感到無所適從。
現階段,在國家對學校體育場地、器材的投入非常有限的前提下,要緩解學校體育場地、器材的不足,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根據《決定》中“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統籌規劃。為學校開展體育活動提供必要的條件”的指示精神,積極爭取政府部門加大對學校體育的投資力度。
2.因地制宜,發動廣大師生動手修建場地,制造器材,如長板鞋、爬桿、竹竿舞等。
3.尋求企業、事業單位、個人的贊助,可以以贊助者的名字命名運動會或結對友好單位等形式。
4.租借學校周邊單位的體育場地(寒、暑假)。
5.利用農村特有的自然環境,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正確引導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不受場地和器材影響的體育活動,如越野跑、爬山、游泳等。
6.充分挖掘有本地區民族特色的體育運動項目,正確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體育鍛煉。
二、學校領導的認識問題
現行教育體制,實行校長負責制。校長以及分管體育的領導,對學校體育教育的重視程度。將直接影響學校體育教育的發展。一直以來,一些地方和學校,為了片面追求升學率,只重視考試學科的教學而忽視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學校體育衛生工作處于一個可有可無狀態,學生每天1小時的體育鍛煉時間根本得不到保證;體育課和課外體育活動及體育場地被任意侵占;有的學校剝奪學生接受體育教育的權利,課程安排有體育課卻不上課的現象時有發生;學期中的段考、期考、畢業會考前1周甚至更長些時間就會停課;有的學校畢業班春季學期體育課被擱下讓位;主科教師可以因為學生未完成作業而不準其上體育課等等。
所有上述現象主要是學校領導人對體育教育的錯誤認識而引起的。學校體育在很多學校的計劃中,總是“談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目前,應試教育已經向素質教育方向發展,但還有不少學校領導的思想觀念陳舊或更新不快,他們沒有意識到“沒有體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為此,農村中學學校領導應當強化兩個觀念。
1.“健康第一”的觀念?!稕Q定》強調指出“學校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確保學生體育課程和課外體育活動時間”;“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統籌規劃。為學校開展體育活動提供必要的條件”。由此可見,輕視體育的思想觀念是錯誤的。
2.法制觀念?!稕Q定》強調:“各級各類學校都要依法辦學”。《教育法》、《體育法》、《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對學校體育工作都作出了相應的決定,依法治教,是學校領導的天職。
三、社會對體育教師的偏見和體育教師本身的因素
“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然而。至今仍有一些人,有的甚至是學校的管理者,認為搞體育的人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甚至輕視體育教學,看不起體育教師的工作,體育教師的勞動價值得不到充分肯定,有一些學校的課時費是其他課的60%~80%,同工不同酬。在職稱評定、考評獎勵等方面也和其他教師存在不平等現象,這嚴重挫傷體育教師的積極性。要想改變這種偏見和現狀,必須從兩個方面著手:
1.加大對體育教育的宣傳力度,為體育教師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體育教育是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體育工作者應該大力宣傳體育教育的重要意義,宣傳體育教學的目的、任務、作用以及學校體育在學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師生,特別是學校領導對體育的認識,使他們對體育教師的工作多一點尊重,多一點理解,少一些誤解和偏見。爭取為學校體育教學的正常開展以及體育教師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
2.通過教師自身的調節,增強對學校體育事業的責任感。首先是體育教師必須加強政治理論的學習,提高思想覺悟,轉變觀念,忠誠黨的教育和體育事業,安心本職工作。其次是體育教師必須不斷充實自己、豐富自己、提高自己,這樣才能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才可能適應素質教育的形勢,才可能有課堂教學的成功。
四、學生的個人因素
學生的個人因素有三個方面:
1.片面追求升學,淡化了體育鍛煉意識。在農村中學,學校為了追求升學率,學校教育主要圍繞著“考什么”,“教什么”。學校體育教育在學校教育中處于可有可無的地位。有很多學校的體育教學活動是很不正規也不正常的。長期僅僅重視文化課教育的狹隘教育觀念,不僅導致了學生對體育鍛煉的淡化,而且在學生的心目中自然形成了體育鍛煉可有可無的錯誤思想。
2.對體育鍛煉認識不足。有不少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認識是膚淺的,甚至是片面的。其中對健身的基礎知識,基本作用以及方式方法的科學性認識尤為不足,單純追求娛樂作用。“好玩”的運動項目,深受青睞,許多有意義的活動項目因不好“玩”而備受冷落,不少學生認為自己身體強壯,無需依靠體育鍛煉健身,正是因為如此,不少學生憑興趣和情緒參加體育活動,缺乏有目的有計劃的體育鍛煉。
3.受怕苦怕累怕臟的思想影響。當代中學生對抗挫折能力,意志力以及競爭意識和危機意識、協作精神等都比較薄弱,一些高難動作和耐久跑的項目學生不愿意練,加上平時缺乏自我鍛煉,身體素質差,在800米和1000米跑的考試中,不能堅持跑到終點的大有人在。
要想改變學生的個人因素,學校教育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轉變觀念,認識到位。體育教學過程各個環節,都要以健康第一的思想要求進行思考、設計和操作。將健康觀和素質教育統一起來,從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出發,使健康第一思想在體育教學全過程中得到體現和落實;(2)加強體育鍛煉目的的宣傳。通過加強體育鍛煉目的的宣傳,使學生深刻認識到健康對個人和社會的重要意義;(3)營造良好的學校體育文化氛圍。充分利用學校的廣播、板報、墻報、電視、錄像等,經常廣泛宣傳體育知識、體育信息動態,使學生受到良好的體育熏陶;(4)運用教法激發興趣。體育教師運用新穎多樣,有效的教法來激發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5)從“樂趣\"xk手,培養學生一技之長。學生的體育興趣和他的體育特長高度相關。因此,有條件的學校在體育教學活動中開設體育選修課,培養學生一技之長;(6)師生共練同娛同賽,加強情感交流。課外活動或校內外舉辦的各項體育比賽,除了體育教師外,學校領導、班主任以及其他的科任教師與學生一起練習、一起娛樂、同場比賽,將極大地激發學生對體育鍛煉的重視,激發他們對體育的興趣。
五、學校教育主管部門的因素
學校體育主管部門擔負著指導、調控、督查和管理本市、縣學校體育工作的重任。然而,相當一段時間以來,這一職能沒有很好地發揮出來,導致學校體育教育處于一種失控狀態,也導致了種種不良現象的出現。
1.筆者所在地區,實行了幾年體育中考的會考,加入了30分的體育分,暫且不論這30分是否能如實反映學生的體育能力,但這畢竟是將體育成績納入升學成績的良好開端。措施一出臺,立即激活了原本平靜得像一潭死水的學校體育教學,雖然很多學校也出現了考什么教什么的現象,但畢竟還是真正行動起來了。
2.對中央有關學校體育教育的法規、政策、決定等,主管學校體育教育的基層部門只有布置、指示和號召,沒有深入參與指導、督查、管理、評比。致使學校體育教育中校與校、教師與教師之間各自為戰,互不來往,沒有統一要求、標準,沒有對照、對比,不知成績,不知差距,盲目亂戰,甚至應付了事。這不利于體育教育素質的提高。
學校體育教學的主管部門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以適應不斷發展的素質教育的要求。(1)學校體育教育主管部門要充分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對學校體育教育進行全面、合理、有效的調控、督查和管理;(2)積極籌措資金,定期或不定期經常性地舉辦各種體育運動會,并形成制度化,確保優秀的中學生參加屬于自己的比賽;(3)有條件的市、縣要開展多種體育教學活動,如體育優質公開課、體育論文報告會、先進體育教師表彰會等,大力開發符合本校實際的校本課程,充分挖掘有地方民族傳統的運動項目,使體育教師得以學習、提高,得到交流、得到促進,取長補短,共同提高;(4)制定切實可行的中學生體育成績考核辦法和標準(可參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使學生通過考試,能真實地把體質狀況通過體育成績或升學考試反映出來,讓學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
(責編 馬超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