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CAI 英語學習 優化
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科學運用CAI教學技術能多渠道、高效率、高質量地實現教學既定目標,可以優化英語學習過程,為打造高效課堂創造條件。
1 多維刺激,引發學習興趣。興趣是英語學習的原動力。教師可根據初中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及英語學習的規律,在課堂教學中的“Comic Strip”環節利用卡通動畫模擬Eddie和Hobo的對話,點明學習要點;“Welcome to the Unit”的導入環節運用活潑歡快的音樂進行熱身練習……用CAI的音、形、像等多維度刺激,給學生以真切的感受,使其產生愉悅的情緒和學習的積極心向。
2 動靜結合,突出教學重點。人從開始認識世界起,就會有意無意地感知任何一種新異的信息,并在大腦中留下原始的印象。當這些信息被再次喚起,就會與原來已有的印象和信息產生相關的神經聯系,稍加引導就會形成第一感知,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第一印象”。在英語教學中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第一感知,至關重要。如在一般現在時的教學中,教師利用CAI的閃爍、聲音提醒、幻化演示等特殊效果,讓感知的主體與背景之間有明顯的反差,把感知的主體做動態處理,讓感知的主體處于突出的位置。如:I often go shopping every week,She/He often goes shopping every week,主語的變化I-She/He閃爍對比,go-goes幻化演示,兩個例句的呈示,化靜為動,動靜結合,學生對知識對象的感知非常明晰,建立了正確的第一感知,教學的重點也被CAI的特殊效果強化了。
3 活化教材,分散教學難點。如7B Unit4中過去式(simple past tense)的教學,這個知識點與學生生活實際有一定距離,學生對它的理解是教學中的難點。教師可在教學中利用CAI先呈示“Yes-terday morning,they went there again,Last Sunday morning,Millie and Amy went to Sunshine Park,”兩個情境,然后再利用CAI的動畫效果呈示
“Past Present”的時間線。這樣使靜態的教材得以活化,學生直觀理解了教材內容,既分散了教學的難點。又能幫助學生糾正錯誤的感知,降低了學習難度,學生對過去式的正確感知也建立起來了。
4 意義建構,溝通教材聯系。學生認知結構的建立是學生在認知活動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認知結構的殘缺或不和諧常導致學生的英語學習發生困難。例如:一般現在時的肯定句、否定句和疑問句的整理復習,利用CAI先出示三種形式的例句,再呈示句型結構,整理成表1。這樣運用CAI溝通知識間的聯系,讓學生的英語學習并不是對外界信息被動地輸入和記錄,而更多地表現為一種對信息的主動選擇、推理和意義建構,感知得會更加深刻。讓學生集中感知一般現在時三種形式之間的聯系和區別,把前后的知識聯系起來,形成結構化的知識,促進學生感知的正確遷移,固化學生的認知。
5 建立題庫,形成技能技巧。利用CAI,教師可以把要獲得的反饋信息與進行學習評價的方法和過程,編入計算機程序之中,制作成:“I can say,I canlisten,I cam do,I can try…”來實現個別化學習,促進自主學習。教師也可針對英語教學要加強練習的特點和每個知識點的訓練重點、要求,建立練習題庫,隨時調用,不斷增補內容、擴充項目,讓學生“反復操練”,以適應聽、說、讀、寫的具體情況和種種變化,增大練習密度,獲得更多的練習機會。這樣既可以減輕學生過重的課務負擔,同時也為學生形成能力和全面發展創造更多的機會。
另外,運用CAI要注重提高教學的效度。絕不能追趕時髦,只圖形式上的熱鬧,而削弱了學生主體學習的地位;也不能一味地追求視覺效果,而脫離英語教學的本來目標。
(責編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