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識字方法;生活
資源;興趣;識字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
07(B)—0048—01
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而識字教學是基礎中的基礎。在實際教學中,由于識字過程非常枯燥,學生容易厭煩,所以課堂識字效率并不高。那么,怎樣才能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進而提高識字的效率呢?我認為可采用以下幾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 巧選識字方法,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如果死記硬背生字的字形結構,他們很快就會感到厭煩。因此,選擇恰當的識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構字特點,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進行識字教學。
1.通過表演動作識字。如,“跑”、 “跳”、 “抱”等一些表示動作的字,可以讓學生現場表演。這樣,學生既記住了字形,又理解了字義。
2.通過組詞造句識字。學生最喜歡玩的識字游戲就是“開火車”,因此可以讓學生“開火車”給生字組詞或者造句,進而達到識字的目的。
3.通過漢字加減法識字。如,“日+月=明”,“人+門=閃”,“父+巴=爸”。利用部件組合進行識字,既可以幫助學生鞏固已學的漢字,又增加了識字的趣味性。
4.用換偏旁的方法識記形聲字。如,“清”把偏旁“氵”換成“目”是“睛”,換成“蟲”是“蜻”。這樣識字,不但起到了溫故而知新的作用,而且可以擴大識字范圍,使學生加深對形聲字的理解,并且無形中滲透了比較學習的方法,同時這也是有效減少錯別字出現的一種途徑。
5.看圖識字。色彩鮮明的圖畫對學生很有吸引力,因此,教學時,教師可以給漢字配上圖畫,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還能使學生加深對字的理解。
6.通過聯想識字。可以抓住漢字音、形的特點,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通過編謎語、順口溜、故事等進行識字。
二、拓展識字渠道,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應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在生活中主動識字。
1.利用校園文化資源引導學生識字。學校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校園文化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校園文化資源,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比如,帶著學生參觀教室里的學習園地、校園里各種告示牌和標語等,讓學生認識身邊的字。
2.充分利用社會大課堂,拓展學生識字的空間。逛街、旅游、看電視、讀課外書都是識字的好機會,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這些機會去識字,并且把認識的字做成卡片或者從報紙、說明書等資料上剪下認會的字,貼在自己的識字冊中,拿給自己的爸爸、媽媽看,還要和同學比一比誰認識的字多,進而培養學生識字的興趣。
三、給學生提供展示學習成果的機會
1.展示字卡。可以在教室的學習園地中專門留出一塊地方作為學生的識字樂園,讓學生把在課外學到的字做成卡片貼在識字樂園中,并且鼓勵學生當小老師教其他學生識記自己學會的字。
2.交流識字方法。定期組織學生相互學習認識的字,并且介紹自己識字的方法。如果自己的識字方法得到同學和教師的肯定,會大大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
3.開展課外識字大比拼的活動。每隔幾周,全班就舉行一次課外識字大比拼的活動,對識字多的學生給予表揚和獎勵。
總之,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選擇不同的識字方法,進而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