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江蘇濱??h的“濱海論壇”最近被當地教育局在全縣的校園內部網上做了技術處理,嚴禁師生在校內登陸該論壇瀏覽或發帖。教育部門的說法是該網站與教育教學無關,教師上班沉迷論壇影響工作,還說這個論壇成了少數別有用心的人惡意攻擊濱海教育的陣地,成了少數人發泄不滿的垃圾場,對濱海縣教育形象產生了非常不好的影響。(據《揚子晚報》報道)
人民教師也是人民的一分子,不能因為與教育無關就限制教師發表言論的權利。人民發泄不滿言論的地方是垃圾場,也虧我們的教育部門能說出這樣的理由。教育局的職能之一就是幫助學校、教師和學生解決所遇到的問題,而問題在“濱海論壇”上被人們表達出來后,職能部門卻隨之封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重演這樣的歷史真不知道是借鑒的原因,還是學習的結果!對待輿論,宜疏不宜堵,這樣淺顯的道理教育局都不明白,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它是不是太“強大”了?
不能綁架公民的合法權益
5月30日,山西臨縣因為即將高考,強制關閉了該縣城所有網吧。全縣所有的網吧都在劫難逃,光纜被停,人們只能用電話線上網。據說這種現象近些年在很多地方都有發生。(據《南方都市報》報道)
一切為了高考服務,這樣的話語聽起來似乎合情合理。高考與關閉網吧的聯系大概就是防止考生在考前泡網吧而耽誤“人生大事”。這不得不讓人產生疑惑,這些網吧莫非就是為學生而開設的?如果是,那就是對“未成年人禁止入內”標語的嘲笑,關閉也就無可厚非;如果不是,那么相關部門有什么權力關閉合法的網吧?單純地看,大多數人都能理解為高考服務而關閉網吧,但正是這個可怕的理解綁架了網吧業主與需要網吧服務的公民的合法權益。我們不禁要問:追求法制社會的腳步怎么能因為高考而停滯不前呢?
家,應該是孩子最溫暖的歸宿
杭州一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小萍(化名,不滿14周歲)在學校衛生間里產下一嬰兒。在此之前,她并不知道自己懷孕,而其家長、老師和同學也未發現其懷孕。經調查得知,該女生去年8月在安徽老家被一名男子性侵犯,因為害怕責罵而沒有告訴任何人。(據《今日早報》報道)
且不說小學生性教育的缺失,自己臨產都不明所以,只說小學生成了受害人,卻不敢告訴家人,原因僅僅是害怕被責罵,就已經足夠涼人心了。小萍懷孕十月,跟她朝夕相處的家人竟然一點都未覺察!一方面,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另一方面,他們又對孩子是那樣冷漠。小萍的遭遇對家庭教育來說,是一次嚴肅的拷問:因為害怕家長的責罵,孩子還有多少事情不敢告訴家長?家,應該是孩子最溫暖的歸宿——不管他們傷心了,還是犯錯了。
母親“點燃”的是憤怒
兒子沉溺于玄幻小說,幾位母親一怒之下在校門口“焚書”。 在浙江紹興上虞實驗中學,臨近中考的學生沉迷于帶有暴力、色情描寫的玄幻類書籍而無法自拔,憤怒的家長將孩子從書店借來的近20本書在學校門口當眾燒毀。(據“紹興網”報道)
社會給予孩子的成長環境太差,這是家長無法解決的,比如說孩子喜歡玩老虎機、泡網吧、看玄幻類書籍。當家長想盡辦法阻止孩子無果時,絕望中就會產生對社會教育的憤怒。這次,憤怒在上虞實驗中學校門口的一堆充滿暴力、色情的玄幻書上被幾位母親點燃了。焚書的煙火引起相關部門的注意后,才對凈化社會環境做出反應。說到最后,依然是相關職能部門的失職。如果不花大力氣凈化校園周邊的環境,就會有更多母親的憤怒被“點燃”。
權利魔棒下的“潛規則”
“行政能力測試99分,拉開第二名23分”、“沒有報到證和學歷證仍可報名”、“報名表上沒有名字仍可考試”、“父親是三亞社保局局長”……這一連串讓在校女大學生溫娉婷被網友稱為“99分牛人”。為照顧內部子女就業,三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上演了這一出“鬧劇”。(據《中國青年報》報道)
照顧內部子女就業不再是新聞,因為我們已經不會去追究這條不公平的規則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又是怎么發展完善的了。我們對此熟視無睹,他們就開始無視一切。就拿照顧來說吧,若真要照顧內部子女就業,那么照顧的限度是多少?如果沒有限度,那么公開招聘考試就只是作秀罷了。還是建議相關部門不要組織這種招聘考試了,以免再傷“外部子女”的心,也以免給招聘考試貼一個偽善的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