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高中英語教學;德育教育;價值觀;仁愛之心;
環保意識
〔中圖分類號〕 G633.41〔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07(B)—0054—01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英語教材中的德育內容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做到寓德育教育于教學之中。那么,如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對學生實施德育教育呢?下面筆者談談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體會。
一、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高中是學生價值觀初步形成的重要時期。因此,德育教育的重點應當在于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如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Book 1A Unit1中的Good friends是對學生進行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的很好的題材。這時的學生剛剛邁入高中,大多數面孔都是陌生的,如何交新朋友,以及交上真正的朋友是他們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第一節課,筆者組織學生討論好朋友應該具備怎樣的品質。誠實、堅強、勇敢以及能夠分享對方的快樂與痛苦的人才能成為好朋友成了學生的共識。通過課文Cast Away的學習,大家進一步認識到了朋友的重要性,生活中不能沒有朋友,人人都需要朋友。最后,筆者用諺語“A friend indeed is a friend in need”作了總結。這一單元聯系了學生的生活 ,切實解決了學生的實際問題 ,對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非常有幫助的。
二、培養學生關心、尊重弱勢群體的仁愛之心
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Book 2A 中的課文Living with disease涉及的話題是艾滋病。以前人們談艾滋色變,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正確認識到了艾滋病的傳播途徑,艾滋病患者小華更是喚起了同學們的同情和尊重,同學們認識到不應該歧視艾滋病患者,而應該對這一弱勢群體多一份理解,多一份關心,多一份尊重。又如,在教授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Book 2B中的Disability時,筆者通過讓學生扮演盲人和聾啞人的游戲,讓學生體驗殘疾人的痛苦,糾正對殘疾人的錯誤看法。本單元的教學結束時,筆者提出兩個問題:What do you think of disabilities now? What should we do to help the disabled ?在筆者的引導下,學生們紛紛談了自己的感想:We should understand them,help them,respect them and treat them equally.Many disabled people set us good examples,so we should learn from them,set up strong characters to overcome difficulties in our study.We must always consider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providing them with proper equipment in public places.這兩個單元的題材具有相似性,都講的是社會中的弱勢群體。通過對這兩個單元的學習,學生們更加富有愛心和同情心,相信他們在今后的生活中也會自覺地參與到關心、支持弱勢群體的事業中去。
三﹑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當今社會,環境保護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關注的問題。英語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當結合身邊的實際,深挖教材主題,及時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以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Book 2A 中的Saving the earth為例,筆者在Warming up中展示了六幅環境問題的圖片,內容涉及水污染、垃圾污染、空氣污染、過度砍伐、沙漠化和饑餓等主題,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地球所面臨的一些重大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引起這些問題的原因。在教課文時,筆者又組織學生討論如何解決當今世界面臨的這些問題。同學們深刻地認識到: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一定要提高環保意識,這樣才能做到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
當然,德育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要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作為一名英語教師,要持之以恒地將德育滲透到教學中,不斷促進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養成,健全人格的形成,最終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