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校本教研;說課;意義;目的;原則;內容;
區別
〔中圖分類號〕 G420〔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07(B)—0022—01
新課程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向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轉變;由學生的管理者向學生的引導者轉變;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展轉變;由重教師的“教”向重學生的“學”轉變。為了進一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師業務素質,近年來,我們廣泛開展了“設計好一節課,說好一節課,授好一節課,評析一節課,反思一節課”的校本教研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實踐證明,說課是強化教師崗位培訓的一種很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動形式。下面就說課談一些粗淺的認識和看法。
一、說課的意義及目的
說課是授課教師在備課的基礎上,向其他教師系統地闡述自己的教學設想、理論依據及預期效果,然后由聽課教師評析、補充和完善,以達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說課源于備課,是對備課的理性思考,說課教師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說課的落腳點是上課,是對上課的預見性展示。說課后的評課及相互交流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圍,說課是教學理念和教學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教學與教研的結晶。同時,說課能最大限度地展現教師在備課時的思維過程;能展現教師對課程標準、教材編排意圖、體系及要求的理解程度;能展現出教師對現代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方法的掌握情況;能展現教師對學生情況的評價及相應學法的指導;能展現出教師的語言、板書、教態等教學基本功。總之,說課是對教師綜合素質的檢閱,可以促進教師由經驗型向理論型轉變,由教學型向教研型轉變。通過說課能達到以說促教、以說促學、以說促研的目的。
二、說課的原則
1.科學性原則。說課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產物。說課時要將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評價等有機結合,并闡述清楚,否則難以達到預期的目的。
2.全面性原則。說課不僅要將備課過程展現出來,還要對上課的過程有所展示。因此,說課必須對學生情況、教材與教法、教學理念及教師自身素質都有所分析、有所展示,給大家一個全面的整體印象。
3.實用性原則。說課的最終目的是更好地上課,它的目的性較強。因此,說課要充分體現實用性,盡量涉及達到什么要求、怎樣達到、為什么要達到等量化目標。
三、說課內容
1.說教材。說出該課在整個知識系統、教材中所處地位,然后再結合課程標準及各年級的具體要求說出該課教學目標及確定的依據。
2.說教法。說出本節課所選用的主要教學方法、選用理由及預期效果。
3.說學法。本著設計教法的同時要設計學法的原則,根據教材的重難點,學生的學習狀況,說出應采用的學法及預期效果。
說教法和說學法是說課的重點。說教法是教師“從教會到會教”的過程轉變;說學法是學生“從學會到會學”的過程轉變。兩個轉變過程的有機結合體現著師生的良性互動,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所在。
4.說教學程序。說教學程序是說課的核心,說課教師要說明整堂課的教學流程及各部分的具體時間安排,各個環節的組織、過渡。例如,怎樣導入新課,如何展示教學目標、傳授知識,如何進行能力的培養、德育的滲透,如何突破重難點,如何設置課堂練習,如何反饋矯正及作業布置等。
5.說板書設計。說出上課時的板書如何設計,采用類型及預期效果。
四、備課、說課、上課間的區別
1.它們的對象不同。備課主要是課堂外教師的個人教學行為;說課是課堂外教師間的教研活動;上課是課堂上師生之間雙邊的教學活動。
2.目的及評價重點不同。教師通過備課形成教案,教案是給自己看并實施教學的,重在備學生、備教材;說課是給同行聽的,重在評價教師駕馭教材、應用教育理念及展示基本功的能力;上課是給學生講的,雖看課堂實施與駕馭能力,更注重于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和教學效果。
總之,說課應以備課為理論基礎,以上課為實踐檢測,以評課集思廣益,以課后反思為經驗積累,最終達到促進教研良性發展的目的。說課作為一種有效的教研活動形式,在教師的專業成長、綜合素質的提高等方面有非常明顯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