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水平處于中、下等程度的學生(簡稱“中下生”)學習狀況如何,對學生整體的學習質量影響很大。要提高這部分學生的學習水平,最重要的是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對于物理學科來說,在教學方式、方法上可以嘗試采取以下措施。
一、上好入門第一課
物理是初二年級的一門新學科,學生剛接觸這門課時,往往會感到新鮮。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一入門就喜歡上這門課。例如教師在上序言課時,可通過演示“冷水燒開水”“杯子倒提水”“小紙人跳舞”等操作簡單、現象明顯的實驗,引起學生的疑問,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再列舉一些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的現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會彎折”“電通入不同的用電器會產生不同的作用”等,使學生一接觸物理就感到學物理有趣。
二、建立情感交融的師生關系
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所做出的一種心理反應。教學過程是知、情、意、行協調活動的統一過程,沒有情感交流是上不好課的。情感具有遷移功能,通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將對教師的愛,遷移到對教師所教的教學內容上,改善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傾向性。教師一句暖心的問候,一個贊許的眼神,一下輕輕的愛撫……從點點滴滴上關心學生,就能和學生建立親密的感情,從而有助于提高課堂效率。
三、加強物理實驗教學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教學中除要注重教材中的演示實驗、分組實驗外,還要充分利用課后的“小實驗”、“小制作”開展課外活動。如學習“光沿直線傳播”后,讓學生制作小孔成像照相機;學了“浮沉條件”后,要求學生完成雞蛋在鹽水中浮沉的實驗。與教材內容相關的一些取材簡單、效果明顯的實驗也可以讓學生動手做。實驗器材為學生所熟悉,有利于使學生明白物理就在身邊,物理與生活的聯系非常緊密,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容易激發。而使用一些課本上沒有出現的器材能啟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四、重視STS教育
重視STS教育是現今中學物理教材中的一個重要理念。STS介紹、探討科學、技術與社會之間的相互關聯,重視科學、技術在社會生產、人們生活中的應用。在教材的一些章節中,STS的內容豐富,如《雙耳效應》《我們看到了古老的光》《凸面鏡和凹面鏡》《海市蜃樓》……這些課程資源雖然是閱讀材料,但是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師既要引導學生用已經學過的知識解決閱讀中的問題,又要引導學生自己通過圖書館、網絡搜索相關資料并解答相應的問題,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在此過程中教師一定要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讓他們在這一過程中體驗到物理知識的美妙和物理學習的樂趣。同時,要使學生在掌握物理基礎知識時,了解這些知識的實用價值。為此,在教學中要關注現代物理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動向,如納米技術、超導體、激光、現代航天技術、現代信息技術等;要重視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生產實踐的聯系,如電的知識與安全用電、安裝照明電路、修理各種家用電器相聯系,能源的利用與生活中的節能相聯系,物態變化與電冰箱的工作原理相聯系,浮沉條件與潛水艇相聯系,電磁波與現代通信相聯系等;要關注一些重大社會問題,如環境污染與環境保護、能源危機、噪聲污染等。
五、引導學生學用結合
不少學生在要求他們用所學的知識去解釋日常生活中的現象時,往往會感到不知所措,這是因為他們學習的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緣故。因此,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物理知識時,應聯系它在實際生產或生活中的應用,同時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周圍的世界,找出與所學知識相關的事例。如講到“杠桿的平衡條件”時,以桿秤為例,讓學生分析“小小秤砣壓千斤”的道理,并向學生提出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如“不法商販‘扣秤’通常采用哪些手段?利用了什么原理?”等。在學習“家庭電路和家庭用電”后,安排學生觀察家庭電路,指導學生用測電筆辨別火線和零線,學習電燈的布線和接法,了解并選用保險絲,還可安排學生根據家中所用電器的數據算出這些電器每天或每月的耗電量。
六、對學生進行心理激勵
“中下生”普遍心理比較脆弱,對挫折和失敗較為敏感,這就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對“中下生”進行心理激勵。大多數“中下生”成績不理想的原因并不是他們的智力問題,更多的是其個人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及青春期情緒問題。教師要深入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心理特點,了解每一個學生存在的問題,幫助其找出并克服學習中的障礙,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要多給“中下生”提供機會讓其發揮所長,讓他們體驗進步與成功的喜悅;要鼓勵他們,暫時不如別人并不可怕,只要有信心、有恒心、鼓起勁、往前趕,就能做到“后來者居上”。
“中下生”和“優生”一樣,都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他們,讓他們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有進行深入細致思考的機會、自我體驗的機會,這樣才能使他們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責編 王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