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教研形式;評優活動;考察
學習;教研課題;校本培訓
〔中圖分類號〕 G62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
07(B)—0026—01
廣大農村小學,因受地域及師資水平的制約,教研工作長期處于一個低水平的狀態,除了搞一些互相聽課、評課活動外,其他深層次、多層面、多角度的教研活動開展甚少,嚴重地制約著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經過多年的實踐,筆者認為,注意以下幾個方面有利于調動教師參與教研的積極性,對教師專業成長大有裨益。
一、開展評優活動,促進教師間相互學習
定期開展校內評優活動,可以充分發揮學校骨干教師的帶頭作用。同時,通過評優活動,讓年輕教師學習身邊的人,并拜經驗豐富的教師為師,在他們的幫助和引領下,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同時,這種教研方式以教研組為單位開展集體備課、深鉆教材,既經濟又實惠,只要堅持不懈地進行下去,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此外,還可以開展 “中青年教師獻課”活動。以說課為主要形式,要求年輕教師上好兩節以上匯報課,骨干教師上好觀摩課,開展互聽互評活動,保證教師間學習交流的暢通,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
二、考察學習,提高教師整體素質
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學校每年可組織一定數量的教師到外地或外校學習。這樣的活動,有計劃、有目的,能產生共鳴和集體仿效的效果,起到借他校之風,轉變本校教風的作用。筆者所在的學校,幾年來,學校總是千方百計創造條件,組織教師外出學習,既活躍了學校文化生活,又提高了教師素質。 此外,“送教下村小”活動,也不失為一種鍛煉教師,提高教師素質的好方法。許多教師通過支教活動,得到了鍛煉,提高了教育教學能力。不但達到了互相學習,互相交流,同步發展,共同提高的目的,還均衡了師資力量,受到了各級各類學校的普遍認同。
三、確立教研課題,引領教師專業成長
學校很有必要確立一定數量的教研課題,并盡可能讓廣大教師參與其中,促使他們在學習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為了搞好教研工作,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鼓勵教師撰寫教育教學敘事。為了促進教師專業化水平的發展,學校應要求每位教師每學期撰寫一篇教育教學敘事,然后分組討論,通過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等形式,總結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得與失、喜與憂,探討新課程的新方法、新思路,研究解決教學中的困惑。
二是加強課后自我反思。學校要求每位教師做到課課有反思,針對課堂教學中遇到的教學事件,分析其原因及改進辦法,并充分利用觀察、談話、作業等手段了解學生的想法,找準問題進行反思。
三是確立教研課題,應以切合學校實際為主,盡可能地使教研為教學服務,為減負增效服務。教研課題的研究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一個探究的過程。通過學習和探究,使參與課題的教師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了更深的認識,從而進一步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而研究成果的展示,又進一步激發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使教師的專業水平邁向更高層次。
四、依據教師實際,加大校本培訓力度
如何寫教育教學敘事?如何進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什么是校本教研?這些都是教師在工作中會遇到的實際問題,為了解除這些疑惑,學校應聘請有關專家、教研員、骨干教師給教師進行專題培訓,答疑解難,促進教師專業化水平的發展。
過去的幾年,在新課標的學習方面,教育部門和學校加強了理論方面的學習指導,還在教師信息技術能力的提高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制定了相應的制度,使廣大農村教師基本上掌握了信息時代的教育技術。今后,應鼓勵教師對各種版本教材的學習和研究,以盡快適應教材的轉化步伐。此外,還應加大校本課程的開發力度,讓廣大教師參與到教材建設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