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學中,筆者對提高思想品德教學的有效性進行了探索。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如何更好地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有效性呢?
一、提高預習效果
課前預習是學習的重要環節,預習可以掃除課堂學習的知識障礙,提高聽課效果;能夠復習、鞏固已學的知識,能發展學生的自學能力,減少其對教師的依賴,增強獨立性;能讓學生在預習中發現問題,有效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探究精神;還可以加強記課堂筆記的針對性,改變學習的被動局面,提高學習的效率。
教師指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其方式有:①背景式預習,即要求學生搜集新授課內容的背景材料。如講授教科版九年級第一單元“歷史啟示錄”時,要求學生搜集中華民族的燦爛文明和光榮歷史、百年滄桑史、百年抗爭史等有關材料,對祖國的歷史進行專題研究。講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自然的聲音”時,要求學生搜集生態系統的資料,了解人類與自然環境的關系,調查所居住的城市的環境問題等。②相關式預習,即要求學生搜集與講授內容相關的材料。如九年級第四單元“又到兩會時”的內容的教學。可以指導學生搜集以下方面的材料:今年兩會召開的時間、全國人民對兩會的關注度、兩會的工作報告內容、兩會涉及思想品德課的哪些課本知識點,等等。③嘗試解答式預習,即嘗試解答教材中的問題。教材每一課都設計了“討論”、“探究”,要求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嘗試解答教材所設計的問題。④重點、難點式預習,即讓學生將新授課內容中的重點、難點和不理解的問題列出來。列重點、難點的過程。就是研究教材的過程,就是學生自主探索問題的過程。
二、優化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教師必須緊緊抓住課堂教學這一中心環節,才能切實提高思想品德教學的實效。在實踐中,筆者通過改變“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接受知識的教學方式,采用“精講、多議”的教學方法來優化課堂教學。
所謂“精講”,就是教師重新審視教材,打破教材原有的章節結構,精心講授教材中的核心知識,做到該講的講到位,不該講的不講,可講可不講的盡量少講??梢赃@樣處理:①講知識結構。知識結構揭示了概念、原理之間的內在聯系及其結合方式。學生明確了知識結構,有利于知識的內化,形成新的認知結構,促進知識遷移順利進行。②講重點、難點。重點、難點往往是—個學科的主干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抓住重點和難點講清講透,這樣,教學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③講社會生活熱點、學生的感受點。如可講國際、國內或當地發生的重大熱點問題:哥本哈根會議、十七屆四中全會、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新中國成立60周年、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海地地震、玉林母親河南流江的治理問題等。這樣,既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了解重大的時事熱點問題,又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思想品德課的實用價值。
所謂“多議”,就是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分2至6人小組進行適當的討論,“精講”給“多議”留下了時間和空間。主要方式有:①主題式討論。教師提出主要論點,學生圍繞主題,準備材料。開展討論,如“賭博危害大,為何很多村民參與六合彩賭博”、“治理國家是靠道德還是靠法律”等。②歸納式討論。如“我們中學生如何實施自我保護”、“如何認識網吧成‘玩吧’的現象”、“如何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等。③質疑式討論。如“現在生活條件好了,還有必要像過去那樣艱苦樸素嗎?”“當自己的權益受侵害不是很嚴重時,有必要去維護嗎?”等。
三、提升課后作業質量
課后作業,能強化學生對教材基礎知識的掌握,加深學生對重點和難點知識的理解,能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視野,調動其思維和學習的積極性,拓展課堂教學的效益,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整個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是不可缺少的一環。筆者是這樣來提高課后作業質量的:①拓展課后作業的類型。除復習式作業外,可增加預習式作業、自學式作業和析疑式作業等。②改進課后作業形式。除書寫式、朗讀式作業外,可增加觀察式、動手操作式、調查式作業。如講可持續發展中的“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問題時,讓學生去實地調查家鄉的環境問題,讓學生親身去感受其對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影響。這比教師對照課本講給學生聽效果更好。再如,課后選擇學生對自然界、人類社會中感興趣的某些問題開展研究,如“玉林母親河南流江污染的成因與治理”、“學生上網狀況調查”、“學生飲水狀況調查”、“學生睡眠狀況與健康調查”、“我們身邊的食品安全問題”等。③改進課后作業方式。除學生個人獨立式作業方式外,適當組織“小組式作業”、“自由合作式作業”等。
(責編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