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管理體制;教育科研;師資培養;育人環境
〔中圖分類號〕 G47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12(B)—0014—02
甘肅省蘭州實驗小學創建于1913年,是唯一一所省教育廳直屬的實驗小學。進入新世紀以來,學校在繼承歷史文化傳統和辦學經驗的基礎上,在省教育廳的堅強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本著“育人是根本,質量是生命,校風是靈魂,科研是先導,教師是關鍵”的辦學理念和“管理一流、師資一流、質量一流、環境一流”的辦學目標,依法治校、以德治教、科研興校、名師立校、求實辦校,精心打造學校全新格局,創建民主和諧育人氛圍,力爭使學校成為融示范性、實驗性、窗口性于一體的隴上名校,鮮明地形成了自己的“三風一訓”,即“文明、自主、健康、和諧”的校風,“博學、敬業、崇真、創新”的教風,“樂學、善思、實踐、向上”的學風,“求實創新、育德明智”的校訓。
目前,學校共有24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500多人,教職工73人,專職教師65人,平均年齡39歲。教師隊伍具備學歷高、職稱高、能力強三大特點。學歷高:研究生11人,本科生20人,大專生26人;職稱高:中學高級教師14人,小學高級教師42人;能力強:全國模范教師2人,特級教師3人,省市區級骨干教師及教學新秀34人。學校占地面積12153平方米,校舍面積6767平方米,“四網”(英特網、廣播網、監控網、校訊通)全面覆蓋學校,教學樓、行政樓、藝術樓(逸夫樓)格局分明,所有教室及專業室均為多媒體教室,擁有一流的多功能廳、校史室、乒乓球館、電子圖書閱覽室、心理咨詢室、書法室、美術室、舞蹈室等專業教室和塑膠操場,設備一流,環境一流,全面為學生的發展服務。
優化管理體制,推進民主進程
學校作為一個社會組成單元,主要服務對象是教師和學生。因此,學校管理只有把教育教學管理與教師和學生的自由發展聯系起來,實現管理人性化和社會化的有機統一,才能實現校園各主體和諧相處。多年來,我校積極倡導制度管理與人文管理相結合,堅持以人為本,用關心感動,用真情凝聚,用目標激勵,用制度約束,深入推進民主管理進程,全面實行“四公開”,即評審公開、校務公開、選人公開、量化公開,傾力打造四支隊伍——學校原有教師隊伍、選調教師隊伍、優化教師隊伍、外聘教師隊伍,由“管好人”向“開發人”轉變,不斷促進學校的長足發展。
優化教育科研,推進課程改革
我校于2001年秋季率先進行了國家級課程實驗,按照教育部頒發的《課程改革綱要》和《課程標準》,結合我校特點,制定了詳細的課改計劃,在各科和各年級組進行了具體部署。學校先后選用的教材有義務教育版、北師大版、人教課標版三種教材,目前使用的是人教課標版教材。學校嚴格按照教育部規定開足、開齊、開全課程,所有學科專人專職。在具體實施中,我們以規范常規為基礎,向課堂四十分鐘要質量,扎實推進“課堂教學智慧化研究”,使教師越教越智慧,學生越學越聰明;優化教育科研,采取分散與集中相結合,學科與專題相補充,結合實際,面向問題,主動靈活地開展教研活動;同時創新思路,研發校本課程,打造學科特色,深入推進課程改革。
優化師資培養,帶動學校發展
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培養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是辦好學校的根本。我校積極給教師提供鍛煉的機會,搭建成長的平臺,幫助教師增強事業心,熱愛學生,在工作中積極地認識自我、展現自我,超越自我,體驗奉獻,品嘗收獲,從而滿懷信心地開始教育的人生。
全面加強教師培訓是學校師資培養的一個重要舉措,青年教師是學校的后備力量和學校發展的中堅力量,抓好青年教師的培養,就是抓住了學校明天發展的機遇,因此成為師資培養的重點。對教師的培訓包括國家級培訓、高校選拔培訓、中英、中歐項目培訓、城關區“十一五”教師培訓、掛職掛教培訓、送教下鄉培訓、外出培訓等方式,全面構建起了我校按需培養與教師自主發展相結合的教師繼續教育新機制,激發了教師的內在動力,促進全體教師自覺提高對課改理念、教學技巧、人文精神的追求。
優化育人環境,提升辦學水平
育人環境建設是學校發展的根本保障,只有育人環境得到提升和發展,才能以優異的辦學條件吸引家長和學生,才能以舒適的環境營造師生快樂工作、學習的氛圍,才能進一步激發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此學校開展了一系列活動:營造書香校園,強化德育活動,開展特色活動,加強安全教育。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學校、老師和學生在與新課程共同成長的過程中實現了“多贏”,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學校得到了新的發展。年輕化、高學歷的教師隊伍以及新課改的歷練,使我校在同類學校中脫穎而出,學校先后獲得“全國推廣普通話先進集體”、“全國體育傳統項目先進學?!?、“全國德育先進學校”、“全國巾幗建功文明崗”、“甘肅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甘肅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甘肅省師德建設先進集體”等一系列省市區榮譽稱號。學校被命名為兒童基金會小學語文數學教師培訓基地、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影子學校培訓基地、蘭州城市學院教育實習基地。
教師獲得了新的發展。學校有9位教師在國家級比賽中獲獎,有20位教師在省級比賽中獲獎,18人在市級比賽中獲獎。教師在省級以上雜志發表論文16篇,出版著作6部,36篇文章在市級以上征文比賽中獲獎或發表。13位教師被評為中學高級教師,21位教師被評為小學高級教師,2人獲得省級骨干教師稱號,3人獲得省級青年教學能手,7人獲得市級教學新秀,8人獲得區級教學新秀或區優秀教師稱號。
學生擁有了新的發展。學生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機構組織的書畫、勞技、計算機等比賽,有220多位學生獲國家級獎項,310多名學生獲省級獎項,130多人獲市級獎;學生習作有100余篇在各級刊物發表、獲獎。
教育質量穩中有升。學校推行扎實的新課程改革,使教師的教法活了,學生的負擔輕了,學習能力不斷增強,學校多次獲得“蘭州市小學教學優秀質量獎”。
辦學條件全面提升。近年來,學校在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和社會各界踴躍幫助下,24間多媒體教室、2間多功能廳、2間微機室、10間專業教室全新亮相;校園環境美化,學生學習設施全面更換,教師辦公條件改善,數字化教學、德育、辦公和科研管理系統構建運行。這一切改變讓我校師生活動場地規范有序,彰顯了校園活力,充實了學校內涵。今后,學校將不斷加強學生人文素養的教育,提高學校的辦學水平,辦學品位,打造品牌創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