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會計信息系統》課程已經成為本科會計專業的主干課程之一。目前本科會計信息系統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具體體現在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方式方法、教學的軟硬件設施、課程的考核等方面,這些問題的存在妨礙著會計信息系統課程的教學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從實際情況出發,分析了目前本科會計信息系統課程的教學過程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具體的問題給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會計信息系統;教學;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2.1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0)24-0283-02
《會計信息系統》課程在會計本科專業課程中占據著重要地位。然而目前本科會計信息系統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規范會計信息系統教學內容,不斷的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優化會計信息系統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方法。《會計信息系統》課程教學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下面一些問題。
一、本科《會計信息系統》教學過程中的相關問題
1.教材即教學內容的選擇問題
目前,本科會計信息系統教材大體上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以會計信息系統的研究開發為主,主要針對會計軟件的開發,理論性比較強,但是對會計軟件的實踐操作方面涉及的內容比較少;另一種則以會計軟件的上機實踐操作為主,理論闡述的比較淺,對學生來說實踐操作更容易上手。實際上不管選擇哪種教材,本課程在教學的安排上都有理論課時和實際課時兩部分組成,區別只在于孰輕孰重。偏理論的教材主要主要以系統分析、設計和編程的形式講述具體應用子系統,對財經專業的學生來說,由于缺乏計算機相關的理論基礎,其內容顯得比較枯燥難懂,影響了學生對本課程的學習興趣;側重于實踐的話,而對于本科的學生而言僅僅學會一些機械的操作,使學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達不到教學目的。教材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教學內容,所以如何選擇教材就成為會計信息系統教學中首要需要解決的問題。
2.計算機硬件設備和軟件維護的問題
本科會計信息系統課程的教學目前通常用的教學軟件是金蝶或者用友的ERP軟件,這些ERP軟件對計算機硬件及計算機安裝的系統和數據庫有一定的要求。在計算機硬件方面,如果計算機硬件設備太過陳舊會導致出現會計軟件不能夠正常運行的問題。另外由于大部分高校的計算機課程比較多,所以會計信息系統課程的實踐教學部分所用的機房通常與各專業機房混用,這就導致支撐會計軟件運行的數據庫等工具有可能和其他軟件沖突而導致不能使用的問題。在會計軟件方面,由于目前所用的會計軟件多為課本所附的演示版的會計軟件,演示版軟件的功能、性能比正式版的軟件要差,通常版本比較低,演示版軟件對處理數據的時間要求等也存在著一定的限制,通常有一個演示期限,比如金蝶的演示軟件一般只有三個月的有效期,這樣可能導致學生所做的帳套還沒有做完但是演示期限已到,而無法繼續往下進行的情況出現;演示版提供的功能也不盡完善,比如系統管理中的清除單據鎖定功能在演示版中就不能使用,導致出現相應的問題也無法得到解決,這些都是會計軟件方面可能出現的問題。
3.教學方式方法的問題
由于會計信息系統課程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課程,教務處或教學秘書往往在排課的時候將理論課安排在教室教授,實踐課安排在機房,而且理論課時與模擬實踐課時完全分開授課,理論課和實踐課的間隔時間較長,教室授課的內容不能及時得到上機的練習,教學效果不太理想。現在的教室授課多采用多媒體課件和大屏幕投影進行,多媒體教學雖然有其自身的優勢,但是也有其缺陷,比如對本門課程來說,由于大屏幕投影儀的效果不盡如人意,演示會計軟件操作的不清晰,再加上理論課程的內容比較枯燥,教室授課效果比較差。在課時安排上,目前會計信息系統課程還存在實踐課時太少的問題,如果實踐課時太少或未能與理論課有機地結合進行,就會造成理論與實踐的脫節,學生的學習效果將受到很大影響。
教學方式方法的問題另一個側面也體現在師資問題上。會計信息系統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教授本門課程的教師需要同時具備會計學和計算機方面的綜合知識,目前承擔本科會計信息教學工作的師資能力也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4.課程考核與評價方面的問題
本科會計信息系統教學過程的最后一個環節就是課程的考核和評價。通常情況下,衡量學生某門課程學習效果的方式都是通過閉卷考試或者是針對該課程寫出相關的課程論文。會計信息系統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課程,一般不采用課程論文來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目前本課程存在的考核和評價問題在于,一是只進行理論考試,不進行實踐考核;二是理論考試和實踐考核都進行,但是缺乏對實踐考核評價的良好方法,比如說對實踐成績的考核只注重結果,缺乏對實踐過程的評價,還有就是考核方法不合理,對實踐部分完成效果好壞的區分度不明確,使得本課程的成績難以評定。
二、解決本科《會計信息系統》教學過程中相關問題的對策
1.優選教材,完善教學內容
選好教材是進行會計信息系統教學的首要工作。如何優選會計信息系統教材并不是看教材的出版社或者編著者,而是看該教材是否能滿足各種不同類型的高校人才培養的目標以及本課程的培養目標的需要。如果是高職高專類院校,其培養目標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那么選擇實踐性較強的教材,主要采用案例教學法就可以滿足教學需要了。但是對于本科院校來說,僅僅進行實踐教學是不夠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要相結合。但是理論和實踐教學的比例是多少也需要衡量,衡量標準就是要分析該院校培養人才的目的是培養應用型人才還是研究型人才。以集美大學誠毅學院為例,本校是作為一所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本科獨立學院,培養的學生以應用型為主,同時也要培養學生理論結合實際,能夠用理論指導實踐工作的能力,所以在教材的選擇上需要選擇理論結合實際的教材,理論的要求是能深入淺出,盡量能保證會計專業的學生接受,同時實踐操作部分能涵蓋以后走上工作崗位時可能遇到的實際情況的賬務處理,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效率。因此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經過幾輪教材的更替后,目前采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楊寶鋼編寫的《會計信息系統》一書。
2.加強計算機軟硬件建設
由于計算機軟硬件直接對會計信息系統的實踐教學效果產生影響,加強計算機軟硬件設施建設是非常必要的。計算機硬件方面要及時檢查不能運行的計算機,同時對不能支撐運行會計軟件的硬件進行升級換代,保證計算機系統的正常運行。由于會計專業以及相關專業需要學習會計信息系統的學生數會相對較多,為了保證計算機軟硬件的正常使用,最好能夠配備專用的機房,并定期對機房進行維護。
在計算機軟件方面,安裝適合會計軟件適用的系統及相關的數據庫和組件,同時最好能購買比較穩定并能適應教學要求的會計軟件,從而保障教學過程的正常進行。如果有條件的學校,建議購買一套正版的軟件,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使用演示版的軟件,結合使用正版軟件,就可以解決演示帳套演示期限的問題。正版的會計軟件會由專業的軟件公司人員負責相應的售后服務,出現相應的軟件本身的問題,有專業人員負責處理,一方面有利于教學過程的順利實施,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學生的學習。
3.科學合理的安排課程,提高教師教學能力
本科會計信息系統課程理想的排課方式是教室授課之后緊接著安排實踐課,交替進行;或者將會計信息系統課程的教學安排都放在機房進行,在機房教學的優勢在于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教師機采用lanstar等比較直觀的教學平臺,機房授課可以達到理論課和實踐課相結合的目的。
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也離不開優質的師資,從事本門課程教學的教師應彌補缺乏的相關學科知識,熟悉計算機教學環境,能熟練運用計算機技術解決問題。在必要的時候可以讓專任教師到軟件公司接受相應的專門培訓,也可以進入實體企業熟悉實踐操作環節,這樣教師在教學時才能理論結合實際,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4.考核方式采用過程性考核結合期末考核
本科會計信息系統課程的考核應該根據本課程的特點,在考核方式方面,采用過程性考核結合期末考核,期末考核又分為筆試考核和上機考核兩部分。在平時的學生上機實踐過程中,每做一個實驗,需要提交一份實驗報告,對實驗過程中的流程、問題、對策做出說明,以評定平時實踐考核的成績,這一部分成績可占總成績的30%;在期末考核時,編制一套較簡易但是能考核學生上機情況的帳套,進行上機考試,并按上機完成的情況給出考試分數,這部分成績也可占總成績的30%,期末考核的筆試考核部分可占40%,重點考核學生的理論水平,加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水平。當然,針對期末考核的筆試考核和上機考核兩部分,有條件的學校也可以和軟件公司合作,開發適合本校所用的類似于初級會計電算化證考試時所用的考試軟件,即同時包括上機和筆試部分的考試軟件,考試后可以直接進行計算機評分,這樣既可以減輕教師考核時的工作量,也可以使學生的考核成績更加公允。
本科會計信息系統課程本身是一門不斷發展和完善的課程,在教學工作中的問題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新的變化,教學工作者要在不斷的學習和工作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會計信息系統課程的教學工作向良性化方向發展,為社會培養出更多高素質的會計人才。
參考文獻:
[1]楊寶剛.會計信息系統: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谷增軍.會計信息系統課程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8,(11).
[3]胡燕玲.《會計信息系統》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改革的探討[J].中國商界,2008,(8).