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高中英語課文教學;整體
教學模式;整體預習;整
體理解;整體點撥;整體
訓練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
07(B)—0037—01
高中英語教學由于時間緊、任務重等原因,很多教師不知道如何進行課文教學。相當一部分教師在教學中采用傳統的以語法講解為主的方式處理課文,將一篇完整的文章搞得支離破碎,忽視了對學生語篇理解能力的培養,其結果是教學效益低下,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不濃,直接影響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因此,如何把課文的教學與閱讀能力的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行有效的整體閱讀教學,從而既使課堂教學生動有趣,又能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是每一位高中英語教師需要思考和探索的。經過多年的教學,筆者探索出高中英語課文整體教學“四步驟”的教學模式。
經過多年的思考和探索,筆者依據以學生為主、課文為主、整體為主的原則,逐步形成了“整體預習——整體理解——整體點撥——整體訓練”的課文講讀一體化的教學思路。下面談談具體的做法。
第一步,整體預習課文。這一步旨在讓學生初步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學生預習課文時,教師要做到以下兩點:對學生進行預習方法的指導和對預習題的設計布置,即啟發學生按“粗讀——細讀——精讀”的步驟預習課文,并明確提出如下的具體要求。
粗讀——重視課文整體,掌握課文大意。教師通過設疑提示、圖表提示和列序提示進行導讀,啟發學生找文章的中心句,概括段意。
細讀——讓學生找出課文中的重要短語和單詞。教師給出這些詞匯的意思,鼓勵學生用這些短語和單詞造句。對于語法項目,要求學生每課都找“三詞一句”(即 -ing分詞,-ed分詞,動詞不定式和定語從句)。
精讀——進一步理解文意。教師讓優秀學生簡單復述課文,讓中等學生用自己的話回答課本中的第一題,讓后進生用課文原句回答該題。
指導學生預習,關鍵是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課文,使學生的預習目的明確,有的放矢。另外,預習思考題的設計要符合“粗——細——精”的順序。通過整體預習,學生對所要學習的課文已經有了不同程度的理解, 然后進入下一步的教學。
第二步,整體理解課文。這一步旨在讓學生理解深層文意,培養學生口頭及書面表達的能力。教師可以分以下幾步進行教學,對好、中、差學生提出不同要求,因材施教。
教師指名讓后進生朗讀詞匯和課文,放錄音或讓其他學生糾正錯誤讀音,掃清回答問題及復述課文時的詞匯障礙;教師啟發引導,師生共同給課文分段并概括段意,檢查預習時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就課文內容進行問答。依據問答內容讓優等生復述課文, 中、差生聽記,課后讓他們以書面表達的形式完成。這一步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培養學生的口頭及書面表達能力。
第三步,整體點撥。即通過巧妙點撥,讓學生掌握、記憶課文中的知識,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這一步的關鍵是精講多練,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1. 我們在高中語法教學中,可以把“三詞一句”視為語法主線,其他知識如同一粒粒珍珠被這條主線串了起來。這樣做可以使知識系統化、網絡化, 使語法教學事半功倍。讓學生找出“三詞一句”后, 一般結構讓學生自己解決,教師對較難的句子結構進行點撥。
2.精講預習時布置的短語和單詞,要求學生用之造句。
3.精講課文中特殊的句型及新的語法知識,并輔之以漢譯英練習,讓學生學會仿寫句子。
4.精講特別重要的新單詞并用之造句。如在學At a Tailor’s Shop一文時,可以啟發學生細心體會“His smile froze”中“froze”一詞的傳神之處;體會“He made a dive for the rejected clothing”中的“made a dive for”。上述活動中,教師要精講,但不可面面俱到;學生練習的核心是造句,因為這是學生寫作的基礎,是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的好方法。
第四步,整體訓練。這一步旨在鞏固所學知識,促成知識向能力轉化,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例如,面向全體學生進行聽寫練習。從高一開始,每課都應有聽寫練習,從聽寫單詞、短語、句子到課文。聽寫練習無論是對課文內容的復習,還是對學生的聽力培養、語感培養及書面表達能力的培養都有重要作用。
上述“四步驟”課文整體教學模式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提高了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有利于大面積提高英語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