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在創建“義務教育學校常規管理達標縣”活動中,立足縣區實際,走內涵發展路子,以點帶面,兩頭兼顧,努力實現義務教育優質均衡。2010年4月,百色市的常規管理活動得到了義務教育學校常規管理達標評估驗收專家組的高度評價。
百色市在推進常規管理達標工作中成效顯著,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領導重視。百色市各級領導高度重視常規管理年活動工作,從市級到縣區級。多次召開視頻會議,部署全面工作。百色市教育局成立了活動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局長親自擔任,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各縣(區)和學校也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加強工作領導,落實工作責任,使常規管理年活動工作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其次,加大投入。為了做好“義務教育常規管理達標縣”創建工作,百色市傾全市之力,投入大量資金改善辦學條件。第三,全員參與。百色市義務教育學校常規管理創建工作之所以成效斐然,跟人人參與是分不開的。在田陽縣五村鄉的康華小學和懂立小學原來一直沒有圍墻和文化長廊。這兩所學校的校長就帶領全體教職工,自力更生,加班加點兩個月,建起了幾百米長的學校圍墻和文化長廊。
田陽縣注重校園文化建設
在常規管理年活動中,田陽縣注重校園文化建設,在對校園文化特色的打造上頗費心思。頭塘鎮初中突出感恩勵志主題的校園文化,學校大門兩旁有兩行大字:“入校牢記父母的養育之恩、未受教育的天才好比扔在礦坑中的金子”,并配有漂亮的圖畫,以感恩激勵著學生;百育鎮逸夫小學以壯民族文化裝飾校園,形成了濃郁的民族教育特色;五村鄉康華小學的食堂文化也非常有特色,餐桌上展示師生的作品,學生在用餐時,既文明就餐,又陶冶情操,一舉兩得;玉鳳鎮初中校友的寄語文化,形成了濃濃的“激勵文化”特色,激勵學生追求幸福的生活;坡洪鎮中學中華傳統三字經文化長廊,與濃郁的現代人文景點靈性互動,彰顯學校獨特的人文特色和育人品位。
在田陽縣各個校園里,彰顯學生個性的宿舍文化和班級文化已基本形成。“最好的建筑在學校,最美的環境在校園”在田陽縣已成為現實。
凌云縣打造貧困山區教育品牌
在“義務教育學校常規管理達標縣”創建工作中,凌云縣立足山區,更新觀念。打造貧困山區教育品牌,全縣義務教育學校管理逐步走上科學化和規范化軌道,基本實現了義務教育學校常規管理工作全面均衡。
凌云縣重點培植一批義務教育常規管理示范學校,以示范引領,作為全縣比、學、趕、超的樣板,分三級進行推進。一是創建縣級義務教育學校常規管理示范學校;二是以縣級示范學校帶動各鄉鎮創建標準化2至3所村完小;三是以2至3所村級完小帶動全鄉鎮,逐級推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取得成功經驗的基礎上,2009年12月底,凌云縣教育局又組織全縣中小學正、副校長共60多人到縣直和各鄉鎮36所示范學校進行現場觀摩學習,發揮典型帶動和輻射作用,以點帶面,全面推進。把全縣義務教育常規管理工作引向深入。在創建工作中涌現出一批好學校、好校長,縣民族中學校長羅永波被評為自治區義務教育常規管理“十佳”校長。
凌云縣在創建“義務教育常規管理達標縣”中,把校園文化建設、優化育人環境作為常規管理達標縣創建工作重點來抓:從凈化、綠化、硬化、美化人手,徹底整治校容校貌;結合民族特色,挖掘當地人文精神和光輝歷史所蘊含的文化內涵打造特色品牌;既注重校園環境建設,又注重校園文化內涵建設。學校已成為廣大師生的精神家園與學習生活樂園,書香式校園的育人功能已經凸顯。沙里鄉中學結合瑤族文化特色,構建積極向上、文明、和諧的人文景觀,引導學生走近真善美,遠離假丑惡;縣實驗小學挖掘凌云縣城千年古府“書畫之鄉”,創建書畫校園,學校墻上學生的書畫作品構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近年來共有37名學生書畫作品獲自治區級、市級獎;縣民族中學深入研究凌云古府文化,開發“傳統詩教人校園”校本課程,成立“傳統詩教人校園”研究室,開展賽詩會等活動,近年來共有800多首師生詩詞習作在《右江日報》、中國《詩歌報》、廣西《八桂詩詞》和《凌云水源洞》等刊物上發表;縣第一小學創建廉政文化校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家長的支持和社會認可,被樹為全市學校廉政教育典范,多次接待自治區內各市、縣領導到校考察,并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高度贊揚。
凌云縣的義務教育學校文化內涵豐富,環境幽雅,育人功能突出,即使在偏遠的大石山區校園,我們仍能感受到濃濃的書香校園和文化氣息,“均衡、精致、人文”已成為凌云縣辦校理念。
目前,在百色市12個縣(區)中,已有田陽、平果、右江區、凌云4個縣區通過自治區評估驗收;西林、田東、靖西、凌云、田林、隆林等縣也對本縣部分初中、小學校開展縣級自評自查工作。我們相信,通過開展“義務教育學校常規管理年”活動,百色市義務教育學校將會迎來一個更嶄新的春天!
(責編 馬超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