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學生進入初中后就出現了厭學英語的現象,農村初中生厭學英語的問題困擾著許多英語教學工作者。筆者試對農村初中生厭學英語的問題進行分析。
一、農村初中生厭學英語的原因
1.學生底子薄、基礎差。很多農村小學由于條件的限制.沒有開設英語課,即使開設也沒有真正地進行教學,只是走過場而已。有的學生到小學畢業時連26個英文字母都讀不準。所以,當他們升上初中,由于基礎差,一旦接觸到英語學習。就感到吃力。不少學生很少甚至幾乎沒有體驗到學習英語的成就感,進而逐漸失去了學習英語的興趣以及學習英語的信心,放棄了學習英語的努力,對成績抱無所謂的態度。
2.學生的詞匯量匱乏。一開始,學生對英語是感興趣的,但隨著詞匯量的增多,以及教學難度的增大,很多學生感到力不從心。另外,大多數農村學生回家后要幫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學習時間相對較少,很少有學生能自覺抽出時間記憶英語詞匯。由于詞匯量的缺乏,學生在課堂上“聽不懂”的問題越來越嚴重。他們逐漸產生了厭學情緒。
3.缺少語言交流的環境。英語是用來交流的工具,而大部分學生是在課堂上跟著老師念,而且往往是“有口無心”,有些學生甚至在課堂上也不敢開口,生怕因念錯而被別人笑話。與城市學生不同。農村學生的生活環境基本上不可能接觸英語,課后他們一般就沒有機會進行英語交流了。正因為缺少語言交流的環境,“啞巴英語”現象嚴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很低。
4.教育資源缺乏。農村初中的教育資源相對缺乏。從教學設備上看,目前,英語教學還是以課本、粉筆、黑板、錄放機為主,與教材配套的音像設備、音像資料、多媒體等不能滿足教學的需求。從師資上看,很多英語教師不懂操作音像設備和多媒體,只能用錄放機來教學。教師去進修和學習的機會也比較少,僅靠在原來在大學或培訓班里學到的知識確實遠遠跟不上現在的新課程英語教學。
5.教學手法單一。不少教師的教學理念還沒有改變,還是僅滿足于傳授知識,讓學生死記硬背英語單詞,記下大量的語法知識,這種毫無生機的記憶法,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倦感。
二、對改善農村初中生厭學英語情況的思考
1.重點關注農村教育。應該在政策、財政、輿論等方面重點傾斜,對農村學校的基礎教育設施要大力扶持,優先考慮農村薄弱學校的基礎教育設施建設資金,提高標準加快規范學校的建設,提高農村初中的辦學規模和辦學水平;配備先進的教學設備,享受縣、市級學生的待遇:要積極推進農村初中的合理布局,全面規劃,合理開設學校,整合教學資源,最大限度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逐步實現農村地區初中現代化遠程教育,實現教育信息現代化。同時,要加大投入,讓一部分英語教師集中進行培訓,讓他們學會如何操作音像設備,使用多媒體等先進教學設備,還要組織他們到縣、市、省級學校去聽優秀教師的講課,把別人的先進教學經驗用于自己的教學中,改變目前學生厭學英語的現狀。
2.英語教師要吃透教材。農村初中英語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不能照本宣科,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用活教材。現在課改新教材已全面推開,但實際上對于農村初中來說,學生普遍感到起點高、詞匯量大、難度大,教師很難按課程標準要求去教學。所以,英語教師要根據農村初中生的英語基礎、學習環境、個性特征以及農村初中的教學條件,努力拓展教材,有效地教學,同時要從報紙、雜志、網絡等方面選擇適合農村初中生的輔助教材,從而讓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充實,讓學生愛學、樂學和愿學。另外,英語教師要認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精髓,教師之間多溝通、交流,相互聽課和備課,發揮集體智慧,根據需要可適當增添、補充、改編和刪除部分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讓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從而解決學生厭學英語的問題。
3.鼓勵優秀的英語教師到農村來教學。好的英語教師,能讓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能吸引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領域里快樂地馳騁,能讓學生的積極性和內在動力充分地調動起來。應該鼓勵優秀的英語教師到農村初中來工作,在工資評定、考核、晉級、子女教育等方面給予優待,讓他們安心在農村教學。再者,縣市級的英語教師到農村初中支教也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但需要真正地發揮他們的作用,讓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在農村初中得到落實。同時,定期召開農村初中教師教學研討會,傾聽他們的真實想法,舉行各種講課比賽、音像教學操作大賽,讓他們在理論和實踐中都有所收獲。另外,要想改變目前農村初中生厭學英語的情緒,教師還要多學先進的教學經驗,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同時要用自己的人格去感染學生,讓學生親近老師。讓他們真正感受到學習英語是一種快樂。而不是一種負擔。
(責編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