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農村中學 作文教學 策略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要求作文教學應當充分關注學生在作文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和情感發(fā)展,把精力放在興趣的培養(yǎng)與激發(fā)上,放在勇于表達、樂于表達自己見解的環(huán)境建設上,放在學生認識水平、思維能力、審美情趣的提高上,這樣學生的寫作水平才會有所提高。多年來的教學實踐。讓筆者對如何進行作文教學有了一定的思考,以下是一些具體做法:
一、制定作文教學計劃
凡事預則立。作文教學計劃既要符合學生的寫作實際,又要符合不同年級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學習實際,所定計劃要確保學生通過主觀努力客觀上行得通,不能成為學生的障礙。計劃要細致、明確,哪個學段應掌握哪些寫作要領,必須達到怎樣的寫作水準,可以運用的表達方式及其表現(xiàn)手法等都要具體。目標、措施既要具體,更要明了,教師要胸中有盤棋,學生要心中有棋子,教師教有方向,學生學有奔頭。計劃還要檢查、調整,適時地查漏補缺,以期完善,防止計劃的隨意性、教條化。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由淺入深,在不知不覺中步入寫作的殿堂。這樣,畏難情緒自然煙消云散。
二、激發(fā)寫作熱情
學生寫作需要熱情,而這種熱情的培養(yǎng)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因此在作文指導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真正為學生排憂解難、牽線搭橋,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和寫作沖動。
1 提倡學生關心時事,多聽新聞。多閱讀報刊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車爾尼雪夫斯基說過:“美是生活。”他的意思是,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中處處有美的閃光點,要善于觀察、發(fā)現(xiàn)、捕捉,才能充實頭腦,美化心靈,從而寫出好的文章來。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結合課文內容,引導他們從初一開始寫日記,寫周記,內容包括校園、家庭、社會,要求他們注意觀察各種景物,觀察各種人和事并細心體會個人的感受,結果不少學生都寫出了好文章。
2 精心評改。評改作文歷來為眾多教師所頭痛,要解決這個問題,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敢于放手,要采用多種批改方法,激發(fā)學生的評改欲望,力爭做到教師面批、精批與師生互批、學生共批相結合,提倡寫、評、改一次性處理。這樣趁熱打鐵,學生就會興致勃發(fā),信息反饋快,評改質量高,寫作效果好,批改費時少,真正做到“多快好省”。平時在作文教學中,我往往采用教師評改作文與學生互改、自改相結合,而且教師重在講評、鼓勵。具體做法是:課前教師瀏覽了學生作文,找出作文中的優(yōu)缺點,課堂上進行審題分析,指出此次作文的優(yōu)缺點,示范評講兩三篇文章,列出批改的標準,然后讓學生批改。學生批改可互評,可自評,先找優(yōu)點,再指出缺點,然后教師收上來再閱,貼出優(yōu)秀習作。這樣,學生親自參與了文章批改,所以對本類作文的寫法要求理解得更為深刻,容易發(fā)揮他們的積極性,激發(fā)他們作文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批改作文的能力,從而提高作文水平。
三、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
深入生活是開拓學生寫作天地的有效途徑。我們必須轉變作文教學的觀念,把學生引向豐富多彩的生活,引導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社會,不斷豐富自己的生活感受和人生體驗,引導學生關注和思考發(fā)生在身邊的“異彩紛呈”的“事件”。只有深入到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學生的情感才會激發(fā),學生才能抒自然之情,寫自在之趣。
例如,五月份我校舉行了以“孝敬父母、感恩父母”為主題的活動,活動的形式有演講、朗誦、征文、讀書報告會、看影視劇等,學校還要求每一個學生為自己的父母做一次飯、洗一次衣服、洗一次腳、寫一封信、唱一首歌,我布置了一篇以“感恩父母”為話題的作文,有一位學生寫《我的父親》,父親是位油漆工,夏天傍晚父親還在大門外,自己老遠能聞到爸爸毛巾上那種特殊的味道。每當這時,自己會馬上迎上去,替爸爸解下搭在自行車上的毛巾,幫爸爸清洗。文章寫出了爸爸的辛苦和自己對爸爸的感激和愛,很真切,很樸實。
再如寫《給××的一封信》時,正逢教師節(jié),教師可結合作文先上有關敬師內容的思想品德課,讓學生們給自己最敬愛的一位老師寫一封信,信中表達了對老師的祝福、感謝之情,讓學生感受到尊敬老師的重要性。指導學生上《記一次體育活動》時,先讓學生參與到學校的籃球賽中,你報名參賽,我志愿做拉拉隊隊員,教師也在他們的隊伍中間,有的給隊員加油助威,有的給同學出謀劃策,籃球比賽成為了師生共同的活動,學生親眼目睹、親身體驗了體育比賽活動的全過程,豐富了情感世界,增強了感受力,不僅把該項體育活動有序地寫出來,還把自己的真情實感真切地表達了出來。
四、擴大閱讀,豐富知識,讓妙筆生花
作文是各種知識的綜合運用,沒有豐厚的知識,是很難寫出思想深刻、內容豐富、新穎別致的好作文來的,所以教師要教育學生,多讀課外書籍,特別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知識。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閱讀和作文,教師可組織一些讀書班會或專題沙龍,讓學生交流讀書心得體會,或以講故事、開辯論會等形式來鍛煉口才。再通過辦墻報、校園文學報等形式提高學生的書面作文水平。學生在廣泛閱讀中,從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詩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藝術精髓,同時也積累了大量詞匯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過閱讀,學生視野開闊了,知識豐富了,思維活躍了,再不會為“無米之炊”而苦惱,寫出好的作文便是水到渠成。
總之,農村中學作文教學要因地制宜,因人而異。教師要恰當指導,科學訓練;學生要博覽群書,深入生活,勤于練筆,多管齊下方能較快地提高寫作水平。
(責編 李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