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小組合作學習;內容;目標;活
動;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32.4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
07(B)—0017—01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大力倡導的重要學習方式。古人云:“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小組合作學習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是人類生存和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不僅能使學生獲得一些必要的學科知識,而且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能力,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促進良好的非智力品質的發展。但是,目前由于受種種條件的限制,對于新課程倡導的合作學習,教師感到很困惑,班額這么大,我們怎樣進行探究呢?首先要轉變觀念,樹立信心,探討解決問題的合理途徑和方式。其次是認真學習有關小組合作學習的理論,邊學習、邊實踐、邊探索。
一、精心設計學習內容和教學目標
小組合作學習時,首先要創設問題情境,向學生展示合作學習的內容,呈現合作學習的目標。為了使小組合作學習真正有實效,我們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確所要體現的新理念,精心設計適宜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的確定既要給學生指明合作方向,又要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學生在學習中做到心中有數,并想方設法完成目標。
二、組織小組活動
在課堂上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時,由于學生人數較多,不便于成組擺放桌凳,所以以同桌兩人或前后四人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為宜。如果條件許可,還可采取六人或八人小組進行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的教學中,首先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與任務,在較短時間內協調合作學習的方法,提高小組合作效率,完成學習任務。在平時的學習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合作習慣。在實踐中,充分體現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原則,讓每人都有機會成為主持人。小組活動時,教師應參與小組活動,充當咨詢人的角色,引導各小組提出不同的想法,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充分討論交流,使各組同學對問題達成共識。
三、反饋評價
傳統教學評價屬于競爭性評價,這種評價不利于大多數學生的發展,因此,我們在評價時,要將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有機結合起來,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作為教學過程中所追求的一種境界,同時也要兼顧個體差異。在實踐中進行多元、全面的評價方式,運用“基礎分”和“提高分”的評價方法。“基礎分”是指學生以往學習成績的平均分,而“提高分”則是該次檢測成績與基礎分相比按一定的比例獲得的分值。另外,還要把小組間的合作態度和合作方法納入評價和考核范圍,逐步由單一評價走向多元化評價。
各組主持人匯報本組學習情況,分析教學內容,組內成員可以進行補充。評價時,首先評價學習內容,以便學生了解自己小組的學習成果,自覺彌補缺陷與不足。其次評價各組學習行為和效果。以各組“自主學習、參與程度、團結合作、學習效果”等指標進行總體評價。
四、歸納點評
小組合作學習中的教師講授應該力求簡要清晰,針對教學內容,根據學生合作學習的情況進行補充、概括、歸納。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結構,完善認知結構,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所以,我們必須真正認識到合作學習不是簡單地讓學生分組討論,而是要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逐步讓學生滲透合作意識、合作精神,提高合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